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中华历史文化流传的千古佳句「30」

独木难支厦,孤草难搓绳。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一座房屋,一根草也搓不成绳子。说明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语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当遇到节日的时候,格外思念自己的亲人。此句,特别是后半句,常用以表达对身在异地亲人的思念。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知天下。

增广:《增广贤文》,清人所编的一本有韵的格言谚语选编,语多生动。幼学:《幼学琼林》,清程允升所著蒙学课本。内容包括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典故。 全句意为:读了增广,说起话来就更生动。读过幼学,就能知道天下的丰富知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出《三国志·魏志·钟繇华歆王郎传》十三卷。 对于看不懂的书,多读几遍,它的含义自然就明白了。

读书贵以明,学艺贵求精。

读书贵在明白道理。学艺最重要的是技艺精湛,精益求精。

读书贵在疑,疑才获教益。

读书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能够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才能有大的收获。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语出清·袁枚《随园诗话》。 立雪:即程门立雪。典出宋《二程全书·遗书十二》。宋代的杨时一日去见程颐求教,见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怕惊动老师,侍立庭前。待程醒来,门外已积雪一尺深。后人便以“程门立雪”比喻学生向老师求教诚心。 全句意为:只要真正体会到读书的益处,就会虚心求教,从而得到老师的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出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破:指将书读得烂熟透彻。如有神:形容文思敏捷,下笔纵横自如。 全句意为: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来,就能有神来之笔。也就是说,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书。

读书有味千回少,对客无情一语多。

阅读有意义、有趣味的书,再多也不会嫌多。而对待没有感情的客人,说一句话也嫌多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读书,还要多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毒人的莫吃,犯法的莫做。

吃了有毒的东西,会中毒生病,甚至死亡。而做了犯法的事,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些犹如高压线,万万不可碰。

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语出《晋书·王鉴传》。 滥用武力的军队容易冲动,被弓箭吓怕了的鸟难以安定。

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叙事》。 从书中讲到的一件事,要善于举一反三,由此推论出其他方面的道理。

肚饥糠也好,饭饱肉也嫌。

肚子饥饿时,糠也觉得好吃;吃饱喝足时,就连大鱼大肉也不觉有味。

蠹蠡仆柱梁,蚊虻走牛羊。

语出汉·刘向《说苑·说丛》。 蠹:蛀虫。蠡:虫蛀木。全句意为:蛀虫蛀坏木头,能使房屋的柱梁倒塌。蚊子和牛虻,能将牛羊驱赶得到处奔逃。以小小的害虫影响颇大,比喻小问题不可忽视。若任其发展,将造成严重后果。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语出《商君书·修权》。 蛀虫太多,木头就要折断;裂缝大了,墙壁就要倒塌。比喻危害的因素多了、漏洞大了,就会造成祸害。意在教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依靠别人生活,就得听人使唤。

端人贵洁己,宁使霜露侵。

语出清·陈炳《杂诗》。 品德高尚的人,把个人的节操看得最重要;即使身处逆境,也决不动摇。

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

三月的风雨,打落了枝上的鲜花;而摧残杨柳的则是那深秋的寒霜。比喻美好事物被摧残、破坏。

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语出南朝梁·王僧孺《为姬人自伤》。 断了的琴弦,还可以再接上;如果一个人的心已离去,那就很难再强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