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一)
(下)
那乌思藏的第巴(藏王),把皇上的“敕谕”当作耳边风。对因他放纵而打死内土司蛇蜡喳吧, 并恃强霸占土司居住地方打箭炉的喇嘛营官,不仅没有被“即拿解送”,反在从进炉首险的大冈峰到磨西面以下一百多里的大渡河西岸,立营十四,陈兵五千,愈加“狂悖”。
为了对付这一味逆行、受乌思藏第巴“放纵”的喇嘛营官,川陕总督礼部尚书席尔达,特奏明朝庭:“将化林营移驻打箭炉,以资弹压”。康熙三十九年六月辛未(公元1700年7月25日)朝庭部议:“如所请。”
万岁爷决定用兵了。
1
化林,是由成都经雅州—荥经—黄泥铺—大相岭后,下冷碛,过泸定,进打箭炉必经的一个重要站口。过往行人习惯叫它化林坪。
果亲王. 允礼在《西藏往返日记》中,是这样描述这个地方的:“坪前万山攒削,峻栈含牙,中有地平衍,刚可建立城垣,铁壁屹峙,隘口岌业,鸟道蚕丛,只通一线,舍此则难飞越,故坪最为扼隘之处,本唐宋以来华羌之分界,今为腹里番汉杂处,向置副将镇戍”。
可见这里是川边当时的重要关隘。
清初,大渡河以西无兵戍守,只在这里建营设防,名曰化林营,其兵力也很单薄。喇嘛营官昌侧集烈在打箭炉生事,康熙三十八年七月庚辰(公元1699年8月8日)朝庭才见四川提督岳升龙上疏提出:“因化林营兵单汛广,移参将驻防。”并密遣守备李成瑛带领官兵五百名,前往化林营贴防。
川陕总督席尔达提出从化林移师打箭炉,就是决意向“狂悖”的喇嘛营官开战。
那喇嘛营官却不是省油的灯。化林营的官兵欲渡大渡河西进,他不仅指使属下将修路的兵丁杀死,拆毁偏桥,阻截官兵;还从木鸦(雅)处抽兵,欲抢夺沿河一带。
这时唐希顺已接任四川提督,席尔达与他咨商,针对这一情况,拟“暂为巡防,以取进止。”并将这一军情及对策上疏朝庭。兵部于康熙三十九年十月己已(公元1700年11月20日)复议:炉番阻拒,应行文商南多尔济、副都统阿南达,令其转行第巴,将杀死兵丁、拆毁偏桥之番兵速行查拿解送。并令提督唐希顺亲领兵丁巡查,固守三渡口,不致截断我兵后尾。如不将罪犯解送,仍前妄行及侵犯沿河地方,即行奏闻。俟命下进剿。皇上降旨:“依议速行。”
乌斯藏第巴哪肯规规矩矩将杀死兵丁、拆毁偏桥的祸首“查拿解送”。喇嘛营官昌侧集烈则更加狂悖。看来三渡口已难固守。
那沈村、子牛、烹坝三个渡口,是横渡大渡河,直通西炉,出入川藏的要津。此时,番兵不仅将烹坝渡口侵占,还渡河东犯,侵占擦道,意欲切断官兵的归路。情况非常紧急。唐希顺赶紧向席尔达作了报告。
康熙三十九年十一月戊午(公元1701年1月8日)万岁爷终於降旨进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