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什么骂一代名臣曾国藩,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一般耕读之家,自幼勤奋好学。一生做官,勤俭廉老,德高望重。自古当官能善终的不多,曾国藩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曾国藩生性稳重,不是那种感情易起易落的轻薄之人。曾国藩潜心程朱理学后,对自己要求就更严谨、严格。也立志让自己模仿学习从容镇静、大智大勇中英雄气魄。在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
曾国藩终生成就,除了培养人才,就是歼灭太平天国。
所有的成就,都有极其艰难的开始,对曾国藩来说,更是如此。因屡战屡败,曾国藩曾跳河自杀过。
01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为此降二级
曾国藩虽然正值、清廉、自律,做人却并不迂腐死板。在关键时刻,会以大局为重,做出违背自己信条的选择。
与天平军对垒期间,天平军两对人马,一支由北王之弟韦俊统率攻打武昌城;一支由翼王胞兄石祥祯与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章、金一正将军罗大纲等统率,名号征湘军,打进湖南,要打通天京与两广的道路。皇帝咸丰帝降旨,令曾国藩从衡州发兵,堵住征湘军南下。
当时的曾国藩接到圣旨后,敢抗旨按兵不动,主要原因是:
向广东定购的大炮,还没到齐。
大军启程,饷银还没有着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场之间官僚之间的斗智斗勇,曾国藩想看看骆秉章和鲍起豹在太平军面前丢城失地的狼狈结局。
最关键的是这么多的大队人马,没有银子,没有打仗的地气。
这时,曾国藩的手下大将彭玉麟告诉曾国藩,捐响有着落了。户部候补员外郎杨江,愿意带头捐饷银,不过条件是需要曾国藩向皇上上书,准许其祖父的原籍建乡贤祠。
什么是乡贤祠?
东汉孔融为北海相,以甄士然祀于社。此为祭祀乡贤之始。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
杨健为什么不能回乡建乡贤祠?
杨健是衡阳人,嘉庆年间的进士,授户部主事,累官郎中,外任府、道、运司、藩司,道光初,升湖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在衡州病逝。杨健做官贪腐,因此道光皇帝为此还申饬杨健。衡州籍同乡欧阳光帮着杨健向皇上申请入祀乡贤祠。曾国藩当时也讥嘲欧阳光孟浪。如今为了饷银,自己却出尔反尔。
曾国藩
在彭玉麟的劝说下,曾国藩向咸丰帝奏明邀赏。曾国藩说:“一张纸换来七八万两银子,尽管要担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因帮杨健说情,结果第二天在出师时,接到咸丰帝降他二级的圣旨。
02大战前夕,亲拟檄文
说起檄文,最著名的应该是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徐敬业那场溃不成军的讨伐,在各种战争中不值一提,却因骆宾王一篇檄文,留名千古。同时也说明,武则天的确爱才。曾国藩相信这场战争,一定胜利在望,徐敬业与自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自己要亲拟一篇檄文,要文采斐然,气势磅礴,伴随着震古烁今的战争,流芳百世。曾国藩文才的确不错,这是他经常刻苦学习的结果。
在他没进翰林苑时,曾国藩跟着姚鼐学习古文,深受姚鼐影响,喜欢气势磅礴、雄奇瑰伟的风格。在学习上,曾国藩并不特别聪明,才思有不算敏捷,但他勤奋好学,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静夜如水流过,曾国藩意气风发的苦写檄文,这时他听到窗外的一阵马鸣,想起平生喜欢的辛弃疾的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正是曾国藩此时的心境。与辛弃疾不同的是,那时的辛弃疾已经满头白发,而自己正当年,正是干一番功业的时候。曾国藩写到: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们无论穷富,一概抢掠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则剥衣服,搜刮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阵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
曾国藩虽然不能算才思敏捷,聪明伶俐,但是却善于总结和思考。曾国普在管理军务这段时间,总结了八个诀窍:
读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戒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做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从这八个诀窍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虽身居高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坚守清廉的信念,也是他做官长远的主要因素。
曾国藩剧照
在檄文中,曾国藩又写了天平军的最大恶性,激起全社会对太平军的愤恨。写到天明时刻,自己反复阅读后,觉得与骆宾王的檄文相差太远,有心无力之感。曾国藩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从不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其实很有自知之明。因此,他在官场上一直平稳上升。
03出师不利,第一次打仗,就兵败岳州城
(1) 狂妄自大、兵败如山倒
先锋王鑫、李续宾带着一千号勇丁,兴冲冲的沿着岳州到武昌,两天行军都没有见天平军的影子。由于曾国藩是文官,虽然操练水陆两军,并没有实战经验。曾国藩是文官,本来不会大兵打仗。
1851年(咸丰元年)因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帝,咸丰帝差点治他的罪。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太平军已席卷半个中国。清军已经腐朽不堪一击,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遏制太平军的发展。为曾国藩的湘军提供了舞台。
1853年,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建立了湘勇。这是曾国藩能够带兵打仗的由来。
《论语卫灵公》曰: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若有经验的将领,两军开战之时,竟不见对方一兵一卒,一般反而会以为有诈,会谨慎行事。王鑫、李续宾不但不以为是有诈,却自以为是对方望风而逃。说明他们两个根本不会打仗领兵。夜里,连个巡逻的兵都没有。半夜里,太平军将领罗大纲、周国虞率领五千征湘军从四周山里冲出来,许多湘勇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上,有的在梦中就被打死。同时埋伏在岳州城里的石祥祯、曾天祥、林绍章率领二万五千征湘军,趁夜杀进岳州城,湘勇军乱做一团,仓皇逃亡。曾国藩在康福的保护下,保住一条性命。直过了湘阴才喘过气来。
这次曾国藩的失败,实在是太轻敌了。麻痹大意,骄傲自满,才是兵之大忌。曾国藩失败后,无颜进城,只好在城外的船舶上休整。这只是刚刚开始,与曾国藩踌躇满志写檄文时的意气风发,判若两人。
(2)对方设计,引诱曾国藩出兵
这次出兵,曾国藩太轻信他人,也实在是他太想打胜仗,挽回面子了。因听信了生意人孙观臣的话。曾国藩和孙观臣的大哥关系特别熟悉,对孙观臣本人也有好感,没有防备。却不知孙观臣为了发财致富,差点把曾国藩推向深渊。
曾国藩对孙观臣有好感,在于孙观臣很慷慨的拿出一部分饷银。这次出兵,虽然孙观臣有一己私心,也是为了保境安民。何况,听说长毛(天平军)过生日,大办宴席,也是出兵的好机会。曾国藩本人还是很谨慎的,问孙观臣是否见过给他透信的隆少爷,他没想到孙观臣会撒谎。其实孙根本没有见过隆少爷,怕曾国藩疑心,赶紧说见过。孙观臣接了对方千两定金,当然一心想着把这单生意做成。
曾国藩听信孙观臣和下手们的进言,中午时分,湘勇水陆两支人马聚集靖港。靖港镇上,八仙桌虽摆满桌子,却不见半个太平军。正疑惑之际,忽听得一声冲天炮响,埋伏在铜关的太平军杀杀了出来。漫山遍野的红、黄色包巾,看得人心惊胆战。曾国藩方知道上当受骗。四面八方响起“活捉清妖曾国藩”,叫喊声震天动地,吓得湘勇军抱头鼠窜。曾国藩虽立在旗下,过旗者立斩,也毫无用处。曾国藩差点被乱箭射死,被康福、李续宾冒死救过。
左宗棠
曾国藩此时心灰意冷,灰心至极。想起皇上的重托,自己平生的抱负,将化为泡影。自己慷慨激昂写得檄文《讨粤匪檄》,将永远成为子孙的笑柄。这时的曾国藩,羞得无地自容。想起一些同僚的嘲笑,幸灾乐祸,想起司马铁嘴说自己:“先生,你今后不死于囚房,便死于刀兵”,听着后面“活捉曾妖头”的喊叫声,觉得司马铁嘴说得对,自己的死期将至。
曾国藩想自己与太平军结下的深仇大恨,一旦自己被捉,一定不会好死。想自己堂堂朝廷二品大员,不能受长毛的侮辱,不如自己了结。康福看到曾国藩的表情,知道是情况有变,立在船舱前,不敢离开一步。这时,康福听到水响,看到船门大开,知道曾国藩跳江了。康福一边喊“曾大人”一边下水去救。
看到救出自己的康福,曾国藩大恼。康福赶紧安慰曾国藩,另一支湘勇塔副将在湘潭大获全胜。以此来安慰一心求死的曾国藩。曾国藩跳水的同一晚上,巡抚衙门灯火辉煌。众人在为陶恩培上任举杯祝贺。一边是热火朝天,车水马龙,一边因兵败无人问询。其世态炎凉,人情凉薄,在中国历代皆是。后来在江边的曾国藩,看到一队灯火来到江边,还以为是众官员来看望慰问自己,赶紧着人接待,结果是护送陶恩培走马上任的。
曾国藩听到后,颓然倒在船舱里。那种悲愤、失望、委屈、无奈的心情,心像冰一样寒冷。这么有自律的男子,做了这么多年的高官,看到只会献媚,不肯为国家出力的人,却春风得意,步步高升;自己一心报效国家,却落到如此地步。曾国藩万念俱灰,决心一死了之,曾国藩让弟弟买一副薄棺材,自己努力镇静写了一封遗折:
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恭具遗折,仰祈圣鉴事。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百营,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覆没。臣愧愤之至……
信中把所有的过失都揽在自己身上,最后却向皇上大力推荐罗泽南、彭玉麟等众英雄,却没有一句委屈为自己辩解。从而可以看出,曾国藩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名臣,流芳千古,与他的学识、胸略、修养和人品有关。
最让人触动的是,曾国藩给弟弟曾国葆留下的遗言:
季弟,吾死后,赶紧送灵柩回家,愈速愈妙,以慰父亲之望,不可在外开吊。银钱所余项,除棺殓途费外,到家后不留一钱,概交粮台。国藩绝笔。
写好后,曾国藩轻松好多,想着怎么死法,是投河还是上吊?
(3)左宗棠,怒骂曾国藩
左宗棠听说曾国藩兵败江边,加上看到曾国葆抬着棺材而来。左宗棠对着躺在床上面无表情的曾国藩骂到:
好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曾涤生,你大丈夫不做,却要效法愚夫村妇。你若真死了,我要鞭尸扬灰,劝说祖父不让你入曾失祖茔。”
曾国藩本来看着左宗棠过来,多少有点安慰,以为会劝慰他没想到左宗棠骂的更难听。曾国藩既气愤又尴尬,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左宗棠
左宗棠开始对曾国藩的责骂:
不忠:你官居二品,诰封三代,皇上对你恩情如山。如今朝廷有难,皇上信任于你,交付你重任,你刚刚出师,便以受挫自杀,于皇上和家国不顾,你忠在哪里?
不孝:你曾经发愤自励,自强不息,是曾家克家兴孝的子孙。如今一受挫折,就一死了之,如此懦弱无刚,愧对先人,孝在哪里?
不仁:左宗棠看着曾国藩无力辨别,根本不理会他。说那么多子弟投奔你,就是为了立功取胜,好光宗耀祖。如今你散手不管,让他们像无头之众,最后的结局,重新过穷日子。你的仁在哪里?
不义:那么多英雄舍财舍业,投奔于你,图的跟你平天下,建盖世勋名,大家也好青史留名,也不枉在世上活一场。如今你自己图痛快,去烦恼,却不管不顾他们,你又有何义?
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行为,会因你一念之差,永远伴随你的终生。
不等左宗棠说完,曾国藩一下子做起来,握住左宗棠的手说:“古人云‘涣乎若听圣人辩士之言,然汗出,霍然病已’,这不是指今日的我吗?国藩一时糊涂,若不是吾兄这番责骂,险些做下贻笑万世的蠢事。眼下兵败,士气不振,尚望兄点拨茅塞。”
孙子曰“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失败,才会有胜利。
左宗棠劝慰曾国藩,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最后垓下一战,项羽自刎;诸葛亮初辅刘备,几乎没有容身之地,最后才三国鼎立。历代打败仗最后取得胜利的战争多去了,没有常胜不败的军队。至此,曾国藩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太平军。
韦力先生说:对于曾国藩,我本人对他有一种崇敬感。我认为,到今天为止,我们对曾国藩的评价还没有真正到位。他是一个文人出身,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站出来,不顾个人安危,靠个人力量组织人马为国家出力。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但并不是一个军事家。
结语:曾国藩的最大的功劳还在于,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还有一个大动作,就是建立“删书衙”,就是把中华民族老辈子传下来的书,全部烧毁或者修改。洪秀全为了建立自己的体系,打破旧的世界,建立洪秀全的信奉“皇上帝”思想。曾国藩当时主要的成就建立书局,当时文人不能忍受太平天国军篡改千年文化,他们在战争之余就是开始修复被太平天国清理的传统文献。正因为曾国藩是文人,才有了这功在千秋的伟绩。
曾国藩
历 史 人 物 简 史
historical-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