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床单手术服混洗,这种做法对吗?医生将实话说了出来

2018年12月17日上午,新京报发布了一篇名为《记者卧底江西三甲医院洗涤厂:带血衣物混洗遭污染》的文章,该文章指出江西20多家医院的床单、病号服、手术服等医用布草,在洗涤承包企业的清洗过程中,出现混洗、未严格高温消毒等情况。患者使用过的床单、病号服等布草,应该如何清洗消毒,有没有行业标准,今天曾医生来科普一下。

国家有规范

在患者住院诊疗的过程中,所用的衣物、床单、手术巾等医用织物被患者特别是患有感染性疾病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后,具有传播感染的危险,必须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等工作程序。2003 年4 月,台湾地区发生一起医院洗衣房工作人员感染SARA 事件,2 名洗衣工感染ASRA病毒,其中1例死亡;2010年美国CDC 的一项研究表明,某医院发生新生儿/儿童皮肤真菌感染,重复使用织物被确定为所有病例唯一共同的暴露因素。2016年,国家卫健委颁布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该规范详细地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说:

感染性织物和脏污织物有明确的定义

感染性织物:医院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脏污织物: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

感染性织物应该单独收集

对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专用水溶性包装袋。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新闻中的洗涤厂,未将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脏污织物的清洗原则

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洗涤、消毒。新生儿、婴儿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其他医用织物混洗。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布巾、地巾宜单独洗涤、消毒。新生儿和婴儿的织物,需要单独洗涤,该洗涤厂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感染性织物清洗原则

清洗原则类似于脏污织物。但是感染性织物不宜手工洗涤,宜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机械洗涤消毒时可采用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程序。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感染性织物的,应在密闭状态下直接投入洗涤设备内。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后的感染性织物,若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

有严格的质控标准

布料清洗消毒之后,需要达到卫生质量要求,主要有三个指标:

(1)感官指标: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清洁织物洗涤质量的感官指标应每批次进行检查。

(2)物理指标:清洁织物表面的pH 应达到6.5至7.5。pH 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测定。

(3)微生物指标:清洁织物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根据工作需要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用织物有关时,应进行菌落总数和相关指标菌检测。

具体的清洗消毒流程

织物的洗涤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预洗、主洗、漂洗和中和。详见下图

预洗:用温度不超过40℃的水进行预洗;可根据冲洗污垢需要加入适量的洗涤剂。脏污织物的预洗:应采用低温、高水位方式,一般洗涤时间为3至5分钟。

主洗:主洗可分为热洗涤和冷洗涤两种洗涤方法。根据被洗涤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可加人碱、清洁剂或乳化剂、消毒洗涤原料。洗涤、消毒方法和程序应按下列要求选择进行:

a)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至90℃)、低水位方式。对耐热的医用织物首选热洗涤方法。消毒温度75℃,时间>30分钟 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分钟;洗涤时间可在确保消毒时间基础上,根据医用织物脏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长。新闻中的洗涤厂,洗涤时间只有5分钟,不符合规范,能否将织物清洗干净,能否达到卫生和消毒的要求,值得商榷。

b)冷洗涤方法:应采用中温(40至60℃)、低水位方式。对不耐热的医用织物如受热易变形的特殊织物(化纤、羊毛类织物),应选用水温<60℃的冷洗涤方法处理。

漂洗 通过用水稀释的方法进行,为主洗去污的补充步骤。漂洗方法:应采用低水位方式,一般温度为65℃至70℃,每次漂洗时间不应低于3分钟,每次漂洗间隔应进行一次脱水,漂洗次数应不低于3 次。

中和 对最后一次漂洗时的水应进行中和;此过程应投放适量的中和剂。中和方法:应采用中、低水位方式,一般温度为45℃~55℃,时间为5分钟;每次中和剂(包括中和酸剂、柔软剂等)的投放量应根据洗涤织物在脱水出机后用pH 试剂测试水中的结果而定,pH 偏高则加量,偏低则减量。中和后水中的pH 应为5.8至6.5。

烘干与整理过程

医用织物洗涤后宜按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不低于60℃。洗涤后医用织物整理主要包括熨烫、修补、折叠过程,其过程应严防洗涤后医用织物的二次污染。为避免织物损伤和过度缩水,清洁织物熨烫时的平烫机底面温度不宜超过180℃。烘干及其整理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如烘干前应目测检查洗涤后的医用织物是否干净,发现仍有污渍时需重新进行洗涤等。

布料清洗消毒之后,医院还会再次高温灭菌吗?

很多网友说,衣服被单清洗消毒之后,送回医院还会再次高压蒸汽灭菌。其实,只有手术衣、手术用的巾单、手术刷手服等需要严格无菌的物品,才会高压蒸汽灭菌。而医生的白大衣,患者的病号服、床单和被罩,这些属于清洁织物,不需要完全无菌,一般是不会再次灭菌的。所以,医院的洗衣房或者外包的洗涤厂,需要严格遵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综上所述,如果新闻报道属实,根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该洗涤厂在人员配制、洗涤厂的环境、织物分类、清洗消毒等多个过程都不符合要求,希望有关部门严查,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以及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拿到的是清洁干净的衣服、床单,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