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国军名将是谁?他病逝后,两岸都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在解放战争中,有不少国民党将领选择起义投诚,加入了我军的阵营,可想而知,这些人在台方那里自然是不受待见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郑洞国将军,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后,两岸都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仪式,非常罕见。
那么,郑洞国为什么能受到如此尊崇呢?
郑洞国早在1924年便考入了黄埔一期,成为“天子门生”。在那个军阀混战的乱世,郑洞国作为蒋介石的急先锋,参战无数,从1924年11月初登战场以来,郑洞国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唐战争、讨石(石友三)战争、中原大战……可谓身经百战,为老蒋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郑洞国奉命北上围剿石友三残部,刚刚在东北打了个胜仗的郑洞国,随即又接到了火速开往广州平息陈济棠叛乱的命令。
且不说部队连日征战,兵困马乏,光是这一南一北横跨千里,就足以把人折腾死。然而,郑洞国却丝毫没有拖延,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广东,让蒋介石更加对他刮目相看。
这还只是国内军阀混战,在对外的反抗侵略战争中,郑洞国同样不甘人后,立功无数。
1933年初,日军进逼长城,蒋介石从各部队中抽调兵力组成第17军,进行了长城抗战,郑洞国主动请命驻守南天门阵地,他也因此成为最早参与抗战的中央军将领之一。
(图:郑洞国在南天门)
南天门战事可以说是极其惨烈,郑洞国率部在此坚守了整整8天8夜,打退了日军无数次的冲锋,同时本部也遭受重创,不得以撤往后方休整。
然而,就在郑洞国率部回撤的路上,突然传来前方阵线被突破的消息,眼瞅着日本人要从自己的阵地上长驱直下,郑洞国顾不得部队早已经残缺不整,也不在乎此去凶险几何,他硬是带着残部又杀了回去!
为表达坚决守土抗日之决心,身为军官的郑洞国脱去军官的服装,亲自冲上前线,和日寇拼杀。在他的鼓舞下,中国军队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收复了大部分阵地。
此后,长城抗战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才草草落幕,虽然中国军队最终以失利而告终,但郑洞国的表现却是值得称道的。
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郑洞国更是冲在第一线,参加了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枣宜会战、长沙会战等等,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郑洞国更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局。
原来,就在台儿庄战役打响前夕,日军突破藤县迅速南下,徐州局势危在旦夕,而此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的部署尚未完成,一旦日军拿下徐州,则整个战局将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就在这个紧急关头,郑洞国甚至都来不及请示上级,便果断下令炮轰日军,这才延缓了日军进军的速度,为中国军队的部署争取了时间。
在国内的战场上勇猛无敌,到了国外,郑洞国同样战功赫赫。
1943年,郑洞国临危受命,出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先后取得了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国际反法西斯抗战。而且,郑洞国还完美地协调了中英美印缅等各方势力的关系,缓解了此前各方紧张又敏感的关系,就连一向傲慢的史迪威将军,都称赞其“兼具爱国精神和温文尔雅的道德修养”。
(图:郑洞国(中)与史迪威、廖耀湘)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郑洞国被任命为东北保安代理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司令,与东北野战军展开了较量。
然而,天下大势已经不是郑洞国所能左右的了,在林彪的天下指挥下,东北野战军所向披靡,郑洞国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宣布起义。
因他的抗战功勋,郑洞国起义后受到了我方的优待,到了晚年时,郑洞国还广泛联络当年的黄埔同窗,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正是因此,郑洞国在1991年1月27日病逝后,两岸都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这在近代史上还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