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郭长玉的悠悠岁月乡情浓
悠悠岁月乡情浓
人物简历
郭长玉:女,1954年出生,大学学历,鄂州市涂镇人。1969年初中肄业,下放到涂镇官塘大队某村,1971年招工在鄂州市大洪山铁矿工作,1975年调入鄂城县委工作,1980年在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工作,1998年派驻中央驻港联络办事处工作。现在广东省妇联任职,行政副厅级干部。
人生感悟
世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10月19日,得知郭长玉女士回到了鄂州,记者和她取得了联系。这是郭长玉今年第三次回到鄂州,行程安排得很紧,上午11点从广州飞到武汉,稍事休息后赶到鄂州,紧接着又在市领导孙水娥等人的陪同下,驱车赶到沙窝乡草陂村……
晚上7点,一路风尘的郭长玉终于有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地点是在一个叫“绿岛”的小饭店。在鄂州,“绿岛”太容易使人联想到梁子岛了,而郭长玉就是与梁子岛一水之隔的涂镇人。据朋友介绍,她的外公外婆就是梁子岛人,每次回到鄂州,她不愿住“凤凰山庄”,而是邀上三五亲朋来到“绿岛”,听一听熟悉的乡音俚语,品一品渔乡的风味小吃。她说,这种进餐方式其实也是一种放松,一种消遣。
采访是在边吃边聊中进行的。
初识郭长玉,她穿着一件淡紫色上衣,配上米黄色的披肩,朴素不失雍容,淡雅而又华贵。最让人难忘的是那双微微挑起的眉梢,自信、倔强、坚忍不拔。正是得益于这种性格,郭长玉才从一个生长在涂镇山区的初中肄业小女孩,成长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副厅级领导干部。30多年了,这条路走得虽然艰辛,却也坦荡。
难忘岁月
郭长玉从小就活泼好动,红卫兵大串联的那年,年仅13岁的她瞒了家人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少不更事的她随着狂热的人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吃免费饭,坐免费车,悠哉游哉回到家中却遭到父亲的一顿饱打。打归打,可郭长玉依然有自己的个性,学校里成立文艺宣传队后,她积极参加,不是去杨五干渠给民工表演节目,就是到田间地头里给社员唱歌,歌声稚嫩,但韵味十足:“公社是个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除了这些,她还是班里的活动积极分子,出墙报,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大辩论”的那一年,没有桌子高的郭长玉竟敢上台和大人们一较高下,煞有介事地讨论“究竟是要社会主义的草,还是要资本主义的苗” ……
在那“读书无用”的年代,初中还没有毕业的郭长玉回乡当了一名“知识青年”,那年,郭长玉15岁。15岁的她寄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每天和社员们一起下田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懂农活,她就注意观察周围人,向他们“偷师学艺”。由于身体单薄,很多重体力活她无法胜任,因此别人记10个工分,而她只能记8个,好强的她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了好几回,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郭长玉硬是达到10个工分的标准。一个15岁小女孩柔弱的肩膀终于坚实起来,一年后的“分红”,她分到了100公斤稻谷和一担红薯;除此以外,她还养了8只鸡,2只鸭,种下的一架丝瓜结满了累累果实。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
不久,按照当时的政策,郭长玉被招工进了大洪山铁矿。
在大洪山铁矿郭长玉选过矿石,推过板车,有过“回乡知识青年”的经历给她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她在体力上具备了做一名“合格工人”的必要条件。同时,学生时代的潜能这时迸发了出来,她出众的表演才华以及过人的组织能力得到了矿领导的青睐。一年后,“慧眼识珠”的领导将她从生产第一线抽调了出来,负责从事宣传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从此,郭长玉如鱼得水。
上世纪70年代中叶,原鄂城县委在全县范围内挑选年轻有为的人才,郭长玉有幸名列其中,这是她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鄂城县委,郭长玉干过宣传工作、妇女工作,还做过“贫协”干事,当过下放知识青年的领队,她每做一件事都深受领导赞许,连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鄂城县委的这一段生活使她受益匪浅,对她今后长期从事行政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懈追求
80年代初,郭长玉调到了在广州空军司令部当处长的丈夫身边,安排在广东省妇联工作。当时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非常大,广州更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在这时,只有初中肄业的郭长玉遇到了人生中的低潮。
当时文革后中国第一代、第二代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沿海城市,过去的那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变得陈旧了。面对这种局面,郭长玉显得无所适从,“先天不足”的知识结构成了她打开工作局面的拦路虎。压力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其走向成功的阻碍,而对郭长玉来说,却是激发她内在潜力的催化剂,争强好胜的她真正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在广东省妇联工作的前3年,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白天上班,晚上就钻进书房给自己“充电”。凭着初中肄业的文化底子,3年后,她令人难以置信地拿到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文凭。为了与时代接轨,她接着又自修了英语,业余时间还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迄今已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郭长玉终于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在省妇联几个部门担任了主要负责人。
回报家乡
郭长玉在香港工作期间,她广结宾朋,时时处处宣讲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政策,给香港富商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还时刻关注故乡鄂州的发展。在港期间,她动员港商捐资助款,筹措资金30余万元为庙岭镇修建了一座福利院,并多次带领港方人员来鄂州实地考查,希望将港资引入鄂州,带动故乡的经济发展。即使她工作届满回到广东省妇联后,她仍不忘故土情深,利用她与港商良好的个人关系,动员港商为故乡捐资助款。2006年上半年,一条环绕涂镇上湾余村的混凝土路顺利竣工,路侧桂柳成行,井堰清新。这也是她募捐30余万元修筑的,为鄂州市新农村建设尽了自己微薄之力。
今年10月,她再筹资为沙窝乡草陂村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圆了自己一个未了的夙愿。
人生当如花满楼。生活的砥砺,世事的变幻,造就了郭长玉丰富的人生经历,从而,用淡然微笑的姿态面对生活,用拳拳之心回报着家乡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