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要不要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复习情况?(深度好文)
转自:沈磊的班主任手记(ID:Shenleibzr)
临近期末,我和一些家长针对孩子的复习情况进行了交流。
交流后有家长告诉我:“老师,我早就想联系您了解孩子情况了,但又不好意思打扰你们的工作,很纠结。”
第二,家长有主动联系老师的想法,却常常纠结于“该不该”、“要不要”,最终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这绝不是某一个家长的纠结,很多家长都表示他们犹豫过要不要主动联系老师,就连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自己是老师,也存在这样的困惑。
「考试前」家长要不要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复习情况呢?
1. 想把握关键时间点
末考试是对孩子整个学期学习情况的一个综合反馈,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很高,考试的组织也很严格,所以这是一个让人又敬又畏、又期待又焦虑的事。在这样的关键时间点与老师联系,可以增强对复习过程的关注,做好孩子的支持者。比起考完后针对结果的交流,考前与老师沟通的效果更好。
2. 担心给老师添麻烦
家长们很清楚老师期末的工作量,复习课的准备工作比新授课更大,课后的订正与辅导、期末的评价与总结都会让老师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家长担心主动联系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反而引起老师的反感。
3. 害怕暴露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和表现
学校和家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场所,孩子面对老师和家长,也会因为自己角色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家长担心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把孩子在家的一些不那么积极主动的表现说出来,暴露出孩子的缺点,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印象。要是老师再和孩子一反馈,那家长就成了告状者,影响亲子关系。
4. 存在“自我说服,难得糊涂”的想法
大部分家长最终选择不主动沟通的原因在于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合理的解释:“老师没找我,说明我家孩子的情况还说得过去。如果问题很大,老师一定会找我的。”不问,能得过且过,问了如果发现问题,自己更容易焦虑和烦躁,会忍不住“管”孩子。也有家长表示老师给出的建议和要求自己不一定能做到,但既然问了,不做也不好,索性不问算了。
作为教师,我建议家长不妨抛开这样的纠结,在考前1-2周的关键时间点上,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孩子的情况。
考前与老师沟通
至少有3个好处
1. 传递出“积极合作”的信号
期末复习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孩子是否认真参与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课后是否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自主复习,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协助与督促。
比如,基础知识的背默和基本概念的梳理,如果孩子能在家中认真过关,课堂上就能更好地与老师互动,突破重难点和易错点的运用。
▲ 其实,考前老师和家长都有合作的需要,家长主动沟通就是率先发出了信号,老师会更加关注孩子。
2. 便于家长说出自己的困难
老师找家长沟通的时候,通常都会问一下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此时家长们往往不太好意思开口。但家长主动联系老师,就更好地掌握了对话的主动权。家长更容易说出自己的无力感,比如:
孩子不同意自己查看作业;
不认真完成作业;
一做作业就锁门;
管不住手机等
家长只有说清了困难,才能寻得帮助。
▲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请尽量客观(不过分带入个人感情色彩)地描述孩子在家里的具体表现。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家长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是为了老师能从具体的表现中分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
3. 互通信息,保持家校方向一致
老师眼中的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更需要我们互通信息。
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积极,可作业质量总是不高,问了家长才知道,他们在家里十分磨蹭,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有偷偷使用手机打游戏的情况;而有些孩子在家默默努力,却因为没让老师知道,错过了很好的表扬和鼓励的机会。
孩子是变化发展中的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保持一定频率的交流,全方位了解孩子。
“主动联系老师能有这么多好处,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怎样与老师联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我有4点建议
1. 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
一次充分地针对孩子情况的家校沟通至少需要15-20分钟,所以家长要了解各科老师的课程表,选择在老师没有课务且自己的工作也有足够空余时间的情况下联系老师。如果老师的课务集中在上午或下午,那么选无课务的半天时段更好。
以下三个时间段不建议联系老师(除非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上午10:00前,中午12:00--14:00,晚上20:00后。
上午10:00前,不管老师有没有课,通常都在批改作业,需要集中注意力,不宜被打扰;
中午12:00--14:00通常是老师与学生纠错订正、个别辅导和谈话、适当午休的时间;
晚上20:00后,应该让老师回归到家庭生活中,大部分老师也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备课、阅读、写作等,除非紧急事件,否则最好不要在20:00后联系老师。
避开了老师的高强度工作和休息时段,沟通的时间就选对了,也就不存在打扰老师的情况了。
2. 制定具体的沟通内容
家校沟通应该是有主题的,通常围绕孩子的学业发展和身心成长展开,切忌漫谈式对话。所以家长在与老师沟通前,要有明确的内容设计。
针对考前的特殊性,以下三个内容非常适合用来沟通:
反映孩子在家复习的情况(表扬+批评);
说清自己在陪伴孩子复习的过程中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存在什么困惑;
向老师了解孩子复习阶段的侧重点,咨询需要自己配合的具体要求和建议。
这样三个内容既能打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又能根据目前的复习重点调整自己的配合方案,更有实效。
3. 采用艺术的行动方法
沟通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回到孩子的行动力激发上,所以当家长与老师联系之后,要与孩子进行正向反馈。
这里我给出两种比较艺术性地处理方式,既有助于改善孩子的行为,也有助于加强亲子关系。
用第一人称提出表扬。家长不妨主动告诉孩子自己与老师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中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所以要表扬孩子。可采用这样的句式“爸爸/妈妈发现你……很认真(一定要具体),所以我想表扬你。”这是对孩子优点行为的正向强化。
用第三人称提出要求。不少家长在与老师沟通后产生了很多想法,比如要求孩子加快作业速度、控制手机使用、有针对性地整理错题等,但是当家长把这些要求提出以后,孩子不以为然,不听、也不执行,家长反而更生气。这时不妨把主语换掉,借老师之口表达,如“今天老师提到你在……方面需要改进,他希望你接下来……”这样一来,孩子会对提出的要求更加重视。
做什么很重要,但怎么做更影响效果。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特别是考试前的特殊时期,更应该注意说话的艺术性。
4. 进行有效的二次反馈
考前联系的效果毕竟有限,若想优化效果,家长最好能在考后5-10天内与老师进行第二次联系,这次联系的目的侧重于归因和反思。
考后的1-2天是老师集中阅卷和试卷分析的时段,要想把每个学生的试卷都分析透需要3-5天。同时,考后3天左右也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试卷纠错和分析的时段。所以在第5-10天的时段内,家长与老师进行第二次联系,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孩子本次考试的得失。
结合得失分析,家长可以有效反馈考前联系的效果,自己做的好地方、有效的地方是什么,以后可以继续;还存在什么问题,特别是在家里和孩子复习互动中存在的困难,可以进一步和老师进行交流,寻找改进的措施。
第二次联系是对考前联系的跟进,将整个沟通形成一个闭环,意义重大。
这样看来,考前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有很多好处,是家校配合的重要方式,家长们完全不需要纠结。
掌握与老师联系的必要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考前的家校沟通方向一致
效果加倍!
写在最后
同学们,如果成绩让你微笑,愿你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如果成绩让你悲伤,愿你可以重整旗鼓重铸辉煌。
人生路上,每一步都是新起点,但远非终点,无论结果如何,你们的人生历程才刚刚起步,你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加油吧,同学们!
------------------------
期待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同学们喜欢哪些学习资料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