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偷听两个丫头的隐私,却把嫌疑引向林黛玉,怎么评判?

薛宝钗偷听两个丫头的隐私,却把嫌疑引向林黛玉,怎么评判?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到,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这个节日有讲究,说是“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所以大观园里的女孩儿们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满园中绣带飘飘,花枝招展”,热闹非凡。

可是这么热闹的场合偏偏独不见林黛玉,于是薛宝钗自告奋勇前去潇湘馆找林黛玉。半路上还碰到了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指点她们去找大伙,并说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待到了潇湘馆,却发现正好宝玉进去了。为了避与宝玉同行的嫌疑,宝钗心想倒回来的妙,正抽身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宝钗平时端着的时候比较多,见了这有趣的蝴蝶,又兼只有她一人,一时就展露了娇俏可爱少女的天性,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宝钗扑蝶本是书中极有美感的画面之一,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产生了争议。

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把宝钗带到了池中的滴翠亭。平时总是斯文娴静的薛宝钗可被累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蝶没扑到,却听到了亭子里面两个女孩儿的声音,说的是什么“芸二爷”(宝钗应知是贾芸)捡了其中一个女孩儿的手帕要回谢的事情,并且听出其中一个女孩儿的声音很像宝玉房中的小红(林红玉)。

听了几句也就罢了,不料那小红是个精细的人,担心“有人来悄悄地在外头听见”,要把槅子都推开,这样的话“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玩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得见,就别说了”。她考虑得精细,可把薛宝钗给急坏了,她可不正在外面嘛!况且她听到的又是奸淫狗盗之事,且在她的印象里,那小红素昔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那就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在这“电光石火”之间,她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故意放重脚步往前赶,嘴里叫着“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营造出她刚赶到亭子上来,不可能听到她们对话的假象;为了使这个假象逼真,她又故意问小红、坠儿这两个已经“唬怔了”的丫头把林姑娘藏哪儿了,还“故意进去寻了一寻”,然后说着“一定又是在那山子洞里去了”就抽身走了。

宝钗这番表演可谓反应奇快,令人信服,她对自己的表现也是满意的,心里还感到“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么样”。这里应该不是笑两个女孩儿,而是笑今天这尴尬场面真是有惊无险。

不过,她的确是有惊无险“遮”过去了,却留下一个大bug:她不是凭空把锅甩给了林黛玉吗?

听听那两个女孩儿怎么说的。坠儿倒还罢了,心思简单些,说“便听见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小红却心思多,认为“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你看,黛玉不就这样被拉了仇恨吗?

我们没有看到她们商量出什么对策,因为文官、香菱、司棋、侍书等上亭子来了,她们的对话中断了;后来也没发生什么由小红、坠儿发动的可能对黛玉不利的行动;也许后来小红经观察未从林黛玉那儿发现什么要笑话她或者传播她与贾芸的风言风语的迹象,也就放下了……也就是说,这事不久也就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不过,客观上薛宝钗确实让林黛玉无缘无故、无知无觉背上了“偷听隐私”的罪名。如果黛玉听说了这样的冤枉事,那肯定是大伤感情的,并在事实上成了“钗黑”最有力的依据之一。

但若从薛宝钗的主观上来考虑,我们还是要带着“理解之同情”,给她的行为一个客观的看待——还原到她所在的那个情境中去看她的所作所为。 

一是薛宝钗有普通人无法克服的人性弱点。

这个弱点就是“趋利避害”。当然,反过来讲,从保护人类种族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又是一个优点。薛宝钗是个极聪明的女孩儿,同时又是个普通女孩儿,遇到可能的危险时,她自然而然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只不过作为一个聪明人,她的反应更快,表现得更好。

在无意中听到林红玉与坠儿的私密对话并不可避免要被发现的时候,她瞬间就想到了林红玉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被她生了嫌隙不是好事,马上就考虑好为自己找“垫背”,就像是溺水的人本能地抓住来救他的人,而不去考虑这个人可能也会因为被他抓住而溺水。

这时候,薛宝钗只想着自己平安脱身,绝没考虑勇敢承认自己听到了但不会说出去,或者刚到并没有听清之类,因为这些都免不了嫌疑。这个人性弱点,是不需要为宝钗讳饰的。

二是薛宝钗并非凭空拉出林黛玉。

前面说到了,薛宝钗本来就是去潇湘馆找林黛玉与众姐妹一起搞“芒种”活动的,只是因为看到宝玉先一步进去了,才避嫌回头,又看到一双蝴蝶,又因扑蝶而上了滴翠亭,无意间听到了林红玉与坠儿的对话。

找黛玉的事已经转移了,但毕竟这仍是找黛玉扯出来的事。所以当宝钗要被小红和坠儿发现而无处可避时,她既然出于上文所及人性的弱点而要解脱自己,第一时间出现在她心里的自然就是林黛玉。这仍近乎一种本能反应:她可不就是来找林黛玉的嘛! 

三是薛宝钗当时并无更好的选择。

我们还可以说,薛宝钗在那种紧急情况下,克服不了人性的弱点而拉人垫背,那也可以理解;因为当时的确去找林黛玉在先,第一时间想到她也属实情,但难道只有黛玉一个选择吗?你看我们的林妹妹在小红心里是“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那不是给她招黑吗?这就该批判。

从上帝视角来看,这也许是对的。至少说明薛宝钗的脑子跟计算机相比是慢太多了。

但实事求是地说,即便薛宝钗当时有足够的速度(我认为不会有这可能)筛选可以用来垫背的人,也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要知道,当时正在搞活动,那些日常相处的姐妹们都聚在一起,独缺林黛玉,正因为独缺了她,薛宝钗才去找的。偷听对话事件发生时,黛玉仍在潇湘馆,小红和坠儿看不见,宝钗的谎言就穿不了帮;前文提到,宝钗还在路上遇到了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儿,如果把文官拉过来会怎样?不行,因为她们是经宝钗指点去找众姐妹一起玩了,小红她们看得见,那就对不上了(事实上没一会儿工夫文官她们就上亭子来了)。

那么,宝钗为什么不直接说她是追蝴蝶呢?或者猫儿、狗儿?我觉得这样是太为难薛宝钗了。

综上,我以为薛宝钗在处理偷听事件上,客观上是对林黛玉造成了一定损害的,尽管不大,但毕竟会令人不快;但不能说宝钗在主观上试图对黛玉不利,身处当时情境,她也别无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