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什么时候才喝摔碗酒,不明白渊源就不要故作豪迈
看了摔碗酒的文化渊源,你还会如此豪迈吗?
在国内的很多景点,摔碗酒可以说是相当惹人注目的。几张简易桌椅,摆放着几坛酒、一溜粗瓷大碗。这种场景初看就是个卖酒的摊位,但与常见卖酒摊位不同的是,这里是即买即饮的。而最具特色的是,顾客端起粗瓷大碗,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之后,就会使劲将酒碗摔出去,“啪”的一声过后,留下一堆碎瓷片。
这种摔碗酒起初在陕西省西安市一些景点开始兴起,后来不胫而走、风靡全国。顾客一饮一摔,除过给每个卖酒摊位留下一座小山般的瓷片堆,还给商家留下了利润。这种卖酒摊位上供人饮用和摔碗的酒,并不见得是什么名酒佳酿,但顾客在这里仅仅是想体验那种大碗喝酒、任性摔碗的豪迈感。
喝摔碗酒并不是当前的最新发明,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传统,在很多影视剧作品里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豪迈情景。但如果细细捋一捋摔碗酒背后的文化渊源,你还会去体验喝摔碗酒这样的豪迈吗?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圆”,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圆满、团圆、圆融。尽管从艺术审美的层面,残缺或者破碎也是美的一种形式,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里,任何事物的破碎、残缺都被视为是消极、不良的。按照过去的古礼,适婚男女订婚之后到“追节”的七天时间之内(标准的叫法是“纳征”到“请期”,中间一般间隔七天),女方家里要是不慎打碎了锅碗瓢盆,或者无端死了家畜家禽,再或者有人生病遭灾,都会被看做是不祥之兆,一场婚约极有可能就因为打碎了一个碗或者杯子而取消。
每逢春节,从除夕到大年初一,主妇们在忙碌之际也会特别谨慎小心,千万不能打碎家里的碗碟盆盘,否则就认为一年的运道不良。可见,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里,对于打碎这种举动是非常忌讳的。
但在有的场合,却必须以打碎来表达另一种理念。中国文化是圆满通达的,一个事物的毁坏,在中国文化的解读里,会被认为是另一种事物的兴起,也就是佛经中所阐述的“生既是死,死既是生”,生死相依,生死相续,生生不已,循环不息。“民以食为天”,所以在很多需要表达生死转换、界限分割、决裂、兴起的情景里,人们会用打碎餐具来表达这种文化意向。
最常见的当然是在葬礼中。当亡者出殡的时候,孝子就要将供奉在灵堂前的“食罐”猛力摔到地上,摔得越碎越好。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完好的罐子是阳世的人使用的,只有在摔碎毁坏之后,这个罐子才能变成可以供亡者使用的器物。一个罐子被摔碎的这个过程,就是阳世的“死”与阴间的“生”的转换过程。
与葬礼摔食罐最为接近的就是法场送别。一个案犯在被处以极刑之前,前来送别的亲友一般会给案犯喂食“辞阳饭”,让案犯吃饱肚子“上路”。这个时候的餐具是很有讲究的,那就是必须用有残缺的碗碟。因为古人认为案犯一般都是福薄之人,用完整的餐具会折损案犯的福分,甚至增加案犯的罪孽。
然后,会给案犯喂喝一碗“壮行酒”,让案犯减少恐惧、迷迷糊糊受刑。喝了这碗酒之后,送别的人按照惯例要将酒碗或者酒杯摔碎在地上。因为从此之后案犯就不能再吃阳世饭、喝阳世酒了,摔碎的酒碗会被案犯带到阴间使用。
其次就是表达决裂的情景。《诗经·秦风》上有这样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表达的是一种战士之间同呼吸、共命运、齐生死的慷慨激昂、同仇敌忾。在朋友之间,那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感情,不但是可以穿同一件衣服,更多情形下还表现为同吃一桌饭、同饮一杯酒,手足之情的重要表达就是在饮食穿戴上的共享意愿。当两个朋友发生重大分歧和冲突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某种仪式来表达有情的破裂。
这种决裂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断义”,意为“恩断义绝”。古人常见的决裂方式,有“割袍断义”,割掉衣服衣袖或者下摆的一角(衣袂),表示有情结束,这个举动渊源就是《诗经》里“与子同袍”的典故;《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期的管宁和华歆两个表示绝交,则采取的是“割席断义”的举动,表示两个人从此以后不在同席而坐,隐含着不同戴天的决绝。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摔碗断义”。“朋友来了有好酒”,摔了喝酒的器具,就表示从此以后,两个人或者两方面从此再也不愿以朋友的身份共处,双方更没有资格一起饮酒了。这个情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就有一段表现得非常典型。乔峰在聚贤庄与天下英雄作生死决战之前,向聚贤庄两位庄主讨酒喝,喝的就是“断义酒”,“饮过此酒,昔日的情一笔勾销,各位要杀乔某,不算负义;乔某要杀各位,不算忘恩”。那位楚楚动人的马夫人是第一个饮酒的人,她喝了一口之后,将剩余的酒洒在地上,说道:“生死大限,有如此酒”。
不论是喝“断义酒”还是洒酒在地,都是表达所有的友谊、恩情的断绝。不过第一个饮酒的马夫人是女流,喝完之后摔碗在地显得太过粗疏暴烈,不符合她的性别特征,而之后饮酒的人,因为人数过多,加上酒及酒具都是借用别人的,所以不宜一一摔碗在地,否则在这个场合,喝完之后立即将酒碗摔碎才符合场景需要。但喝完之后,乔峰用一脚踢碎酒坛这个动作,集中地表达或者代表了从此决裂的仪式需要。
摔碗酒的第三个用场就是表示必死的信心。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时,荆轲喝完燕太子丹进献的美酒之后,就立即将酒碗摔碎在地上。因为包括荆轲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荆轲这次前往执行的是一个不可能生还的任务。两军对阵,一些死士、敢死队执行的往往也是这种必须以自身死亡作为代价的任务,在行动之前,他们也会和荆轲一样,喝一碗“摔碗酒”,表示必死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果敢。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有鉴别地继承、创新和发扬光大,不能一股脑地、不问青红皂白地照搬照抄。生离、死别、决裂,这是传统文化里“摔碗酒”所要表现的概念。今天的商家为了制造销售噱头而搬出了“摔碗酒”的营销方式,而消费者为了新奇或者满足自己的破坏欲而去消费“摔碗酒”,在抛开物资浪费等因素之后,仅仅从传统文化理念的层面来重新看待“摔碗酒”,我们是否该仔细思考一下“摔碗”豪迈的真实含义?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文章配图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