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长攻
【原文】
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
故桀、纣虽不肖,其亡遇汤武也。遇汤、武,天也,非桀纣之不肖也。
汤、武虽贤,其王遇桀、纣也,遇桀、纣,天也,非汤、武之贤也。
若桀、纣不遇汤、武,未必亡也;桀、纣不亡,虽不肖,辱未至于此。
若使汤、武不遇桀、纣,未必王也;汤、武不王,虽贤,显未至于此。
故人主有大功,不闻不肖,亡国之主不闻贤。
譬之若良农,辩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于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
【译文】
第五,凡治和乱、存和亡、安和危、强和弱,必定有其相遇,然后才能成就功名。
故而,夏桀、商纣虽然不贤,但他们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贤明的商汤,武王。遇上商汤、武王,这是天意,不是因为桀、纣不贤。
商汤,武王尽管贤明,但他们之所以能成就王业,是因为遇上了不肖的桀、纣。遇上桀、纣这也是天意,并不是由于商汤、武王的贤明。
如果桀、纣没有遇上汤、武,他们也未必会灭亡。如果他们不灭亡,就算他们不贤,但是也不至于蒙受国破身亡的耻辱。
假使商汤、武王不遇上桀、纣,未必会成就王业。汤、武没有成就王业,即使他们贤德,但是也不会有如此的显赫声名。
因而,对于取得丰功伟业的君主,就听不到他有不肖的说法,而亡国的君主就听不到他有什么优点。
这像擅长种田的能手,他们善于分辨不同的土地适宜种植不一样的庄稼,但辛勤耕作,但未必能有收获。然而有收获的,一定是他在耕种时遇到了及时雨,碰到及时雨,这是天意,不是种田能手所能够办到的。
【解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