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全国已有13例死亡病例 除了对症治疗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周末答读者问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手足口病最新报道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自2008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

据国家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4月份以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

截至上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79,465例,重症病例1818例,死亡13人。重症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均为3岁及以下儿童。与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度全国报告病例数上升了17.2%,重症数、死亡数分别下降了43.7%和71.7%。

因此,疾控局局长毛群安预测,今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会高于去年。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敲黑板!!!

宝爸宝妈们关心的重点来了

一旦感染手足口该怎么治疗

小编只能表示遗憾地说

没有特效药

只能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如下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然鹅

真的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小编想说的才刚刚开始

宝爸宝妈请坐好

公众号@懒兔子:手足口病与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有关,因为前者经络循行经过足、口,而后者经络循行经过手,乃厥阴经有热。

治疗选用小柴胡加双黄连,其中小柴胡清肝胆经的热证,双黄连解表,清热解毒,将热毒透出来。

推荐理由:这两种成药价格便宜,购买方便。

@新浪博主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在《我用中医治好了女儿的手足口病》博文中提到:

手足口属于中医温病范畴,亦属于痘疹。

主张在疾病早期,刚有发热,可选用乌梅白糖汤。乌梅1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日一剂。

出现疱疹,当解毒透疹,方选升麻葛根汤,加荆芥、薄荷,疏散风热解毒效果佳。

在治疗过程中选用汤药外洗,方选麻黄汤加味清热解毒药。

此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合谷、太冲,左右取四个穴,可以升降气机,宣散风热;大椎,可以升提督脉阳气,固正祛邪;足三里调和中焦气机。若咳嗽可加鱼际;疱疹可加风池;呕吐可加太白或公孙。

附上董先生治疗女儿疾病经过

2015年7月,我的女儿还差七天满一周岁时,晚上突然发烧,温度颇高(家里不备温度计,也不知道烧到多少度),伴哭闹,急给针刺四关、大椎、足三里诸穴,并用大青龙汤煎水洗澡,晚上得以安睡。

第二天上午尚安,下午突然腹泻,伴有发烧,哭闹不安,因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家即在女儿涌泉穴上贴敷三伏贴(本来是三伏天用于冬病夏治的,但想到此贴多是辛温药物,当有解表之功,可用于退烧),晨起烧退,但发现周身出现小红疹子,特别是手心与足心多见疱疹,开始怀疑是手足口病。

先用:麻黄10,桂枝15,杏仁10,生甘草6,荆芥10,银花10,连翘15,大腹皮15,一付,水煎洗澡。

同时配合内服升麻葛根汤加味方:升麻10,葛根15,白芍10,炙甘草10,荆芥6,薄荷6,一付。小儿的药大火只煮一次,大概余一碗水,随时温服。

药后不久水疱消失,诸症即渐趋平安。

前后观察,从发病到治愈,总共三天半,所有不适即完全消除。

两位都走出了自己的style

祝贺

再次敲黑板!!!

提到温病和出疹

就不得不说到

彭子益!!!

懒兔子姐和董大哥治疗手足口都有参考的中医大家

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

在代表作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

温病论述如下

言温病乃人身本身之气自病,非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变成今年的温。认为温邪由口鼻直入中道,认为伏邪变温,于是以去邪为主义,遂用去邪之药。去邪之药,最伤本气,本气受伤,病必加重。及至病加,犹以为邪深难去,比比然矣。认为本气自病,自知用调和本气之药。病去身安,乃无遗误。抱本气自病的原则,以研求《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所载症状与其方法,自能得着适当的妙处,而不为其所持原理的错处所误。

欲知病理,但凭药性。世之治温病,皆以银翘散、桑菊饮为宗,银翘散、桑菊饮之药,皆疏泄降肺之药,乃燥病之药,非温病之药。燥则金气敛结,药宜疏泄,温则木气疏泄,药宜收敛。断无疏泄之病,用疏泄之药,治之之误也。

对温病与出疹的关系论述如下:

温病得汗而愈,便不出疹。不得汗,则木火内郁而出疹。出疹有吉有凶。由于阴液续生而血热外达,所出之疹与出汗同,吉疹也,疹出则病愈。由于阴液内竭,热灼血干,所出之疹凶疹也,疹出则病加。吉疹色红而正,凶疹色赤而黑。但色黑固然是凶,色红亦有凶者。中气将脱,表里分离,荣卫无归则疹出而红,疹虽己出,人亦不活,此色红未可为吉也。疹出而黑,阴气已绝,故凶。然热极亡阴,阴气但能续复,外出之疹虽黑,内竭之阴已生,仍可转凶为吉。

其实诊断温病之吉凶,全不在出疹之关系,全在腹泻不腹泻、胸紧不胸紧。如腹泻胸紧,便伏死机。缘人身之气,阳位在上,而根于下,阴位在下,而根于上。腹泻不减,则阳根亡于下,胸紧不减,则阴根亡于上,是以人死。

世人谓疹不出,则温邪之毒必攻心而死,尽都认为温病是外来温邪入了人身作病,与认为寒气变温,藏于肌肤,至春始发之故。温病原理,非明了造化的圆运动不能知道,又何怪乎。温病出疹,乃温病结果上的事,其原因并不在疹。叶天士治温病,谓宜速速透斑透疹,亦认为外来温邪入了人身为病,要赶紧把外来之邪透出耳。不然则亦认为温是内伏着去年的寒毒。“伏毒”二字,王叔和之遗祸也。王叔和是搜集仲圣《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功臣。他于医理,完全是门外汉。

对出疹论述如下: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 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症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惟身体阳虚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症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方用巴戟天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回。故巴戟天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术、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麻疹虚证之要药,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天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全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麻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麻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麻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惟麻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本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所以疏泄正常,只须顾中宫,和木气。疏泄不及,则当补其根本,使之遂其疏泄之气。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认疹子是胃热胎毒,所以要将他发散出来,并且要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疹出之后,医家病家都用扫毒药,疹出之后,木火之气疏泄已伤,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麻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详古方下篇肾气丸后。

小儿之疹子,即大人温病之汗。荣卫足则出汗,荣卫虚则出疹。木气中的火力多,则疹子成颗粒而色红。木气中的火力少,则疹子不成颗粒,色红不足而成麻点,隐隐不明。麻者荣卫之败也。来复之机,随时皆有,凡疹病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即愈

西藏地方,小儿不病麻疹猩红热。因西藏地方雪大冰厚,大气中阳气封藏于土下水中,特别充足,木气根本深固,不妄动而疏泄之故。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于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巴戟天四豆饮。如脉法不精辨证不明,误用巴戟天,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麻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天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天证也。如麻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苔,此为胃间原有积热。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桅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山药亦不可用。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亦与温病误服桂枝,下咽即死之理相同。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用之病必加重。因皆木气疏泄偏胜,金气收敛衰退之病。金气收敛衰退,再遇降肺疏肺之药,肺气更衰,疏泄更加,咳必更甚,中气更坏之故。只须养木气平疏泄,木气一和,即不疏泄上冲,肺气自降,咳自能止,不可忽也。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麻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因烧热至于唇焦舌干,此上部津液干枯之故。黄豆极能滋润上焦各部津液,又能养中养木,故其效无比。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麻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烦躁不宁,睡则警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涩,遂成木气拔根,热并肺家之险症。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此巴戟天将木气的根气回复之功,与黄豆润肺养中和木之功,相助为理之效也。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于咳无痰,此木气上冲,金气失敛的现象。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白菜心润降肺气,黄豆滋养木气也。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此方疹病初起,以至全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皆木火之气冲入金气,不得出来故也。简括言之,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天黄豆饮以救之。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党参一钱,黄芪、白术、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麻疹的整个治法备矣。无须四豆饮亦可。

本部分内容选自学苑出版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最后

关于手足口病疫苗的

一些知识问答

po给宝爸宝妈们

手足口疫苗常识12问

  一、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EV71疫苗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可用的疫苗。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

  二、EV71疫苗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吗

  目前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三、EV71疫苗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效果如何

  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四、EV71疫苗安全吗

  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局部红、肿胀、硬结、疼痛等,以轻度为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五、哪些人需要接种EV71疫苗

  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 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六、接种EV71疫苗后还可能得手足口病吗

  儿童接种EV71疫苗后,再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几率很低,但仍有可能出现因感染非EV71的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而患手足口病。

  七、得过手足口病的适龄儿童是否需要接种EV71疫苗

  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感染所致,或无病原学诊断结果,可以接种EV71疫苗。

  八、目前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

  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

  九、哪里可以接种EV71疫苗

  当地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建议具体咨询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EV71疫苗接种程序

  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

  十一、EV71疫苗接种途径及剂量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

  十二、EV71疫苗有何接种禁忌

  已知对EV71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不得接种。具体可咨询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上内容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想了解更多,请回复下列关键字

内科

呼吸:感冒 | 流感 | 咽痛 | 过敏性鼻炎 | 大叶性肺炎 | 肺部感染 |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哮喘 | 喘 | 老年性肺炎 | 肺炎合并心衰 | 金葡菌肺炎并脓毒败血症 | 结核性脑膜炎

消化:便秘 | 腹泻 | 产后便秘 | 痢疾 | 胃下垂 | 急性胃痛 | 急性腹胀 | 胃溃疡 | 肝炎 | 脂肪肝 | 阑尾炎 | 急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 | 肠梗阻 | 溃疡性结肠炎 | 胆囊结石 | 胆道梗阻 | 胆总管扩张伴结石 | 胆石症胆囊炎 | 慢性胃炎合并胃息肉 | 肝硬化 | 胆绞痛

心血管:低血压 | 冠心病 | 高血压 | 急性心肌梗死 | 病毒性心肌炎 | 风湿性心脏病 | 心悸

泌尿:尿血症 | 尿石症 | 遗尿症 | 尿道炎 | 小便白浊 | 尿频尿不尽

神经:眩晕 | 顽固性失眠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内分泌:甲亢 | 糖尿病 | 痛风 | 增肥 | 减肥

风湿免疫:白塞氏综合征 | 风湿

疼痛:头痛 | 外阴痛

肿瘤:淋巴瘤 | 癌症 | 肺癌 | 胃癌 | 鼻咽癌 | 肝癌 | 卵巢癌 | 前列腺癌 | 食管癌

血液:白血病

脉管:静脉曲张

外科

皮肤科:鱼尾纹 | 白癜风 | 脱发 | 湿疹 | 祛斑 | 狐臭 | 脚气 | 扁平疣 | 痤疮 | 牛皮癣 | 黑眼圈 | 毛囊炎 | 湿疹 | 花粉过敏 | 荨麻疹 | 丹毒 | 毛孔粗糙 | 干性皮肤 | 油性皮肤 | 汗斑 | 雀斑 | 乳腺炎 | 酒糟鼻 | 银屑病 | 粉刺 | 脂肪瘤 | 皮脂囊肿 | 纤维瘤 | 褥疮

骨科:腰椎病 | 颈椎病 | 腰间盘突出 | 网球肘 | 骨质增生 | 坐骨神经痛

肛肠科:痔疮

妇科

痛经 | 宫外孕 | 不孕 | 月经 | 闭经 | 更年期综合征 | 子宫出血 | 性交痛 | 阴道痉挛 | 阴道瘙痒

男科

不射精 | 遗精 | 前列腺炎 | 早泄 |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少精症 | 睾丸痛 | 阳痿 | 前列腺肥大 | 前列腺增生

口腔科

口腔溃疡 | 牙痛 | 口臭

眼科

青光眼 | 白内障 | 眼胀 | 近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