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坛 | 早餐忆事 作者/一杯清茶 主播/宁静致远
笔名:一杯清茶,渭南市华州区人,现就职于渭南交警支队。闲暇之余,爱好书法和文学,文笔流畅,朴实。曾在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阳光报、渭南文坛等媒体、自媒体发表《送伞》《大货车保险杠真的保险吗》等作品。
点击图标,收听本文。
一个有声的文学平台
星期天早上七点不到,楼下此起彼伏悠扬熟悉的叫卖声就把我吵醒。“包子豆腐脑、油条豆浆、水煎包子胡辣汤…”真是一道道美味早餐呀!我懒在床上,静静地聆听欣赏着这些久违的叫卖声。
早餐,也叫早饭、早点。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做出来的早餐也各种各样。面食为主是馒头、包子、还有一些饼;米饭为主的地方,早上一般会喝米粥或者吃一些粉之类的食物,这就是南北之间的差距。就整个关中来说,各个地方的早餐还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招牌早餐。比如东府渭南的时辰包子、豆腐泡、水盆羊肉等等。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吃了很多早餐,唯独对学生时代的早餐特别留恋,一直刻印在记忆深处。
八十年初我上小学,经常六点左右在煤油灯的照亮下起床,鼻子都是黑。村道没有路灯,娃娃们都是摸黑上学,每遇到爱捣蛋的娃调皮地喊一声“狼来了”,吓得同学们撒腿就跑,有时还把书包里装的馍都跑丢了。农村小学一般9点半左右放学,回家吃早饭。早饭基本是苞谷糁米汤,稠稠一老碗,就点萝卜白菜,不够了再吃个苞谷面馍,吃的津津津有味,回味无穷。那时候,老师的饭都是学生家里轮流管,只有轮到管老师饭的时候,家里菜的花样才会多点,馍才会白一点,家境好的还会烙油馍呢﹗吃肉就甭想了,基本是过年时候才能有。
初中时代,我在离家不远的群力中学就读,早上六点半上学前,我总是拿一个凉馍作为早饭。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一手拿凉馍,一手就生洋葱或腌萝卜,有的还拿些红辣面子,蘸着吃。同学们在笑谈中分享着,渴了到水龙头用手撩起喝口凉水,喝完两手一撒,故意撒女学生一身,调皮的男生们哈哈大笑……记得初二,老师让班里转来一名男同学当我的同桌,他家是附近厂矿的,名字记不清了,只知道姓宋。他带的早餐不是豆沙馍就是白面馍,我带的是不黑不白的杠子馍或者是苞谷面馍,也有腌萝卜。他爱吃我的腌萝卜,我爱吃他的豆沙馍和白面馍,时间长了,熟悉了,美味早餐经常见面分一半……这些不仅是我初中时代早餐的点滴,更记录着我学生时代的友谊。
步入瓜坡高中已是九十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食堂的早餐也有所改善,有炒土豆丝、黄瓜、茄子、莲花白等,主食有杠子馍加辣子酱、油炸馍就大头菜。那时,食堂吃饭必须有粮票,父亲把他省吃俭用的粮票给了我,我再从家里装些麦子交给学校兑换成面,这才在学校购买了饭票。从此,我过上了所谓当时学生时代的幸福生活,早餐能吃菜,也能吃上油炸馍或杠子馍加辣子酱啦!我也学的大方了,有时也会把饭票借给同学,同学们互相帮助,今天你给我打份菜,明天我给你买个早餐。这些诚挚的友谊都成了满满的回忆,也是现在学生不能理解的回忆。
如今的早餐花样繁多,眼花缭乱,营养和味道都有了更大的提升。但是,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每日为贪图方便,早餐总是在外潦草解决,更多是为了将就,很少静下心来和家人一起享用,很少吃出早餐原有的醇鲜味美。我时常怀念过去食堂排队买早餐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早餐的情形,那平凡清淡的早餐,那是我眼中的人间至味;那静美的早餐分享,是我的同学情谊,如今还记忆犹新。
是啊!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要从一天的早餐开始。一顿美味的早餐,一定会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想了这么多,也该起床吃早餐了,还要去单位加班呢!
宁静致远,新疆兵团军垦后代,教师,酷爱诵读和音乐,喜欢用声音去撒播和传递一切美好的事物!《渭南文坛》特约主播。
闵盼龙,中共党员,从事媒体行业9年。2012年至2015年就职《渭南日报》,2016年至今就职《渭南青年网》,担任内容总监、首席摄影。曾被共青团渭南市委、渭南市文明办、渭南市青年联合会评为渭南好青年。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黄河文化传承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