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些症状,那么极有可能是帕金森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人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很多老年人担心自己会不会得帕金森病。众所周知,帕金森病常以手脚颤抖、肢体僵硬、行动迟缓为主要表现,早期经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老化或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尤其是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震颤不明显的僵直型帕金森病人,常常被漏诊。我们有个词汇叫“老态龙钟”,其中一部分人其实可能患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所以我们对帕金森病有个初步认识很有必要。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高达1%,而40岁以前发病者相对较少,提示神经系统老化与发病有关。有资料显示30岁以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在纹状体的含量进行性减少,且与黑质细胞的死亡数成正比。但只有黑质细胞减少至15%~50%, 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80%以上,临床上才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因此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不足以引起本病,正常神经系统老化只是帕金森病的促发因素。 如有这些因素可考虑帕金森病:

1、静止性震颤

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颤,类似“搓丸”样动作。具有静止时明显震颤、动作时较轻、入睡后消失等特征,故称为“静止性震颤”;随病程进展,震颤可逐步涉及下颌、唇、面和四肢。部分病人无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2、肌强直

多从一侧的上肢或下肢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和全身的肌肉。肌强直与锥体束受损时的肌张力增高不同,后者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在开始时较明显,随后迅速减弱,呈所谓折刀现象,故称“折刀样肌强直”,多伴有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与帕金森病病人的肌强直不同。本病病人的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肌强直”。多数病人因伴有震颤的病人,检查时可感到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肌强直”, 这是由于肌强直与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

3、运动迟缓

随意动作减少、减慢。多表现为开始的动作困难和缓慢,如行走时起动和终止均有困难。面肌强直使面部表情呆板,双眼凝视和瞬目动作减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造成“面具脸”。手指精细动作很难完成,系裤带、鞋带等很难进行;有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的倾向,称为“写字过小征”。这个症状往往被认为是正常老化,造成长期漏诊。

4、姿势步态异常

早期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下肢拖拽;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转弯时步态障碍尤为明显;晚期有坐位、卧位起立困难,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称为“冻结”现象;有时迈步后碎步、往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慌张步态”。

5、非运动症状

可有感觉障碍甚至疼痛,早期出现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失眠、恶梦、睡眠中大叫、乱动)。常见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如便秘、多汗、流涎、性功能减退和脂溢性皮炎等。约半数病人伴有抑郁症。约15%~30%的病人在疾病晚期出现智能障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上的老人身上出现。虽然人们健康意识在不断提升,大家也知道这个病,但是很多人对帕金森病还是不够了解,以至于错过正确的治疗时期和治疗方法,病情加重,对于帕金森疾病要多加了解才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