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子宫内膜的周期性改变(上)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内容,因为很少有哪一种正常脏器的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在日常工作中,显微镜下的疾病形态总是千差万别,病理诊断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形态中寻找「相对不变的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发生的「波澜壮阔」的镜下改变。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将分成上下两篇,今天先带来上半部分的内容,明天小衡再来分享下半部分,敬请锁定「衡道病理」公众号。

基本概念

1、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

  • 子宫的血液供应来自于子宫动脉分出的弓状动脉和放射状动脉;

  • 放射状动脉位于子宫肌层,间隔穿入子宫内膜,形成基底动脉;

  • 基底动脉分为水平和垂直分支,分别供应内膜基底层和功能层;

  • 位于子宫内膜功能层中的小动脉螺旋、迂曲,又称为螺旋动脉

  • 人体大多血管一经发育完全即保持稳定,螺旋动脉具有独特性;

  • 螺旋动脉在雌、孕激素影响下周期性増生、弯曲、断裂和修复

图1:子宫内膜血液供应示意图:1.卵巢动脉;2.子宫动脉;3.弓状动脉;4.放射状动脉;5.基底动脉;6.螺旋动脉。

2、子宫内膜的结构特征

  • 根据大体位置,子宫内膜分为子宫体部内膜子宫下段内膜;

  • 根据层次结构,子宫内膜分为深部的基底层表浅的功能层

  • 根据组成成分,子宫内膜分为子宫内膜腺体子宫内膜间质

  • 子宫内膜包含深部基底层、浅表功能层、表面上皮层间质;

  • 从基底层到功能层,子宫内膜腺体大致垂直排列,如水草状。

图2:正常子宫内膜结构示意图,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与肌层交错分布,从基底层到功能层,腺体垂直分布,具有一定极向,呈「水草状」。

3、内膜变化的总体规律

  • 子宫内膜功能层对雌、孕激素敏感,随月经周期发生一系列规律变化;

  • 子宫内膜基底层对雌、孕激素不敏感,在月经周期中形态变化不大;

  • 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层由纤毛细胞样组成,在整个周期中表现相对稳定;

  • 子宫内膜基底层是「储备细胞层」,负责月经之后子宫内膜的再生;

  • 子宫下段(峡部)内膜对激素不敏感,似基底层,与宫颈管腺体移行;

  • 子宫内膜,即使是功能层,在月经周期中并不是所有区域都保持一致。

图3:正常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腺体与肌层平滑肌束交错分布,腺体呈管状,细胞核拉长,假复层排列,缺乏分泌反应,间质细胞丰富,呈卵圆形或胖梭形,可出现淋巴滤泡,基底层腺体和间质在月经周期中形态变化不大。

4、月经周期的时间划分

  • 月经周期通常按照28天计算;

  • 月经出现的当天代表月经周期第1天;

  • 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 月经周期受到下丘脑和卵巢双重调节;

  • 月经周期卵巢周期具有对应关系(如下图);

  • 子宫内膜月经期和增生期对应卵巢滤泡期;

  • 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对应卵巢的黄体期。

图4:月经周期和卵巢周期的对应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变化规律

1、组织起源

  • 子宫内膜起源于中胚层,由副中肾管(Mullerian管/苗勒管)在受精卵形成后第8~9周融合形成。

2、妊娠时期

  • 妊娠20周前,子宫内膜呈单层柱状,下方由一层纤维母细胞性间质支持;

  • 妊娠20周后,表面上皮向下方间质内陷形成腺体,并向肌层方向扩展生长。

3、新生儿期

  • 出生时,子宫长约4cm,但大部分是宫颈;

  • 子宫内膜厚度不到0.5mm,子宫内膜表面和腺体衬覆低柱状或立方上皮;

  • 子宫内膜缺乏增殖或分泌活性,类似绝经后静止性子宫内膜。

4、青春期前

  • 子宫颈仍然占据子宫主要部分(一半以上);

  • 子宫内膜仍然保持静止性状态;

  • 进入青春期时,可能出现内膜增生紊乱。

5、育龄阶段

  • 子宫大小和重量随经产情况而发生较大幅度变化;

  • 未产妇子宫长约8cm,子宫底部宽约5cm,厚约2.5cm,重40~80g;

  • 经产妇子宫相对较大,而且子宫长度和重量也随产次増多而增加;

  • 生育期子宫内膜具有周期性的形态改变(详见后文)。

6、妊娠期间

  • 为适应胎儿生长,子宫体积显著增大,子宫的净重增加10倍;

  • 子宫内膜月经周期中断;

  • 子宫内膜特化为蜕膜,具有类似内分泌器官的功能。

7、绝经之后

  • 子宫内膜形态类似于青春期前。

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规律

1、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

  • 时间变化较大,通常约9天,早中晚各3天;

  • 主要受卵巢分泌雌激素影响

  • 形态特征是腺体、间质和血管同步增生

  • 内膜厚度逐渐增加,可达4~5mm;

  • 相对分泌期,形态较稳定,每天无显著不同

(1)增生早期:

时间

  • 从月经结束第1天开始,持续3天;

腺体

  • 腺体呈直管状,大小较一致;

  • 腺体彼此之间距离较宽,分布均匀;

细胞

  • 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或假复层,排列紧密;

  • 细胞质中等量,嗜碱性;

  • 细胞核呈腊肠状,靠近基底;

  • 细胞核染色质较深,核仁不明显;

  • 核分裂象易见;

  • 腺体内可见纤毛细胞;

间质

  • 间质富于细胞,排列致密;

  • 细胞卵圆形或胖梭形、体积小;

  • 细胞核深染,胞质不明显,边界不清;

  • 细胞核分裂象可见;

  • 含有少量薄壁血管;

  • 正常情况下,无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小结

  • 增生早期=管状腺体+腊肠状核+致密间质。

(2)增生中期:

  • 从月经结束第4天开始,持续3天;

  • 相比早期,腺体稍弯曲,其他形态变化不大。

图5:增生早-中期子宫内膜,腺体呈管状、间距较宽,分布均匀,排列具有一定的极向;腺体之间间质致密。

图6:增生早-中期子宫内膜,腺体呈管状,腺上皮细胞核呈腊肠状,靠近基底,核仁不明显,腺体内可见少量纤毛细胞;细胞细胞卵圆形或略呈梭形,胞浆稀少,排列密集。

(3)增生晚期:

时间

  • 从月经结束第7天到卵巢排卵,持续约3天;

腺体

  • 腺体变得弯曲

  • 腺体之间大小和形状差异逐渐增大;

细胞

  • 腊肠状核;

  • 核分裂象有所减少;

间质

  • 在早期基础上,出现以下变化:

    局灶出现间质水肿;

    核分裂象有所减少;

    正常情况下,无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小结

  • 增生晚期=弯曲腺体+腊肠状核+致密间质伴水肿。

图7:增生晚期子宫内膜,腺体弯曲,腺体之间大小和形状差异逐渐增大,排列较均匀,分布方式仍然具有一定极向;间质以致密为主,局灶可有水肿。

图8:增生晚子宫内膜,腺体弯曲,腺上皮细胞核呈腊肠状,靠近基底,核仁不明显,腺体内可见少量纤毛细胞;细胞细胞卵圆形或略呈梭形,胞浆稀少,排列密集。

欢迎个人形式转发,谢绝媒体、网站等未经允许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本公众号,并在文首注明「来源:衡道病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