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写诗将王安石比作李白、韩愈,王安石说:我要做孟子

欧阳修比王安石大14岁,按照辈分来说,他是王安石的前辈。他不仅自己文章、诗词写得好,还特别热心提携后辈,王安石就曾受到他的举荐。

公元1042年,年仅21岁的王安石一举进士及第,成为京师的新一代青年才俊。此时的欧阳修成名已久,担任馆阁校勘,是朝廷公认的饱学之士。

读过王安石的诗文后,欧阳修很兴奋,觉得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写了一首诗表扬他:

《赠王介甫》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我们重点看前四句。首两句接连用到了两个典故,翰林指的是李白,李白曾被唐玄宗任命为翰林学士;吏部指的是韩愈,韩愈曾担任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的诗歌堪比李白,文章比肩韩愈。这是非常高的评价,当然也有溢美之处,此时的王安石还当不起这个评价。

写作这首诗时,欧阳修不过三十多岁,但在王安石面前还是忍不住倚老卖老。三、四两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老了,但雄心犹在,以后还有谁能与你一比高低呢?语气中颇为自信。

如果是一般人收到欧阳修这样一首高度评价的诗,一定会惶恐不已,但王安石就是王安石,却并不怎么买账,回了一首更自信的诗:

《酬永叔见寄》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这首诗也只看前四句即可。王安石明确告知欧阳修:我读书可不仅仅是为了写文章,更重要的是传承道义,如果能窥见孟子的真义,哪里敢奢望与韩愈比肩呢?

欧阳修万万没想到,这个王安石口气真不小,表面上说不敢与韩愈相比,实际上则隐隐暗示:李白和韩愈算什么,我可是要做圣人的。

想到这里,欧阳修来气了,笑道:“小王,你理解错了,我说的吏部不是指韩愈,而是指谢眺。”因为谢眺也曾担任过尚书吏部郎,后世称之为“谢吏部”。

后来,有很多人争论欧阳修原诗中的“吏部”到底指谁。我认为,欧阳修最初确实是指的韩愈,只不过看王安石太过自负,于是故意改口,以此降格赞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