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选: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汤文选从艺七十年,创作出一批风格独特,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在当代中国画坛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继齐白石之后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也被艺术界誉为“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
他由花鸟而人物、由人物而山水、由山水重归花鸟,以至于翎毛、禽畜、走兽、虫鱼,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汤文选:(1925-2009)湖北孝感人。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画。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湖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湖北省花鸟画刊授学院院长,东湖书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
汤文选先生的艺术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57年前,写意人物画走向成功与辉煌;1957-1976年,人生的磨难和对艺术痛苦的执着;1976-1979年,写意山水画的突飞猛进;1979年后,开始对花鸟、虫鱼、禽畜、走兽等写意画艺术终极的追求。
汤先生出身于湖北孝感一户儒医之家,后不幸划为“地主”。汤文选先生天资颖悟,幼年即从父读《论语》,临摹家藏古画。1947年入武昌艺专,主攻花鸟。
1951年,汤文选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素描,有幸面聆徐悲鸿等艺术大师的教诲,学习西方,且特别是前苏联油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顺理成章,汤文选从原来的“写意花鸟”转向了“人物”,但他依然坚持国画,而不是油画。
1954年创作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入选全国美展获一等奖,一举成名。
紧接着,1955年汤文选创作了《喂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原作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6年汤文选创作了《说什么我也要入社》、《送粮路上》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原作又双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说什么我也要入社》还在《中国画》杂志创刊号上发表。
1954年,汤文选仅29岁,如此年轻,即连续在全国美展上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关注,真是太春风得意了。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1957年风云突变,仅仅一夜之间,“紧跟时代的著名青年画家”即成了“资产阶级右派”。1958年,汤文选被下放农村改造。就在这一年,他的大儿子汤成(12岁)病逝。
1959年,一次严重的工伤压断了他的第12根脊椎骨,“监管者”竟然拒绝他回城就医,结果落下了终身残疾,永远直不起腰来。人格的屈辱、身体的病痛、体力劳动的重负,强制、占据了他的有形的生命,但却不可能灭绝他追求艺术的意志。
白天不能画,他晚上画,偷偷在油灯下作画。他画喂猪的农民、画放鸭的青年,更画了大量的猪、牛、羊、鸡、鸭、鱼等等,艺术是他更执着的精神生命,尽管他肉体的生命却几乎是逆来顺受。
1966年文化大革命,汤文选的厄运重又开始。他的人物画被“上纲上线”,变成了“反革命毒草”,他又重新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他的一家,妻子和三个孩子,全都被牵连。
整整十年,简直就是“地狱”,批斗、凌辱、劳改……,几乎彻底置他于死地,然而,他惟一痴心未改的依然只有国画艺术。
1976年文革结束,他再次被平反,再又拿起画笔。这次他多出了一个心眼,不敢再画人物,宁可转向不直接面对“人”的山水。事实证明,他从事山水画写意时间仅仅短短数年,但其作品却别开生面,成就斐然。
1981年,汤文选被任命为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大约从1979年开始,汤先生就拿定宗旨专攻写意花鸟,包括虫鱼、畜禽、走兽。用人们的话来说,这是汤先生走向了“返朴归真”。实际上,他画了半生的人物,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凌辱、痛苦,以及心灵中永远也说不清、道不白的迷茫。
1983年以后,汤文选的艺术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期。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花鸟画,如《村头拾趣》、《战正酣》、《晨光》、《秋忙时候》、《晨雀》等,这些作品在参加全国美术展览之后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汤文选当选为湖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97年以后,汤文选开始了新的思考,即如何在绘画形式感上突破传统文人画雅淡疏朗、闲情逸致的旧格局,而赋予中国水墨画以崇高、宏伟的精神气度和境界。
面对新世纪的中国画坛,汤文选对民族艺术充满了自豪感,他强烈地感到,中国水墨为尚的写意画,在国际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他毫不怀疑,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的中国画绝对不亚于西方任何的画派。在绘画艺术上,没有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