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大智慧的人,越懂这两个做人的道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里《论语》的共读。
上一篇,孔子谈到了对仪式的看法。
更多内容,请戳:孔子谈礼乐:比仪式更重要的,是走心
现在这个社会里,很多人都喜欢讲「仪式感」,比如,每晚一定要和异地的恋人视频一小会儿、逢年过节一定要把家里好好地布置一下,等等。
然而,过度地在意仪式感,可能会让我们失去许多别的东西。
比如,每天晚上一个视频,热恋期间倒是稀松平常,一旦到了平淡期,两人回归到了各自生活中,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
而居丧之礼,一开始的伤痛哭泣、思慕悲伤,到加入了捶胸顿足、披麻戴孝的程序,虽然表面上看是更到位了,一旦心中没有了哀痛,还不如抱头痛哭。
因此,再好的仪式,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作支撑,这样才有意义。
接下来,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孔子对为人处世的思考,希望你喜欢~
01.有情绪很正常,但一定要懂得克制。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这是孔子对《诗经》里「关雎」的评价,相信有很多朋友对这首诗都很熟悉,灵遥在这里就不为你赘述了。
雎鸠,就是「鱼鹰」,关关,是鱼鹰的叫声。
踏春季节,男女青年们出城游玩。
在一段浅浅的河湾,姑娘们撩起裙子,挽起袖子,下到水里去采摘荇菜。岸上的小伙子们,像鱼鹰一样,痴痴地盯着姑娘们看,回到家里后,还是难以忘怀。
第二天,小伙子又在河湾边见到了姑娘,鼓起勇气上前去和姑娘搭讪。姑娘觉得小伙子人不错,聊了几句发现两人都喜欢音乐,都喜欢弹奏乐器,便一起谈起了情,说起了爱。
第三天再来,小伙子又遇到了姑娘,看着姑娘曼妙的身姿,想着娶她过门的时候,一定要有仪仗、鼓乐,风风光光地接姑娘过门。
这是《诗经》里的爱情,孔子的评价是「思无邪」,就是一切都是真情流露,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一点邪念。
然后,又评价这首《关雎》,认为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淫,是「过分」的意思;伤,是「过量」的意思。
在诗歌里,小伙子向心仪那个姑娘,大大方方地表达了自己爱慕之情,没有放荡不羁;夜里一个人在家思念姑娘的时候,虽然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但没有发展成相思病。
喜怒哀乐,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
我们都会因为遇到一件高兴的事情,欢呼雀跃;遇到一件难过的事情,情绪低落;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心生委屈与愤怒……
所以,有情绪这本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你明白这个度在哪里,并且能够合理地把这个情绪给表达出来,做到既不伤害到自己,也不伤害到你周围的人。
这个说法倒是与西方心理学中谈到的「高情商」有异曲同工之妙~
02.高调使人快乐,也给人招祸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友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论语》季氏旅于泰山。
旅,是「祭告」的意思。
这在当时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按规矩,只有鲁国的国君才有祭祀泰山的资格,季氏去祭祀泰山,就是僭越。
孔子就问冉友说,你能够劝阻他吗?冉友,他既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季氏的家臣。冉友回答道,他主意已定,我劝不了。对此,孔子甚是无奈,哀叹道,泰山之神难道不如林放吗?
林放,曾问过孔子什么是礼之本。孔子回答道,祭祀是为了表达敬意,你只有信Ta,听Ta的话,Ta才能够庇护你。
季氏去祭祀泰山,有违天意,非但得不到庇护,还会给自己招致祸端。后来,季氏果然被跟着他去祭泰山的家臣夺了权,史称「阳虎乱鲁」。
人人都有「僭越」的冲动,都有成为「人上人」的冲动。
但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个人的野心一旦过度膨胀,触及到了周围人的利益,难免会给自己惹来小人。
因此,你纵使能力再强,该收敛还是要收敛,该低调还是要低调,省得日后遭人报复~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