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数字难民”?
带你打开全新思维
探索精彩人生
没有手机寸步难行,准确来说,没有智能手机基本哪里都去不了。
说起数字难民,大家可能觉得陌生,离自己很遥远,但说起被互联网遗忘的人,尤其是父母那一辈的人,就很能触动人们那根敏感的神经。
“我们没关系,你们玩吧,我在这等你们”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新闻报道的在疫情期间,健康码给广大老年人造成不便的信息,而是国庆期间带着家人出去玩发生的一件小事。
节假日景点说是人人都能去,但大多数人都会有隐形门槛,尤其在这个魔幻的2020年尤为突显。
记得之前我们开车去了一个比较少人的景点,很多老年人都围坐一团在门口,因为各种扫码问题眼巴巴望着。他们有些是没带手机,有些是老人机扫不了码,有些是忘记带身份证,记不住身份证号码等,因为景点离市区远,要回去拿也不实际,所以只能在景点门外干巴巴等着。
就在离景点一步之遥的地方,这些老人却因为扫码问题被挡在门外,面对子女儿孙,怕他们不耐烦,只能强笑说一声“我们没关系,你们玩吧,我在这等你们”,那个情景感觉有些心酸又无奈。
当时我妈也因为忘记带身份证一直懊恼着,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自责,恐慌的情绪在她眼中蔓延,还好我一直有把父母的身份信息有存档的习惯,才避免进不去的情况。
那时我在一旁帮他们办理时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知道我们是在一二线城市,这种情形就已屡见不鲜。假以他日,等到数字人民币真的普及,其他身处互联网之外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请用手机扫一下”
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到身边的变化。
吃饭的时候,扫码点餐付款,服务员基本只负责送菜,虽然也看现金支付,但扫码已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打车时,滴滴打车,就算是空着的的士你招手他们也不接单,因为他们要去接网上下单的人。
超市买菜,有些大型超市已经实现连称重付款,都实现数字化,无人化运行,有些不要说老人不懂用,我们要用都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操作明白。菜市场还好,还可以扫码现金二选一。
最头痛的是医院看病,基本号要在网上提前预约,越大越好的医院,实现的数字化就越强,病历有自助机,挂号、取号、叫号、付费都是经手机器操作,虽然一旁也有护士和志愿者帮忙操作,但人一多基本就顾不了,还是得自己摸索。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你家旁边的菜鸟驿站是否越来越多了?很多都需要手机扫码取件,我有一次好奇问他们,要是忘记带手机怎么办?他们说一大堆很麻烦的操作后,还是强调最好还是有手机才能扫码取件,要不然没有取件签收,他们也做不了主把包裹给别人,以防别人拿错。
而且有个点,就是5天内取件是免费,但逾期未领取的包裹,菜鸟驿站会将包裹退回, 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收费。
一些我们看似理所当然的日常操作,对于一个没有怎么学会用手机的人来说,真是难于上青天。
我们这一代基本浸泡在互联网逐步升级的应用中,但对于老一辈来说,互联网应用是跳跃性的。就像今天还在用小灵通,明天就变成iPhone一样,中间根本没有诺基亚、学习电脑、qq等过渡。
如《北京折叠》一样,一个时代两代人存在同一个空间,但却置身于一个撕裂的数字社会。手机的这头,有智能AI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手机的那头,是眼里只剩彷徨无助的通话功能,只能看着这头科技怪兽慢慢将自己的旧世界一步步吞噬,连衣食住行都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我们现在没用了,话也不会说,手机也不会用,感觉自己像个没用人”
这句话是回老家时,农村的长辈无意中跟我提到最频繁的话,那是一种透着不甘心的心酸。
我一直不喜欢“时代抛弃你,从不会提前打招呼”这句话,因为对别人说出口好像很爽,但时代的一句话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压得每个人透不过气。
他们真的没用吗?出生时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读书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然后来到现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基建时代。
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大为国家,小为家庭创造一片天地,中流击水,怎么能说没用就没用呢?但日益进步的科技技术,的确会让人产生遗弃感。
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大家可能会叫他们学,学会就好。但殊不知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先不说体力精力跟不跟得上,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7.9%。在中国,没有上过学和只上过小学的老人,占比超过老年总人口的70%。
自我代入一下,打个比喻,就像只有小学文化的我们,要去面对手机就如程序员现在用的应用工具,怎么记怎么学?想要了解如何使用,你必须要逐步知道啥叫代码,啥叫c++语言等天书一样的东西,让你学,你也一时也很难消化掉。
现在他们是“数字难民”,但怕的就是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能做什么?”
现在如果把老人落在身后,很难说我们以后是否也会被更先进的未来给抛弃,除了用力奔跑和学习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吗?
其实在这个过度时期,我的看法是建议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从大局出发
(1)政府方面其实也有留意这些问题,比如疫情期间各个省市开通人性化的健康码,让不会操作手机的老人能通过,公共服务中的也留人工服务等。
(2)希望国家多扶持银发政策和经济,让企业有利可图,用市场经济推动老人智能教育发展。
2、从个人出发
(1)有空的时候,尽量帮助家里的长辈学会操作智能产品,后面可以根据他们操作的智能机型打印出来使用步骤,制作成书便于他们有空翻找,加固记忆,这个是我目前教给父母有效操作的方法。就算是我工作忙或不在他们身边,至少他们也知道怎么用。
(2)身上尽量多保存父母的身份号码或者图片,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防止在一些外出场合他们要用却忘记带的情况出现,以备无患。
(3)身上多备现金零钱。之前在网上看到新闻说有些卖菜的老人,手机扫码有些钱是进了他的儿孙的口袋里,自己忙活了一天,一分钱都没见到。老人赚钱本就不容易,那时起我就自备零钱,能给现金就给现金。
另外就是万一手机出问题了,你还有退路。现代人的手机基本是长在外面的器官,丢了的时候,足以让你失魂落魄。
我试过一次在外刚好手机坏了用不了,公共电话基本不见踪影,连便利店的座机也不多见,身上又没有现金,跟人借个手机打电话,人家还怕你是个骗子,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着实让人难受。
从生存到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依靠着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科技技术的发展越发便利起来,但却很难意识到,我们这些习以为常的甚至麻木的东西,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奢侈品。生正逢时的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就算不为他们现在,也为我们的未来,毕竟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数字难民”。
参考文献:《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
欢迎个人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授权须知”
关注 只想好好说话(whisper-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