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半切征”在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的意义

颅内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intracranial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由Caplan[1]所提出。根据好发的部位,一般将BAD分为幕上型、幕下型,分别主要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或基底动脉所直接发出的穿支动脉,而目前临床上只有豆纹动脉、脑桥旁正中动脉的BAD因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能被识别。幕下型BAD影像学上可形成“半切征”,对该病有较高特异性。本研究现对本科收治的4例脑桥梗死“半切征”患者的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6例脑干梗死患者,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脑桥梗死“半切征”,同时收集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治疗等资料。

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64~88岁。患者临床表现、既往史、专科查体(表1)。4例患者中有3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1例水平正常;4例患者中有1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3例水平正常;4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正常;心电图均未见房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彩超未见心脏附壁血栓形成。

4例患者头颅MRI检查均提示脑桥部位长T1长T2信号,DWI像呈高信号,病灶与脑桥腹侧表面相连,病灶内缘与脑干中线平齐;头颅CTA均未见基底动脉明显狭窄(表2,图1~4)。

治疗上予以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等综合治疗,其中3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患者预后不良。

2讨论

从本研究4例患者头颅MRI来看,梗死灶长轴均沿腹背方向并累及脑桥腹侧表面,病灶内缘与脑干中线平齐,呈直线样。这种脑桥梗死MRI,我们称其为“脑桥半切征”。本研究中例3、例4患者从影像学上可见典型的脑桥梗死“半切征”,例1、例2患者从MRIT1、T2像并不表现为典型的“脑桥半切征”,但从DWI像上仍可见到“半切征”。

“脑桥半切征”与脑桥血供有密切关系。供应脑桥的动脉分为3组:旁正中动脉、短旋动脉、长旋动脉。此3组动脉以中线为界对称分布,两侧之间无交叉。由于旁正中动脉呈直角直接起自基底动脉,并立即在邻近中线处穿入脑干,供血区域紧邻中线分布。所以,当旁正中动脉起始部堵塞后就会出现“脑桥半切征”,而当旁正中动脉细小分支堵塞时则会形成点状腔隙性梗死。

1989年Caplan首次提出颅内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这一概念来描述分支动脉入口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1]。其发生机制有:(1)主干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堵塞分支动脉入口;(2)主干动脉的斑块向分支动脉延伸;(3)分支动脉的起始部位发生粥样硬化斑块。文献报道发生BAD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缺血性心脏病、血脂异常等,但其发生率与腔隙性脑桥梗死并无显著差异[2]。Men等[3]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对BAD的进展及预后有预测作用。颈动脉内膜中层血管厚度也被认为是BAD的独立危险因素[4]。Sun等[5]认为高龄和高糖化血红蛋白与首次发病的幕下型BAD紧密相关。本研究4例患者分别有高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BAD主要表现为各种腔隙性综合征。幕上型BAD多表现为纯运动型或纯感觉型腔隙性综合征,构音障碍相对少见;幕下型BAD多表现为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等。本研究4例患者均有构音障碍及病灶对侧上下肢偏瘫。另外,BAD也可以TIA的形式发病,此点值得临床注意。BAD较重要的临床特点是急性期容易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波动,尤以运动障碍为主[6];这可能与BAD是发生在穿支动脉的入口或起始部的闭塞,其病灶范围比腔隙性梗死更大,病灶常常显示进展性扩大有关。本研究4例患者中例4患者住院期间即出现左侧偏瘫症状加重现象。

表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表2:4例患者头颅MRI及头颅CTA影像学特点

图1:例1患者头颅MRI检查示右侧脑桥部位长T1长T2信号,DWI像呈高信号,DWI像病灶与脑桥腹侧表面相连,DWI像病灶内缘与脑干中线平齐

图2例2患者头颅MRI检查示左侧脑桥部位长T1长T2信号,DWI像呈高信号;DWI像病灶与脑桥腹侧表面相连,DWI像病灶内缘与脑干中线平齐

图3:例3患者头颅MRI检查示左侧脑桥部位长T1长T2信号,DWI像呈高信号;病灶与脑桥腹侧表面相连,病灶内缘与脑干中线平齐

图4:例4患者头颅MRI检查示右侧脑桥部位长T1长T2信号,DWI像呈高信号;病灶与脑桥腹侧表面相连,病灶内缘与脑干中线平齐

对BAD的诊断,现多采用如下标准,即(1)豆纹动脉供血区BAD:梗死灶在横断面MRI上累及>3个层面,长径≥15mm;(2)脑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BAD:头颅MRI显示梗死灶与脑桥腹侧表面相连;(3)主干动脉狭窄率<50%;无心源性栓子来源。本研究4例患者均符合此诊断标准。急性BAD的治疗现尚缺乏有效、统一的药物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多为抗血小板聚集剂联合抗凝剂、清除自由基药物;同时可给予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等治疗。但即使如此,临床也并不能阻止部分BAD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7]。近期Kimura[8]报道早期联合使用西洛他唑较单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显著减少BAD的进展。由于BAD非大动脉主干病变,因此其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功能预后相对不良。本研究中例1、例2、例3患者预后较好,但例4患者偏瘫较重。

总之,“脑桥半切征”作为脑桥梗死的特殊影像学特征性,对BAD具有高度提示性。BAD作为一种新的临床和病理学概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加强文献学习。近年来高分辨率MRI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910],但研究病例较少且很难观察到穿支动脉与主干动脉交接部位的血管壁情况。相信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段提高,对BAD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其诊治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0)

相关推荐

  •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1989年,Caplan教授首次提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disease,BAD)的概念,主要指由主干动脉发出的穿支动脉开口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 ...

  • 上期答案公布 | 左侧面部麻木、视物模糊2个月

    中华神经科杂志  作者:王晓风 姚生 刘建国 黄鑫 戚晓昆 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期答案考虑: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 病理结果 活检部位 ...

  •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中国卒中杂志2021年第5期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指病变发生在直径200-800um的穿支动脉,多数认为BAD由于穿支动脉口狭窄或闭塞 ...

  •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 ...

  • 神经指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 ...

  • 指南共识: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中国专家共识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disease,B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类型,最早由Caplan于1989年提出,Caplan认为BAD是一个"被忽视的.疏于 ...

  •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

    虽然专家共识出来了,但我觉得读读人家的研究,还是很有收获的. BAD型梗死的代表性血管区域是豆纹动脉(LSA).脑桥正中动脉(PPA)和不太常见的脉络膜前动脉.BAD梗死与进展性卒中(PMD)密切相关 ...

  • 非人灵长类动物高脂、动脉粥样硬化病模型

    模型名称:非人灵长类动物高脂.动脉粥样硬化病模型 病症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 ...

  • 甲癌淋巴结转移,全切or半切?单侧or双侧颈清?术后碘-131?一文讲清

    我们都知道,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于分化程度高,即便是发生转移,经过规范化综合治理后,绝大多数预后都很好. 其中,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结转移. 那么,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该怎么办? ...

  • 法国把两艘旧核潜艇“对半切”,将拼成新艇继续服役

    被切割的潜艇(法国海军集团官网) 海外网4月15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道,法国一项"拼接核潜艇"的计划正在进行中.该计划分别切割了两艘老旧的核潜艇,并将焊接成 ...

  • 肠系膜根部血管半旋涡征

    说句实话,我还真没有听说过这个病名. 这个小伙子20岁,是苏州的一个好朋友的亲戚.有一天突然微信上传过来一张西医检查结果的照片. 先是告诉我谁介绍来看病的,之后就问我:我这个肠子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