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甘棠港的历史传说!
福安甘棠港的历史传说
作者:彭远
甘棠港,原名黄崎港,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白马河出海口附近,是唐代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古代交溪上游的寿宁、泰顺等地,以及穆阳溪上游的政和、浦城等地的货物贸易,皆从甘棠港进出。过去从甘棠港出发,北可至日本、韩国,南可达福州、南洋一带。当时甘棠港的商贸十分兴盛,后唐王审知开港后,更加繁荣。
在白马门内,甘棠港是个避风良港。但每年的台风季节,狂风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从白马门奔突而入,肆无忌惮,沿江掀起惊涛骇浪,以翻江倒海之势,把停泊在白马河畔的船只掀个船底朝天,甚至船毁人亡,损失不可计量。每年这样的灾难不知遭遇多少次。避风,是人们最佳选择。于是人们想到了甘棠港北上五六公里处的巨大滩涂湾澳,即现在的甘棠镇区所在地,俗称甘棠洋。
唐代时期的甘棠洋,是一片滩涂,涨潮时,大小船只西边可达上塘码头,北边可达大留村东山自然村码头。上塘码头,货物贸易通往二十八路里及蕉城八都、赤溪方向;东山码头,货物贸易可通往溪潭、康厝、周宁方向。在这样的一个大腹地,可泊船上百千只,有上下两个山头的绕护,如同被母亲用巨大的臂膀将它们抱在怀里,温暖又安全。
但是,入澳的一群大礁石,出没于江波之中,挡住了大船的出入。开凿疏浚港道,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地方财政无力承受,无奈之下,当地官府只好直陈实情层层上报给闽王王审知。
王审知接到呈报后,由于财力有限,又要支持疏浚港之需。经再三思索,最后作出决定,他派遣黄岳大师为首的工程队,负责清理礁石,疏浚港道,所需资金由当地承担,这也算是对的闽东的一大支持了。
为了疏浚港道,需筹募资金,这要一位在当地有脸面的人物牵头。薛令之五世孙薛念,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在大众的举荐下,成为募捐牵头人,向各族宗亲及祠堂、诸地商人富户,筹集工程款。真是磨破嘴皮,跑破脚皮,他的公益心感动了当地人民,很多人纷纷解囊,随量捐款。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筹到了资金。
黄岳大师,开凿港道是祖传技术。他带领工程队到达后,要求当地官员准备大量火柴,民工配合。他观察礁石,计算潮汐时间。前期准备就绪,当退潮后,礁石完全裸露时,黄岳大师命人把火柴堆到各个礁石上,而后点火燃烧,熊熊大火,如同江中点着几支巨大的蜡烛,礁石在烈火中烧烤。涨潮后,江水淹到哪里,火柴刚好从下往上烧到哪里,计算准确,不浪费火柴,似乎配合默契,江水淹没礁石,火柴刚好烧完。热烘烘的礁石,被江水不断淹没的过程,也是被淬火的过程,由于热胀冷缩之故,于是,礁石瞬间脆裂松动了。又一次退潮后,黄岳大师带领工程队,用钢钎将脆裂的礁石打掉。然后再堆火柴燃烧,再打掉一层礁石,如此反复。就这样凿啊凿啊,终于把群礁削掉了,再挖深挖宽港道。这样,涨潮时,大船可以自由进入了。平时通航,台风来临时,作为避风港。甘棠港道的疏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薛念为甘棠港疏浚工程凝聚不少的心血,付出了许多代价。当地百姓不仅口口相传他的功绩,还载入薛氏族谱。甘棠《薛氏宗谱》和福安薛氏族谱皆有记载。薛念死后,南宋理宗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皇帝以阴功勅封为显应侯,并立庙塑像,民间称之为十八元帅,他的事迹也成为悠远的美丽神话。
沧海桑田话过往,史海钩沉甘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