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一)

                      31

             4

百年之后回头看,赵尔丰经边六载之是非功过及其在历史上在地位渐清淅。

在近代被习惯称作川边的康巴西藏(又称康藏)这片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纵横数千里的神奇土地,千百年来,中央王朝实行羁縻政策,任由土司或喇嘛统治。这些“土皇帝”,虽受朝廷封爵,实际上却是“有朝贡虚名,而无臣服之实”,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对于朝廷的命令鲜有奉行者,几十个部落,数千里土地,成割据之势,当外人入侵,康藏危急的时候,藩篱怎固?

赵尔丰经边最值得大书的便是短短的六年多时间里,实行“改土归流”,即革除土司设流官,收回治权(从喇嘛手中)设流官(如昌都、乍丫、春科、高日、泰宁等),驱逐藏官设流官(如瞻堆、江卡、贡觉、桑昂、杂瑜等),争归“野番”设流官(争取俄洛色达、罗科、三岩归顺朝廷)。凡改流的地方,分别设置州、府、县,由统由中央管辖,由政府委派的地方官(流官)进行治理。据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奏请建设西康省折》称“边地东自打箭炉起,西至丹达山顶止,计三千余里,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计四千余里,应设州县八九十缺。”这就是“改土归流”后,已由“羁縻”松散之地,变成足以设立一个行省的统一于祖国的完整疆土。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赵氏即着手从社会(改革乌拉制度,革除陋习等)、经济(兴办工业,架桥修路,架设电线,改善交通等)、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试建。对改流的土司也实行“给出路”、“养起来”的政策。使康区成为抵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的稳固“藩蓠”。

赵氏六年经边,安康固藏,影响深远。连张学良先生也肯定赵尔丰经边的功劳。赵尔丰的曾孙赵珩先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就披露:“九三年我去台北专门拜会了张学良先生。汉卿先生是舍亲,赵尔巽之子、叔祖父赵世辉先生的夫人,就是汉卿先生的胞妹,现在美国新泽西。汉卿先生也提到,先曾祖赵尔丰在西藏的治理中,是有大功於国家和民族的。”(见赵珩先生1999年3月11日致田闻一先生信)。

赵尔丰毕竟是忠于清王朝的“干员”,崇武呈威,嗜杀,在剿七村、平乡城之乱中尤甚,难脱“屠户”之名;在处理宗教等问题上,亦多不慎。他没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大潮之中,人亡政息。在大动荡中,改流地方,受英人支持的西藏地方势力的影响和直接唆使,各地土司纷纷复辟,康藏大乱。

附:上海《申报》1912年1月8日所载之“赵尔丰授首记”(节录)

       * 赵督授首

身首分离的赵尔丰呈尸街头

清川督赵尔丰于十一月初三日,经军政府擒拿正法于皇城内明远楼侧,人心大快。署内所有赵督各物,均经军政府查抄,由尹都督率军队将赵督首级传示各街。行至走马街,突有剌客自某铺放铳,尹下马避之,幸未遭害,只击毙排官一人,黄马一匹。当将该剌客拿获,立地正法。查川军政府擒斩赵尔丰之原因,其最要者为以下三种。一因十八之变实由赵督作俑(见下都督示)。一因川人独立后,赵有信寄边务大臣傅华封,驻大臣联豫欲调西兵来省,以祸川人。一因路事风潮赵督妄杀无辜,以致川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几。

 1911年9月7日,成都街头被杀害的民众。

*举事情形

初三日,军队围攻赵尔丰时,从南门城楼放大炮,将打金街民房、火神庙、屋宇,三圣街树木轰击倾倒,幸所伤只数人。有多数军队严守旧督署,附近各街均将栅栏紧闭,于栅外席地而卧,防赵督之逃出也。各军皆举铳作放击状,各街居民不免惊惧,幸不多时即就擒,人民乃复安堵。从此川省无虏患矣。快哉!

     * 都督文告

都督示云:十八之变赵逆作俑,今日就擒,谢我万众汉业光复于兹,巩固七千万人。谣言勿动。(中略)军政府文告云:为通告事查逆贼赵尔丰,前任永宁道时,惨杀无辜,怨声载道。及其督办边务,草菅人命,使藏民离心,交涉棘手,西陲摇动,厥罪尤深。只以朘削民膏,贿赂权贵,遂膺四川总督之任。虐政四布,民不聊生。今年五月,蜀人以争路之故号泣请命,内而各省同胞,外而欧美诸国莫不同声哀痛,乃尔丰毫无人理,冥不动心,且构成七月十五之狱,我同志会代表诸君同时被逮几罹虎口。自时厥后,省外军民血战不绝,白骨撑拒,闾里为墟。尔丰及其奸党方且私造种种证据,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天佑皇汉,鄂军倡义,宛平底定。尔丰迫于大势,仓皇去位,尚复拥兵自固,险为鬼蜮,遂成十月十八之变。纵其部曲肆行劫掠,公私财产荡尽无余,满目痍疮,惨不忍观。尔丰尚敢召集散卒,征调边兵,谋为凶逆。幸赖人心思汉不为动摇,义师云集,壮士誓死,我军政府危而复安。尔丰仍盘踞旧署,徘徊观变,散布谣言,使民惊疑,其居心实不可问。军民人等皆谓尔丰一日不去,川人一日不安。本军政府诚恐兵戈一动,伤及无辜,未便轻率。散其死党,喻以大义,皆解甲而归,遂发兵分道,掩捕逆贼,尔丰于十一月初三日就擒,即时正法传首示众。我川人大仇已复,大患已除,我大汉基业亦已完全巩固。望我军民人等各安民生,毋或惊扰,是为至要。特此通告,以快人心。

(0)

相关推荐

  • 亡国之际的狂怒——收复西藏

    众所周知清朝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在1912正式宣布退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也随着清朝的和平退位而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清朝退位前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灾难,领土被列强蚕食,中国从 ...

  • 辛亥革命中唯一被杀的清朝总督,曾率军收复西藏,功绩堪比左宗棠

    文/格瓦拉同志 与以往改朝换代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的流血战争不同,辛亥革命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终结清朝的统治,期间并未发生伤亡惨重的内战.不仅如此,清朝的官员在革命期间及民国建立后,大都能以体面的方式谢幕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十一)

    11    康区与西藏紧紧相连,实行土司制度又很长久,到清初已设大大小小的土司三百八十余员,其中明正.德格.理塘.巴塘最大,称为"四大土司":在这块近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土司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

    3 锡良入川之时,正值英人"剌刀指向拉萨",步步进逼,"藏事日棘","川藏危急"之际.面对这一危局怎么办?这是他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对付的大事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

     30                    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分别有<赵尔丰川边奏牍>(吴丰培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四川省民族研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三)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三) 附录:背景资料 赵尔丰 赵尔豊(1845年-1911年)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汉军正蓝旗人.以山西知县累保道员,权永宁道,调建昌,旋充川滇边务大臣,改驻藏臣.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四) 西藏平定后,主持四川方面军事的各大员认识到里塘.巴塘在经营西藏事物中的重要性,该地区正值由四川向西藏进行粮秣供应的冲途,有必要由四川方面对其进行节制.加之在战争过程中曾有将该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经边诸事(三十五) 赵尔丰在川边的改革赢得了清中央的赏识.力图全面整顿藏政的清中央很自然地想到主政川边的赵尔丰为派往西藏的人选.1908年二月,赵尔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西藏地方政府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一)

      1 赵尔丰与西炉更名 打箭炉改称康定,折射出康巴的历史变迁. 治史方家,都称打箭炉改称康定,是在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这是沿于清末川督赵尔巽和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两位封疆大吏,在光绪三十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

                      2 赵尔丰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四川总督锡良进川的. 赵氏祖籍山东莱州,汉军正蓝旗人.其父文颖,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到阳谷当知县上任才五天,就城陷而死.兄弟四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四)

                  4 "凤全事件"正好成了急欲实施其经边大略的锡良.赵尔丰一个难得的良机.一经奏派,赵氏便很快踏上了艰难的征程. "凤大臣"鹦哥嘴被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