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关于“宗教”的观念可以总结为下述九点(非穷尽),列举如下。人类有一种宗教的直觉(religious instinct)——这是人类所本身拥有的与超越人类力量的某个人或某个物所联结的内发冲动。荣格对于宗教的普遍性(universality)的认识使得他把宗教作为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一种。 无论是宗教实践还是宗教经验都来源于人群的集体无意识。宗教的经验就是所谓的宗教自性(NUMINOUS)(即直接与神圣相联),它通过梦境和幻象展现自己。而宗教实践(仪式和教条)在保护人们免受宗教自性的直接经验的强大力量侵害上则是必要的。荣格认为宗教恰是因为其非理性而合理存在。现代人对于理性思考和科技的力量有着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因为宗教现象看起来不合理,而放弃宗教,是一种错误。荣格的心理学中,自性圆满( INDIVIDUATION ) 是核心。它出现在后半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一阶段。在一个人的前半生,个人试图去建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工作、房产、家庭),这是自我(英雄)( EGO (the hero))的时期。但是,当这个个体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力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那么“英雄”的死亡则标志着他到达了人生的转折点。自我将权力的位置让出,然后人的后半生开始了。所谓的“成功”而“忙碌”的人士经常忽视对于自己的后半生的培养。但是,荣格也认为这个自性圆满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宗教的概念。在自性圆满(INDIVIDUATION)的过程中,自我的面具被摘下来了,然后一个人变成了真正的自己(the masks of the self are stripped away touncover the true self)。通过自性圆满而发现自我,非常自然地导致荣格的另一个概念:上帝的概念(notion of God)。荣格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超越自己的更高的存在,更高的权威所在,一个人才能充分摆脱性本能、权力本能和其他一切尘世的冲动。没有上帝,人会自己用其他的东西,比如性、权力或是理性本身,制造出一个上帝出来。荣格写道“灵魂必须在自身保留一个与上帝相连的功能,即一种联系(correspondence)的功能,否则它将永远无法与上帝相连。这种联系用心理学术语表达,就是上帝形象(God-image)的原型(archetype)” (《心理学与炼金术》(Psychology and Alchemy))
从大致上说,科学无法取代宗教的原因在于宗教提供了人格原型的语言(language of the archetypes)。意识中的深层图式和结构,原型(第一批形式)只能用神话的语言,或是宗教符号来表达。这些神话的语言或是宗教符号在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中不胜枚举。
荣格对于邪恶的观念(notion of evil)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非常不赞成教会对于邪恶的定义,即善的匮乏(privato boni) (【哲普】尼采的“上帝已死”到底是指什么丨圣·奥古斯丁:“邪恶之辩”)。荣格警告我们:不要试图成为比自我更好的人。不要试图强制自己去获得“好”,而是要让自己充分地觉知(consciousness)。不要为了那些我们难以企及的观念而活着,而是要根据我们内心的真实而活着,只有依随自己的真实内心,一个人才可以保持平衡。只试图成为好人,而忽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也只不过是沦为了我们内心邪恶——这种我们拒绝承认的事物,的受害者而已。 在荣格的术语中,阴影(shadow)意味着我们的人格中黑暗、废置的、令人恐惧的一面。这些我们不敢面对的品种,并不会因为我们拒绝让它直接表达而消失。它们也居住在我们的体内,以第二人格(阴影,shadow)的方式存在。这样的阴影人格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未得经历的潜在人生(unlived life)。魔鬼是对于人类心灵中被压抑的这一面的人格化表达(personification)。荣格希望可以把阴影的概念也放入上帝之中。如果我们希望上帝的概念完整,那么三位一体(Trinity)应当被改为四位一体(Quaternary)。
耶稣基督的形象是一个自我的符号。基督展示了自我的原型。荣格认为“完美”的基督形象毫无意义。如果基督是完美的,那么他就不是“完整的”(whole)。为了达至完整或是神圣,一个人需要将自己人格中的阴影面重新整合。如果无法去认识自身敌基督的那一面,那么敌基督则会在外部以一种恶意的形式出现。佛教会将此认为是“我”的符号——基督通过牺牲(sacrifice) 去拯救世界,而佛则通过内心的平静(inner peace)
(电影《上帝之子》)
荣格认为每个具有生命力的存在最根本的冲动就是自我实现。而宗教对于达至真正的理智(true sanity)是不可或缺的。最后,荣格的相关著作列表参考如下(微信读书都有):《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辑录了荣格的十一篇专题论文,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东西方宗教等方面,都是荣格在相关主题中的代表作。荣格对精神和心理活动的阐述分析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进入了哲学的领域,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荣格也十分推崇东方哲学,他对东方哲学和宗教的独到阐述对今日的东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心理学与文学》集中了荣格论述文艺和美学问题的重要论文,其中有对现代艺术的分析,有对文学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心理学阐述,有对审美的实质和美感态度的心理学解释。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三篇体现荣格心理学基本观点集体无意识的论文,它们是理解荣格有关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基础。《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是他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详细讲述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直至成熟之后的思想经历。荣格自喻为提着一盏小灯在黑夜的浓雾中行走的人;他探索世界文化中幽暗的深处,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中,来理解人类的幻想和梦境。其中还详细描述了他与弗洛伊德的友谊和恩怨,也讲述了他是如何提前预测到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