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品鉴■缑稳贤:存范式 留印痕 探新路——再谈许海涛的短篇小说集《跑家》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存范式 留印痕 探新路
——再谈许海涛的短篇小说集《跑家》
文/缑稳贤
原创,授权【微风读书会】首发
部分素材来源于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微信公众号
《跑家》这本短篇小说集是一本收藏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作者许海涛从乡村古建文物角度切入,用一支寻踪记实之笔,为最后的乡村写生摄像,给后人保存往昔关中民居的范式标配,为当下社会转型的时代车轮留下印痕,也为明天的乡村试水探路。开卷捧读,醇厚的关中味道,清新的乡野气象,及作者的人文情怀如春风扑面,如山花养眼。
摄影:魏锋
【读书笔记】填补民间古董收藏“跑家”文化写作空白——读许海涛古董传奇小说《跑家》
许海涛说 他的梦想和愿望
就是把这些跑家的故事
原汁原味记录下来
定格那些精彩动人的瞬间
尽管这些瞬间
跟宏大叙事比较起来渺小
微不足道
但他记录的是乡愁
许海涛,1969年生,陕西咸阳周陵人。专注民间古董收藏近三十年,走遍关中,刮地皮式“跑一线”探古寻宝,经见、过手各类藏品和老物数万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
存往昔关中民居式
贾平凹的《秦腔》洋洋四五十万字,基本上可以用四字概括:“多村凋弊”。其实,我国乡村衰颓凋弊非自今日始。鸦片战争后我国农耕文明辉煌不再,衰败的过程已经开始。鲁迅笔下的鲁镇,“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近几十年来工业化的强力推进,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已被时间切割成碎屑,被时代涂抹得驳杂,被城市掏成了空壳。
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知识分子的本土意识逐渐复苏,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现代精神文明,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已然成了一股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一刀两断。目前,我国发展进程中这两股潮流看似矛值,实际相违相和。这样的风雷激荡顺理成章地产生了许海寿这样的作家和他的作品《跑家》。
对传统乡村文代情有独钟的许海涛似乎有些先知先觉,对社会动态极度敏感,早在二十多年前便走出高楼大厦,深入乡野材巷,走村串户探宝觅珍,寻访关中古旧民居古老物件。几十年的田野调查,几十年的研究鉴赏,点点滴滴,都在《跑家》里。
《跑家》是一本乡村文化文物的荟萃之作。我觉得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作者在本书里为最后的乡村写生摄像,留下了真容,为后人保存了往昔关中农村古老民居的样板范式。比如书中《梁老师》一文写的梁老师的家,房形院貌家具陈设无不原汁原味,堪称经典。这样的资料太宝贵了。唯因篇幅过长,恕我未能录呈读者诸位。此外,像《对点儿》中的陈平均的家,《小健的书房》中的小健的家,也都散发着最纯正的关中乡下老味道。这些珍贵的古建范式,这些详实的文字资料,研究关中民乡村文化的专家可以作为凭证依据,眼下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传统民居的企业家亦可借作蓝图。
整座民居庭院之外,这住城籍乡裔的作者还记录了大量房屋构件器用文玩,作为往昔民居的标准配件。每一件都像特写镜头一般,局部放大精细描绘,让读者看得仔细真切。例如大门外被分别称作辈辈封候、胡人驯兽、太师少师的拴马桩,正房墙体外或被称为五福捧寿或被称为五子登科的精美石雕,连过去农村老财东家放在窗台挡窗扉的一对小石鼓,作者也不厌其烦详细介绍。
作者并无为关中乡村竖一块碑子的奢望,但那种立此存照传承遗产留下念想留住乡愁的意图却是明显不过的。
留当下社会转型印痕
作者在《跑家》里详细记录了上百件乡村文物的流转始末,告诉读者这种流转经历,件数多了,以我的感知,有“文物流”的概念。这个“文物流”的流向,与当下社会转型历史车轮的轨迹大体吻合,从而也记录下了当下社会转型的印痕。这看起来有些吊诡,但仔细读书中各篇,就会明白就里毫不奇怪。
《跑家》不仅写了海量文物的流转,也写了些文物流转的内因和外因。
文物流轮的内因是文物的本质属性。其一为财富性。许多精品珍品动辄百万千万价值连城。社会变迁转型,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文物作为财富,弃旧爱而投新主,自然顺其理而成其章。《八棱瓶》中,“我”从“家里有急事等着用钱”的小伙子手上用350元收到一尊乾隆八棱青花赏瓶,为了安排工作,送给了有权力的苏局长,之后,该八棱瓶又被一位南方客商以16万元买去。《小案子》里西安范师从农户家中买到一件明嘉靖年代黄花梨小书案,花了不到1500元,后以160万元卖给北京大老板。文物的第二、第三个属性是历史性和艺术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每件古物都负载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有许多还是空前绝后的艺术精品,它们在乡叟村妇眼里只是一疙瘩石头一块烂瓦片,只有文化品位高艺术鉴赏能力强的人才识得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才有研究它们、收藏它们的兴趣。知识难世袭,风水轮流转,历史必然推出一茬又一茬的新文化人。这些新文化人职责所在,兴趣使然,广为搜罗文物古董。文物的第四个属性是地域权属性。是故才有《咸通玄宝》一文中跑家王过省对把珍贵文物弄到日本的不法商人金总的咒驾和决绝;国家才有一切出土文物归国有的法律条文。在这样体现国家意志的舆论语境下,许多珍贵文物上缴文物部门,陈列在各类博物馆供全民欣赏。这也是乡村文物向城市流转的一种渠道。
再说外因。文物流转的外因是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百多年来,我国一直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变迁之中,近几十来这种过程明显加速。单门独户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正在无奈花落去,工业化城市化快马加鞭呼啸而至。财富进城,人才入市,城市暴肥,农村瘦身。这种社会转型,这种财富与人才的全新布局,造成乡村文物大体量全方位的拆解流转。跑家效力,文人献智,大款注资,推波助澜之下,这股文物流正汹涌澎拜滚滚向前。
令人震惊的是,这股文物流的指向,与我国目下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车轮的轨迹大体一致!我国当下是由农耕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型,由农村中心向城市中心转型。而有趣的是无论因文物财富价值的驱动,还是因文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驱动,《跑家》中提到的所有文物都是告别古老乡村涌进大小城市,其实质就是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流转,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流转。
其实,文物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流轮,并非今日特例。晚清民初中国积贫积弱,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历史发展大势看,还是我们的农耕文明难敌西方现代文明,因而才有大量国宝流失海外的国殇。不说圆明园被抢掠一空,敦煌藏经洞五万多件珍贵文物典籍入藏当时的京师图书馆者仅只8757件,其他皆被劫往外域异邦,以至于出现过去很长时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无奈和尴尬。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出重资回购了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近几十年来,一些大跑家开始走出国门,对流落外邦的文物进行回收。有学者指出:今日之世界,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已
经动摇了三百年来西方文明的根基”。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提速,我国文明在许多方面比起西方具有明显优势。
《跑家》作者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在为最后的乡村摄影存真的同时,记录了当今现实生活中大量文物由乡村流向城市的来龙去脉,从文物角度切入,从一个侧面为古今社会转型的历史车轮留下了印痕。
陈忠实说过,他的《日子》等几个短篇,是“为社会前行过程留下感性印记”。许海寿在《跑家》自序里反复申述他的原望是“记录乡愁”。陈是需仰视才见的大家,海涛只是初涉文苑,我无意将二人谬作比较,只觉他们的责任担当之心是相通的“”。
探明天乡村前行新路
“作家的责任不只是记录昨日的辉煌今日的困顿,还应当再主动一些,探一探明天的新路,为人们提供伟大的新思想,以便人们用它来对抗沉重的现实”(李建军《陈忠实的蝶变》)。我觉得《跑家》的作者在这一方面还是有所作为的。
作者在《三爷》里对原家庄的着力描绘就很有些探路试水的味道。原家庄出了个颇具预见性、前瞻性的传奇人物“三爷”,三爷是《白鹿原》里牛才子的现代版。当村里扒老屋盖新式楼房一家赛一家时,三爷拿出自己的工资,让当村长的孙子把各家拆下来的砖瓦木料老石头,废弃不用要作柴烧的老家具老物件全部收购,堆满了有几十间房子的知青楼。后来社会上怀旧之风渐起,城里有钱有闲有兴趣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三爷见时机已到,指点村长用这些老物件盖关帝庙、原家祠堂,盖民俗博物馆、古董一条街,盖农家乐老作坊老耍活屋,不是盖一座两座,一盖就是一条行。民俗村还没建成,就火了全国,客人像潮水,节假日要预定。
走进原家庄,“街面剁斧青石铺就,两边铺子热闹,卖吃的,卖穿的,卖耍的,皆粉墙黛瓦,檐牙高啄,勾心斗角。入了房内,雕花的方桌,黑漆的条案,安铜锁的板柜,没一样不包浆厚实,古意沧桑”。但这绝对不是文物回流村巷。这一片新兴街镇,虽处乡野,但与春耕夏耘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并无多大关系。庄子四围还有些农田菜地,种些麦豆瓜果,但全村的主业却是旅游开发,头儿叫董事长,经营的是田园风光老味道老念想,卖的是吃喝玩乐住。这一类民俗村,其实质是现代城市的旁流偏枝,或者叫现代城市的后花园,完全受资本掌腔,仰市场鼻息。以文明论,它纯粹是工业文明的衍生品。文物向民俗村流转集中,并没有改变流向,仍是在与工业文明牵手结亲。
原家庄于万木萧条中一枝独秀,既得力于传统乡村的优质资源,又得力于工业文明的全新理念,不是简单的城市乡村化或乡村城市化,而是城市优势与乡村优势的优优结合,强强联手。这种新农村模式显然是现在许多地方正极力推进的民宿经济的滥觞。由此类民俗村肇始的民宿经济观光农业生态农村,是不是明天乡村前行的一条新路?
秋阳下,一角荒村。村道上,一位中汉子位立远望。一位骑摩托车的跑家挥手作别,驰向村旁一处古建工地,摩托车后座上横捆着一截老石头。这位汉子便是我们的作者。怨也故里,爱也故里,乡愁满满,心事重重。
《跑家》出版不到一个月
在新浪微博亚洲好书榜名
列第六名
在当当网7日销售排行榜
名列第三名
据说当当 京东 亚马逊
网上购书屡屡断货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匠人们在故宫里修文物,跑家们在市井乡间寻珍宝。时间的斑驳、流传的艰辛、得到的偶然和必然统统凝聚在一件老物上,焕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夺目之光。有那么几年的时间,我像一只麻雀,在乡村漫无目的,又似乎怀揣着所谓的目的不停地飞翔。这家屋檐生了苔藓的青瓦、那家尘灰满面的中堂、这家浸满了油脂和茶垢的炕桌、那家雕镂美丽花纹的房梁、这家丢弃后院硕大的青石条、那家黄土夯筑的院墙……这本书都留下了我翩翩飞翔的记忆。当然,我很幸运出版这本《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在一座座村庄——这些村庄已经足够衰老,生命用分秒来计算,城市强大的侵略催促他们死亡——活着的最后时刻,结识了很多朋友。
作者简介
缑稳贤,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陕师大中文系,获益于恩师候雁北先生者甚多,终生教书,业余写点儿东西;曾在省内报刊发表散文杂文等若干。1984年散文《栽柳小记》被著名作家高建群称作“正宗散文",1992年杂文《莫让此地空余文化城》被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赞许道:文学品位相当高。
【原创文章】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〡微风读书会 〡后台留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