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 祝阎连科老师生日快乐!!!
阎连科,不能确定生日的孩子:在那些吃不饱肚子的岁月里,父母甚至没记清楚他出生的具体日期。直到1978年阎连科参军时填写登记表,出生年月一栏必须写清楚,这个问题才得到重视。爹娘在家中推来算去,娘说,是刚立过秋吧,那会子天还热的很;爹说,那就是8月份,我那天还去县里开会了,就写8月24号吧。至此,阎连科的出生年月终于被“确定”下来。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阎连科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他的作品充满了隐喻和怪诞,因此被很多评论家冠以“荒诞现实主义”。有人将他看作是“莫言之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在2019年、2020年末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中,他是获奖的热门人选之一。于阎连科自己,他的小说就如同他本人,看起来朴实无华,实则复杂深邃,意蕴深远。
1958年,阎连科出生于中原大地上的一块偏穷之地——河南省嵩县田湖镇。耙耧山脉从远处延伸而来,山下是宽阔的、深深的谷沟,田湖镇就散落在这谷沟的尽头。连续几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将饥饿与贫穷深深地留在了阎连科年幼的记忆里。阎连科家中兄妹四人,他排最小。作为家中幼子,本应是得到父母宠爱最多的一个,但由于家境贫寒,阎连科并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待遇。在那些吃不饱肚子的岁月里,父母甚至没记清楚他出生的具体日期。直到1978年阎连科参军时填写登记表,出生年月一栏必须写清楚,这个问题才得到重视。爹娘在家中推来算去,娘说,是刚立过秋吧,那会子天还热的很;爹说,那就是8月份,我那天还去县里开会了,就写8月24号吧。至此,阎连科的出生年月终于被“确定”下来。
“文学的最大建设就是破坏。”这是阎连科这些年一直坚持的创作观念,他把这个理念传递给向他求教的年轻人,也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实践着,力求每一部作品都与上一部保持不同:在《日光流年》中,他用倒叙手法从一个人的死写到生;《坚硬如水》则是一场语言实验,其中充斥着“狂欢式”的革命语言;到了《炸裂志》,写作手法让人耳目一新,完全依照地方志的方式去书写一个虚构的村庄的起落……2020年1月,他的最新小说《心经》刚刚在香港出版,这是一部宗教题材的小说,对于阎连科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曾经说过,到了50岁,一个作家就再也没什么约束了,只存在有没有能力去写的问题。如今,耳顺之年的他依然信奉这句话,对于他来说,只有在写作中才能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其边境到底在哪里,也只有写作才是对抗这个浮躁世界的最好方式。
阎连科,1958年8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嵩县田湖瑶沟,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冼为坚中国文化教授席、人文学部讲座教授。
1985年,在河南大学政教系毕业。1991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发表中篇小说《年月日》。1998年,发表长篇小说《日光流年》。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受活》;同年,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2006年,发表长篇小说《丁庄梦》。2008年,发表长篇小说《风雅颂》。2011年,长篇小说《四书》在港台地区出版。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炸裂志》。2014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日熄》。201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得第七届纽曼华语文学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