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一个股票投资的盈利模式?
投资体系系列文章之三:盈利模式
1/4、股票投资也有盈利模式
我之前认识了一个股友,他特别爱买那些受到行业负面事件冲击的优质企业。几年来,先后靠此抓住了茅台、中兴通讯、隆基股份等投资机会。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个投资经验,大部分人只是记住了这个经验,等机会来时再判断能不能做,只有少数人能够对这个经验进行详细的机会分析,将其出现的条件、建仓手法、仓位控制等一系列因素总结成一套独特的打法,甚至形成一个投资偏好。
这就好像企业经营中的盈利模式,几乎所有的盈利模式都是由企业领导人偶尔发现的经营机会演变而来的。
而一个投资体系的核心,就是一套或几套盈利模式。
我之前写过一个股票投资的“盈利模式”系列文章《价值投资的四种盈利模式,掌握一种就能受益终生》,介绍了四种盈利模式,实际上,盈利模式就像企业的商业模式一样,可由几种基本形态演变出千变万化的模式,关键是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资源和产品特点。
盈利模式听上去很玄,但好在股票投资核心就是一买一卖赚差价,没有什么“花头精”,主要方法很简单:
1、找到你之前做过的比较成功的案例;
2、抽取其中可复制的方法;
3、在实践中依样画葫芦,不断总结经验;
4、把该方法的一些条件、步骤固化——最好量化下来。
所以找到一个盈利的核心要素就是“分析盈利”和“总结模式”这两点。
2/4、成功投资的归因分析
“分析盈利”,就是对过去的成功投资经历进行归因分析。
分析的角度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就是我上一篇中的问题:一笔给你带来丰厚利润的投资,你赚的是估值的钱,还是业绩的钱?
这篇文章,有读者提出,要做同时赚估值和业绩钱的“戴维斯双击”,这个说法就是没有归因。“戴维斯双击”中,业绩增长带来的利润是你的目标,也是出手的依据,而估值的提升是“买一送一”,是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的结果——很多股票业绩上升后,估值并不变化甚至反而下降,所以“戴维斯双击”本质还是在赚业绩上升的钱。
在这两个大方向下,可以具体到某些类型,以我在“盈利模式”系列中的四大类型为例:
盈利模式一,困境反转。
好行业好公司遇上了“坏运气”,经营陷入暂时的困境,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可以抓住机会买入,等待经营业绩反转。
上面的“戴维斯双击”中已经分析过了,本质上还是赚业绩钱,估值提升是“买一送一”。
盈利模式二:成长加仓。
当我们发现一家公司有“预期差”时,我们先买入一部分仓位,在企业经营状况往我们预期的方向上变好的过程中,再继续加仓到设定的最大仓位。
“成长加仓”赚的是什么钱呢?成长股在业绩加速的迹象之前,估值会率先提升,接下来是业绩兑现期,估值缓缓下降到正常水平。在这种盈利模式下,前期赚的是估值的钱,后来赚的是业绩的钱。
盈利模式三:价值中枢。
稳定增长的白马股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业绩持续上涨的收益,另一部分是市场风格偏好带来的估值由低估向高估变化造成的收益。
这种盈利模式有两种不同的具体模式,如果你更注重股价中枢随业绩的稳步上升,就是赚业绩的钱;如果你一定要等到公司进入低估区间再出击,那就是赚估值的钱。
盈利模式四:产业趋势。
判断在今后几年最主要的科技产业趋势,是找到符合这个趋势的公司中最能出业绩的几家,在趋势形成前买入,在业绩兑现期兑现利润。
这种盈利模式也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如果你喜欢选业绩释放的确定性比较大的公司,那就是赚业绩增长的钱为主,因为此类公司在趋势形成前往往估值不低,也没有什么弹性;如果你喜欢未来空间广阔、概念纯正,但业绩释放不确定的公司,那就是赚估值的钱,因为此类公司往往在这一轮趋势经历从极度低估到过度高估的过程。
成功投资的归因分析很难,但一定要做,一定要客观。至少要知道,哪些是你追求的目标,哪些是“买一送一”的结果;投资过程中哪些是你可控制的因素,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它的赔率、胜率和出手频次如何?……
成功投资的归因分析还有一个难点,单笔股票投资的成功因素中,九份靠运气,一份靠努力,只有形成投资体系,才能把运气的因素降下来。所以你一定要分清楚该笔投资中,哪些是财神爷暂时寄放在你口袋里未来还要拿走的,哪些是你自己凭本事永远留住的钱。
比如朋友有一笔去年买格力的投资纪录,虽然最终大赚,但却难言成功,因为高瓴投资是一笔意外因素,包括股改本身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事实证明,格力去年不但未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在2020年与美的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笔赚钱的投资,应该归于失败案例。
3/4、“总结模式”的三个要点
“分析盈利”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模式”,就是盈利的可持续、可复制、可升级性。一个好的盈利模式需要你把大部分的资源和资金都投入其中,需要你能长期稳定地使用该方法获利。
“总结模式”的要求,我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能持续地找到机会,其盈利也是稳定的
比如“净利润断层法”,选择在财报公布后出现跳空缺口的股票,如果股价其后一段时间获得缺口的支撑,则说明估值和盈利的持续性得到了市场认可,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此时就是一个最佳买入点(具体案例见《牛股是怎么炼成的,5000字深度复盘沪电股份一年五倍走势》)。
这实际上是基于“成长加仓”的场景化操作,是被很多策略验证过的方法,盈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能持续地找到机会,就可以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加上机会发掘、仓位管理和止损止盈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建立一套有效的盈利模式。
相反,有一些投资虽然干得漂亮,但不具备可复制性,比如一笔在茅台上获利的投资,如果是基于基本面分析,那可复制性就很低,因为茅台的资源和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具可复制性。如果是交易性机会,那就要具体看了。
还有一些方法,盈利的稳定性存疑。很多基于几个技术指标或财务数据进行投资的方法,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回测,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还有一些方法,其效果与使用者的数量有关,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失败。这些盈利稳定性不足的方法,都无法成为盈利模式。
第二、你现有的资源可以支持这个方法
股票投资的资源就是你的仓位、研究精力和时间,有一些对机构投资者有效的方法,个人投资者却无法承受其资源要求。
我看见过有人总结了一套通过细致而全面的草根调研跟踪上市公司经营预测下一季财报,并与长期基本面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投资方法,理论非常完美,很多机构投资者也在使用,但这个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无法跟踪2B订单型业务的公司;其次,无法跟踪财务报表调节空间大的公司;最后,它对于投资者来说精力耗用太多,且都是大量低智力水平的重复劳动。
所以,这种方法对于个人投资者只能偶尔为之,无法发展为盈利模式。
像前面说的四种盈利模式中,“价值中枢”所需要的研究资源比其他三种更少,对于非职业的个人投资者更加适合——从收益上说,在长期业绩增长中获得长线基本收益,抓住其中估值较低的机会可获得超额收益;从成本投入上说,投资对象以确定性较高的白马为主,用较小的研究资源投入,获取中等偏上的收益,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盈利模式。
第三、不断升级你的盈利模式
我刚刚开始做股票是从KDJ、MACD等技术指标开始的,这些方法一开始还真能赚钱,完全可以升级为一个盈利模式。但1996年的一个小牛市后,我就感觉方法开始失灵,后来才理解,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的人太多,指标所代表的投资心理就不存在了;二是做庄模式开始兴起,导致量价信号被扭曲。
不光是技术分析方法,大部分投资方法都建立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投资者特征、公司特征上,时过境迁,早晚会失效。比如2015年以前非常有效的各种小市值、低价股的盈利模式,现在大多已失效。
所以,不断升级自己的盈利模式以符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才是持续的盈利之道。
第四、符合你个人的能力圈和投资价值观
赚业绩的钱,需要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行为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芒格说五十岁之前不懂价值投资;赚估值的钱,本质上是在猜测他人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博弈行为,很多人缺乏这种理解群体心理的洞察能力。
投资者无法长期使用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方法赚钱,不能因为某些方法能赚钱,你就能用,这也是判断盈利的重要考虑因素。
4/4、投资,应该是一件无聊的事
投资是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事情,所以几乎所有的正确的投资方法都在增加盈利的确定性,而不是盈利的多少。所以一个稳定的投资体系必然建立在一个或几个稳定的盈利模式之上。
可能大家脑子里都有一种大片式的赚钱场景,惊心动魄,绝处逢生,抄底逃顶,全仓出击。实际上,真正赚钱的过程都是很无聊的,就是找到了一个体系,不停地亏小一点的钱,赚大一点的钱,慢慢地滚雪球。
单次交易的过程要忍受短期模糊,更接近艺术,但投资体系应该像科学一样,追求长期确定性——在一个盈利模式上,通过赔率、胜率和出手频次这三个指标的配合,设计一个好的投资体系。
这就是“投资体系”系列的下一篇:赔率、胜率和出手频次与盈利模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