《生活大爆炸》里唱的“穴居人民有文化”,到底是个什么文化?

风物君

史前人类都在想些什么呢?没有影像、没有文字的时代,他们用画来记录自己的心情。

比起画身边的生活用品,他们更中意的题材似乎是画马车,不管是新疆阿勒泰地区,还是瑞典斯科纳盛,都可以见到马车岩画。

我们隐约可以得出一个较为诗意的猜想:在世界还很年轻、人类尚怀疑自我的时候,穴居人的心里也装着一个远方。“这种想象和渴望,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失去过,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下文是风物课堂第四期节选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课堂细节,还请加入我们的群,这里有很多和你一样有好奇心的人在等你。

预告丨召唤咒语:薄雾愁云浓永昼男神,你猜下一期的风物课堂,我们邀请到了谁?没错,是博物君(不是薄污),来跟我们聊聊《海错图》这本奇书。抓紧问问题@他,说不准这次就回答了呢。欲参加新一期线上讲座,请拉至文末。

#地道风物#

微信课堂·第四期

大家好,我是范亚昆。

标题这个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较真的小伙伴说,《生活大爆炸》里没有这句歌词呀!的确,歌里这一句的英文原意是:穴居人制造工具。只是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为了更顺畅,被改成了“穴居人民有文化”。

//

最早的岩画

尼安德特人

这一句唱的穴居人,在英文里同时指的是“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一支有着古老生活史的史前人类,他们从15万到12万年前开始,就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的西部和非洲北部。但是好景不长,好时光大约也就持续了10来万年吧,另一支更先进的人类出现了,这就是克鲁马努人((Cro-Magnon)。

克鲁马努人在外形上和现代人类几乎没什么区别,他们是晚期智人的一个种属。他们比尼安德特人“更高、更快、更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更善于使用石器,学会了远程攻击对手。这对尼安德特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呀。

克鲁马努人花了一点点时间,大概只用了8000年左右吧,就把尼安德特人打得落花流水,把他们赶到了欧洲西部的一个角落:直布罗陀,后来尼安德特人就在那里灭亡了。

在灭亡之前,尼安德特人还剩下了一点时间,他们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事呢?可以先来看幅图。

尼安德特岩画

这是西班牙尼尔加(Nerja)附近的一处洞穴里的岩画,距今大约42000年。据说,画的是两只海豹,海豹是尼安德特人的主要食物。这个发现,直接刷新了世界上已发现岩画的时间上限,更重要的是,它刷新了一个观念: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艺术感知能力是现代智人独有的进化特征,而尼安德特人的行为更倾向于猴子。

绘画天赋和艺术表达能力,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但尼安德特人的这幅画,推翻了原有的“智人中心论”。

说到艺术表达能力,这幅画可能显得简陋了些,但它确确实实是人类珍贵的天赋。还有一些相当不一样的绘画,为我们表达出,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古老人类所拥有的高超的艺术天赋与想象能力。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尼安德特人到底是人还是猴子,而是要看看,那些我们不了解的史前人类,尤其是中国的史前人类,到底画了些什么。

//

中国的记录者

要先解释一下,“史前”这个概念,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它指的是有历史记载以前的人类发展史,所以,在世界各地,“史前”的时间下限是不一致的,比如:中亚结束于公元前3100年,澳洲则结束于几个世纪之前。

这些人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的绘画天赋、艺术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绝对超过了现在很多人的想象。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广西花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

过去的这些人,在深山的岩壁或者洞穴中作画,这些画现在有个统一的名称,叫做岩画。中国其实就有非常多的岩画遗留下来,上面的三张图,除了第一幅是法国著名的拉斯科洞穴岩画之外,另外两幅,都是中国境内的,一幅来自广西花山,一幅来自内蒙古阴山。

虽然中国的岩画古已有之,但过去车马很不方便,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做的都是书斋里的学问,岩画这种户外的东西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知识系统之中,所以,即使在艺术理论最发达的时代,也没有人知道有岩画这种东西。

但是,我要提醒注意的是,有一个人,是个绝对的例外,这个人做的事情、他的知识结构、他的知识成果,在古代被大大的忽略了,这个人就是北魏的郦道元。他的《水经注》是关于河流的记录,但是同时记下了今日中国半数省份里的岩画遗迹,甚至提到他听说过今日的巴基斯坦与印度一带也有岩画遗存。

要知道,即使是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走遍山川,也没有记载自己见过岩画。可见郦道元这样见闻广博的古代户外学者,是绝无仅有的。

阴山人面岩画

阴山人面岩画

上面两张图,就是郦道元曾经记载的阴山岩画。他还记录过长江宜昌附近有一处人面岩画,夏天被水淹没,冬天才露出来,画得非常精细,在当地被称作“人滩”,但现在的人已经找不到这里了。

在郦道元之后,一直到最近100多年,中国境内的岩画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从1915年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几乎每隔一二十年就发现一处岩画,到8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岩画这个概念,才真正进入大家的认知系统之中。到现在,中国已经发现的岩画,大约有十万多幅。

这些岩画里,我特别喜欢的一处岩画,它的发现过程最有戏剧感。

我曾经私下里给这副岩画起了个名字,叫它气球人。它的画面极其古朴、怪诞,既神秘又显得很滑稽,这是一处大型的岩画遗址,就在江苏的连云港,离市中心只有12公里,它50米之外就是一个住宅小区,5米之外就是一处果园,但是直到1979年,专业考古者才“偶然”发现了它 ……

//

对远方的渴望

在岩画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很感慨。在画里可以看出来,古人对于身边这些人造的东西并不太感兴趣,比如房子、衣服、用具,都很少见到,但是,马车不一样,它一出现,岩画就开始绘制它。

新疆阿勒泰地区马车岩画

瑞典skane马车岩画

这其中的实际意义可能会有,但潜意识里,马车代表的是对于远方、对于速度、对于自身局限和空间开拓能力的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和渴望,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失去过,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杰克船长

10多天之前,中国有一位驾驶单人帆船的人名叫郭川,在海上失踪了。我身边有人认识他,但他不算一个我熟识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很长时间缓不过神来。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从来不掩饰自己在海上的孤独和恐惧,但他还是一次一次自己一个人在海上航行。他也是一个英雄,他最后留在了自己的归宿里。

可能,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影子:对于远方、对于出发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可能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航行,而是不断地在更深更远的领域里成长。就像那些史前人类在岩石上画下的马车一样。

今天的这一次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