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年粑

都说北面南米,北方人饮食喜欢拿面做文章,我们南方人饮食自然在米上下功夫。而说到米制食品,对于我们黄石、咸宁这一带的人来说,年粑几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

虽说现在已经一年四季、人工机器都可以生产“粑”这种食品了,而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回忆中,这种自制食品总是在年底快过年了才准备的,所以一般称之为“年粑”。

而为什么要加一个“印”字呢?因为这是我们这带年粑的最大特色。

——得印。用的就是这种工具。

(粑印)

它们是一个模具,把加工好的米粉团塞进去按平按好,再用力一磕,带有花鸟鱼虫、福禄寿财等动植物或字体的粑就诞生了。

而为了准备加工这原料,是要好多道工序的,很多朋友估计都很熟悉,这里就不细讲了,大家看图吧!

(先用籼米和糯米配合调制成芡糊)

(再用力揉成泥团状)

揉好后,再搓成一个个小团,那就是要塞到粑印的原料了。这个时候,一家人,或者还会请几个左邻右舍,围坐在铺有白布的圆桌旁,开始了欢快的印粑过程。在揉捏按压中,在磕粑印的响声中,在大家的闲谈欢笑中,一个个白色的年粑被生产出来。这种感觉,是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

(印年粑)

印好了,我们便要捡起来摆放好放入蒸笼。

(蒸了一笼“鱼”粑,呵呵)

经过半小时左右的等待,我们想要的年粑成品就出来了,糯而不粘,软而不踏,这味道,不管蘸不蘸白糖,都是人间美味。

出笼了,我们便要把它倒出来,一个个分好、放好,再冷却,再收起来,再过几天,便可以放入冷水中浸泡保存了。年粑很好保存,3-6个月没问题,这在20年、10年前乃至现在的农村,都是一种重要而又平民化的食物,从春天吃到夏天,从童年吃到青年,她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