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识字的妈妈能教出不一般的孩子?

今天在后台回复[猫叔晚安],我送你一个锦囊。
有这样两个泰国的公益小广告,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1
《凤梨的故事》
卖凤梨的妈妈没念过书,不知道怎么教孩子的她只懂得言传身教,“做”给她学。



有一天天非常热,她看到女儿很羡慕街上能买冰棍吃的小孩,默默地切了几根凤梨、在冰里埋了一整夜。
第二天妈妈拿给女儿吃,女儿不经意地问了句是不是可以拿来卖。
妈妈二话没说,拿着冻好的凤梨冰交给了女儿,让她自己去卖。

可是,女儿拿到市场上,却发现无人问津。

妈妈没有代劳,只是俯下身循循善诱:
你去看看市场上,卖东西的人都是怎么卖出去的?


当夜,女儿就开始写写画画,并为自己的凤梨冰棍制定好了兜售的话术。

然后,她的凤梨冰被小朋友一抢而空。


从经验中学习,靠自己解决问题。
——这就是没上过学的妈妈,教会女儿的全部。


而这个故事中女儿的原型Achara Poonsawat,获得了Sarnrak项目的大学全额奖学金。
2
《豆芽引发的梦想》
女孩儿跟着妈妈在菜场卖菜,可她发现整个菜场只有豆芽卖得最好,客人不绝如缕。


她问妈妈:
那我们可以自己种豆芽来卖吗?
妈妈笑了笑说:
嗯,我们试试!


第一次试水失败了,妈妈又只是笑笑:
没关系,我们再试!


然后,妈妈和女儿一起看书,学习豆芽的培养方式。

“我妈妈四年级就离开了学校,她几乎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
但她很擅长解决问题。”



她们重新开始,把豆芽放在阴凉的地方。
可第二次,还是失败了。

然后她们又学到:早晚要按时浇水。

可是早出晚归、没有定点的菜市生活,不允许她们这样做。
于是,妈妈受漏水的房顶启发,带着女儿去河边捞废弃的塑料瓶子,一起动手做了一个“自动浇水器”。

每一次,妈妈都重复着那句话:
我们试试!


这句神奇的鼓励,不仅成为了莫大的精神支撑,更让女儿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尝试心。



当豆芽长成之后,妈妈提议:我们试试别的吧?
女儿也坚定地回答了她:我们试试!


不管行不行,我们先试试。
——不识字的妈妈就这样身体力行地教会女儿,要不断迎接挑战。


这个故事的原型Netnapa Saelee,不只获得了奖学金,还一直念到博士,现在正在瑞典做研究。
3
这两个故事中的妈妈,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都培养出了非凡的孩子。
她们没有能力传授孩子什么学问、灌输什么知识,只是言传身教地让孩子知道:
书本和生活中,都能学到知识和方法,来不断地进步。
只要碰到问题,就应该去尝试解决,哪怕错了也没关系。
学会依靠自己。
这恰恰是一个人能受益终生的最佳课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决心。
正是这些技能和品质,渐渐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两位妈妈不一定懂得这个道理,她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教会女儿的,是多么优秀的品质。
但她们明白一件事:
很多事,父母无法代劳。
与其呵护备至,不如放手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