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土牧尔台去吃杀猪饭
〓 第 1373 期 〓
文、图|王成海
节令又到了大小雪的间隙,农村又开始杀猪卧羊了。这种传统不知道经历了几世几代了,过去人们觉得习以为常,可近些年来,突然刮起一股吃“杀猪饭”的风,一到这个时候,人们见面之后的问候语甚至都变了:这几天没吃杀猪菜?吃杀猪菜似乎成了这个寒冷季节最具魅力的问候。
确实,在我的记忆里,冬天一到,天气进入滴水成冰之时,农村人家杀猪总会邀请一些三亲六故、朋友弟兄、街坊邻居等参加,趁着这个机会聚一聚,高兴高兴,喝它个悬天驾雾,吃它个不亦乐乎,拉拉关系,叙叙旧情,出出酒疯。
地瓜同学家杀猪场面
前几年,我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在微信朋友圈看着人们晒杀猪菜的照片和视频,真是百感交集,痛不欲生。为了掩饰自己这种痛苦、失落、孤单的心情,还写过几篇回忆农村冬季杀猪的文章,但说实话,文章里的内容都来自小时候的记忆,且加了许多想象来的情景,目的就是烘托那种热闹场面,而真实的情况是小时候我也没有真正见识过杀猪,因为我一贯胆子小,一到家里杀猪的时候,就早逃之夭夭了,不敢听猪被杀时那种痛苦的哀嚎,更不敢看那血腥的场面,一直到猪被杀完毕,家里做熟了饭才敢回去。另外,我天生不吃动物的下水和头肉,杀猪菜也就是烩些猪的心肝五脏和槽头肉,当然就不在我吃的范围之内了,因此说,其实我是没有真正吃过所谓杀猪菜的。而现在看到别人口口声声谈论着吃杀猪菜,我内心就跟着激动,就想身临其境地融入其中,去体会那种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用一句本地歇后语形容,纯属于手拉碌碡碾胡麻——不为榨油为红火。这大概和我这些年受尽孤单的痛苦心情有关吧?
这不,就在前几天刚进入小雪节令的时候,老天爷很配合地为今年入冬以来下了第一场雪,农村养猪的人家就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了,而我恰在这个时候,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没明没夜,在医院又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和体力的折磨,最后总算有惊无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心情就特别轻松,于是就想和一些好友在网上逗趣玩笑,说着说着就扯到了杀猪的话题,大概地瓜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他土牧尔台西滩村的一个同学第二天要杀猪,邀他去吃杀猪菜,带着我一块去。哎呀,这真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大好消息,我自然喜出望外。害怕此事泡汤,当时就和他确认了此事,差点还写个合同什么的,逼着他和我一块去。说实话因为此事,当天夜里我甚至没睡踏实,梦里也是村里那种红红火火的场面。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准备好,好像很得理似的,坐等地瓜来接。说起地瓜,大家可能认为这名字太奇离古怪了,对的,挺有特点,不过这是他的网名,人家正儿八经的名字叫冯宁,察右后旗赫赫有名的摄影师,现在后旗的火山红遍全国,和他长年累月的拍摄、传播密不可分。而我和他的结识是在三年前,当时我正处于最最艰难时期,为了让自己能够坚持活下去,别出心裁地想办法分散注意力,于是蜷缩在病床开始在网上写文章,那个时候还没有开通“老事旧人”公众号,可没想到一篇《暖冬》的散文在微信朋友圈撒得遍地都是,他看到后大概很喜欢这篇文章,以为我是个什么玩意儿,因此机缘加了微信,尽管成为微信好友后,很长时间也未曾谋面,但也感觉是好朋友了。他的年龄差我十岁还多,放在我的学生中也不算大。
土牧尔台曾经最繁华的街道实景
人世间有时候很现实,当你处于艰难时段的时候,好多亲朋好友也会主动疏远你,别说素不相识者靠近了,而我够幸运的,就因为会胡写乱画几句,结果在人生最不堪的时候,居然鬼使神差地用上了,它不但陪我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熬过一天又一天,尤其还让一些素昧平生的人一步一步成为生命中的知己,让我在人生的寒冬里体味到了融融暖意,地瓜就是我因此结识的好朋友之一。
我得病一年多之后,终于勉强回了老家一趟,地瓜听说后,三番五次地看望,后来我回到集宁暂住养病,他隔三差五就会来集宁看我。本来我的第二次手术从道理上来讲,最迟在第一次手术后的半年就该做了,可复查一次不行,复查一次不行,一直二年半又过去了,还是不行,再后来北的医生也联系不到了,而我每天深陷于疼痛的煎熬之中。唉!真是欲哭无泪啊,在我几乎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也是通过写文章结识的学妹秦晓云女士,热情相助,帮我在呼市完成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地瓜两次驱车从后旗赶往呼市探望,尤其第二次居然是为给我送一盒烟而专程跑来的,现在想来都觉得温暖有加……
啰嗦这么多,大家可能看出来了,其实我这是为前文说的“很得理似地坐等地瓜来接”做铺垫的,如果我们没有如此深厚的交情,他也未必会带我去吃杀猪菜,我也不可能心安理得地等人家来接。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第二天早晨近九点,我们如期出发,集宁——大六号——白音察干——牛明村——土牧尔台——西滩村,一路向北,然后折向西,尽管车窗外是枯黄的田野和皑皑白雪,给人的感觉甚为凄凉,但于我而言确是无言的兴奋,这大概就是文学上讲的境由心造最好的诠释吧?一个人心情好了,看见一堆牛粪都觉得是笑着的,反之看到美丽的花朵都是流泪的。
一百余公里的车程,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就到了,远远望去,白雪覆盖下的几个浑圆丘陵间的低洼处,一处村落显现出来,家家一样的院落,一样的房子,这大概就是新农村的成就吧。村旁还有几处经常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抽取地下石油的机械,地瓜告诉我,当地人都叫这磕头机,日夜不停,一直到把一个罐子抽满就有专车拉走了。原来人们一直说的后旗勘探出了石油,地方居然就在这里,我想大概石油不多吧?否则早该宣传起来了。
村子就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县级公路旁,北高南低,一进村子就看到了地瓜同学家,因为一是村子不大,二是村子所处的位置坡度较大,那家做什么站在村子北边瞭望,绝对尽收眼底。但让人惋惜的是,人家两头大猪,第二头都快处理出来了,家里的杀猪菜也做得差不多了,从远远近近来吃杀猪菜的客人正在悉数到齐,我们看了几眼,和人们说了几句话,临近中午时分,地瓜找了个借口,我们二人离开了,因为我不吃杀猪菜,他也不能挨这种饭,尤其他的同学很多,这一定是一场喝酒的豪宴,而他因为停酒,这些时痛风才好转起来,如果架不住同学们的劝让,再兜上一顿大酒,以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还是及早逃离最好。
我们的午饭,真香
从村里出来,我们驶向土牧尔台镇里。在我的印象里,这地方作为曾经的察右后旗旗政府所在地,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但一进街里却让我有点大跌眼镜,满街都是破旧的房子,几乎没有一栋楼房,雪已经下过好几天,街道上还积雪遍地,那些路旁的店铺,除了牌匾具有一点现代的气息外,剩余都是三十年前的痕迹。我不由地默想道,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结,那就不妨来土牧尔台一趟,会让你欣喜一番的,因为你在这里会看到许许多多记忆里的东西……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郑重提示:由原创文学公众号“老事旧人”创刊人王成海先生卧病三年多写作的乡土散文集《故乡,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在众多读者朋友的鼓励下终于出版了,截止目前还剩最后300本。该书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写作的三四百篇乡土散文中精选的99篇集结而成,近400页,30万字,著名书法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田滋茂先生为该书作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读者多为平台粉丝,所以定价低廉,仅仅48元,外加快递费8元,共56元,就可以买到一本由作者亲笔签名的《故乡》,长按下面二维码加作者微信,留下具体地址、姓名和电话购书。谢谢大家的理解、支持、捧场。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