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43:离颍州,过扬州、苏州,深秋游江南,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1年的九月底,苏轼在颍州已盘桓半月之久。颍州的深秋自是另一番美景,红叶满地,残阳如血,正是送别的季节。
站在颍州的码头上,欧阳修望着苏轼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子瞻此去,不知何日能与他再把酒言欢。”苏辙安慰道:“欧公不必感伤,我兄弟俩当时时来看望您。”
欧阳修摆摆手:“已是衰朽残年,能活得几日就是几日。此生并无憾事,岂可妄求年寿。”
第二年的闰七月二十三,一代名臣、史学家、文坛大师欧阳修在颍州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死后获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后世称之为欧阳文忠公。
离开颍州后,苏轼顺水路继续向东南前行,一个月后抵达扬州。扬州是当时天下闻名的富庶之地,也是江南水路交通枢纽和风景名胜之地,又是一番停留。
在扬州,苏轼与刘颁、孙洙、刘挚等人相会于太守钱公辅的府上。此时,刘颁任泰州通判,孙洙赴海州太守任,刘挚赴衡州盐仓监任,俱是一时才俊。
文人雅士相聚,自然少不了饮酒赋诗。酒过三巡,苏轼提议:“我们四人分别从另一人的字里取一字为韵,各成一首十韵诗如何?”众皆欣然应允,文人在一起果然会玩。
欢宴之后,苏轼又独自去往金山寺游玩。这是苏轼的一个习惯,每到一地,必定要到寺庙走一遭,结交几个和尚朋友。金山寺是镇江最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东晋,金山一带也被誉为“江南风景之最”。
离开扬州后,苏轼于十一月初抵达了苏州。此时,虽已是初冬,但对于苏轼来说,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自然不会放过大饱眼福的机会。
在苏州时,苏轼还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和尚,法号道潜,善于写诗。道潜见到苏轼后,拿出自己颇为得意的一首诗请他品评,苏轼看后大加赞赏。诗云: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从1071年的七月离开京师,到当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抵达杭州,苏轼的此次赴任一共用了四个月之久,这在古代是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事,一则交通不便,二则游山玩水。
离开时,京师尚是酷暑季节,到任时,已是隆冬严寒,不知不觉间,一个秋天都在江南旅途中,也难怪古人有时间吟诗作赋,主要是因为生活节奏太慢啊。放到现在,从开封到杭州,坐高铁也就半天时间,哪里有空闲情逸致?
苏轼的一生曾经历多次的离任、到任,每次短则数十日,长则四、五个月,再加上待任和贬官,长时间处于闲居或在路上的状态,尝过起落浮沉的苦涩,见过大江南北的风情,一代文学大师就是这么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