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青岛的记忆里,有一种家乡酒会常挂在嘴边。记忆中的那缕酒香,不仅是对曾经那段岁月的深深眷念,更是酒中所承载的几代人的深厚记忆。即使它曾经消失了很多年,但提起它,依旧是满满的话匣。她,就是我们青岛的本土名牌——栈桥白酒,那些年的栈桥老白干,是老青岛心中一份珍贵的记忆情怀。 1928年,著名爱国企业家王宣忱,集资在普集路创办私营华北酒精厂。这是山东省第一家酒精厂,也是生产“栈桥”白干的青岛酒精厂的前身,聘白俄柯西达为技师,生产95度“双凤牌”工业酒精及医药用酒精。“五谷牌”饮用酒精因质量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誉满全国。
文史专家鲁海老师介绍:我国北方人喜欢喝白酒,也叫白干酒或者烧酒。白酒度数大,多以高粱酿造,但高粱价格高,造酒的成本也就随之增高,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而即墨地区盛产地瓜,地瓜可以酿酒价格又低,于是华北酒精厂就开始研制地瓜酒。地瓜造出来的酒虽然价格便宜,但会有一股地瓜味,经过王宣忱与技工的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掌握了去除这种味道的技术,而且生产出的白酒味道醇香,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这就是“栈桥”白干的前身。
1938年,日本商人在宝来纱厂以南空地上创办日华酿造株式会社,经营生产汽水、清酒、酒精等,日产酒精4吨左右。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日华酿造株式会社由青岛烟酒管理局接管,更名为沧口酒厂,隶属山东省专卖事业公司领导。1951年,青岛实业公司租赁华北酒精厂的设备和厂房,也开工生产酒精,并定厂名为青岛实业酒精厂,属实业公司领导。1953年,正式生产酒精产品,归属青岛实业公司,更名为青岛实业酒厂。
50度栈桥白酒
1957年,青岛实业酒厂试制成功62度兑制白酒。1958年3月,青岛实业酒精厂和青岛实业酒厂合并后称青岛酒精厂,迁至沧口区永平路6号。时有蒸煮锅6口,糖化锅4口,发酵池17个,蒸馏塔2套,当年产酒精10吨,次年上升到36吨。1963年,“栈桥”白酒被山东省评为地方名酒,产量达到2000吨。
1985年。“栈桥”白酒产量达到1.3万吨,并在山东省酒精评比会上评为优质产品,总分名列全省第一。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口饱饭已属不易,能喝上白酒算是一种奢侈。因为价格是1.15元,大家都叫它“115”。栈桥白酒62度属于高度酒系列,当时人们习惯把所有的白酒都叫做“白干”,栈桥牌白酒,也被称作“栈桥白干”了。因为物美价廉,“栈桥”白干受到市民的喜爱和追捧。
青岛酒精厂同期生产的其他酒类
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工业结构调整,生产“栈桥”白干的青岛酒精厂和青岛第三酒厂(青岛齐鲁春酒业有限公司前身)合并。这次合并的主要背景是扩大酒精产能,为青岛烟厂卷烟生产做配套。 酒精厂合并后,主要精力用在了酒精生产上,当时“栈桥”白干则被作为扶贫项目转至开发区一村庄企业。该企业并不具备生产白酒条件,“栈桥”白干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不久,该村将“栈桥”白干对外租赁。上世纪90年代末期,山东白酒整体滑落,市场萧条。几度易主的“栈桥”白干更是跌入低谷。导致产量骤降,加之管理落后,“栈桥”白干从此没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00年,借着青岛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山东齐鲁王酒业的前身——青岛齐鲁春酒厂完成改制,在等待了十年之后,终于斥巨资回购了“栈桥”品牌。自此,“栈桥”白干开始了新生。 2013年,“栈桥”品牌被授予“山东老字号”……
那时候,大街小巷的人们没有不知道“栈桥”白干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栈桥”这个商标是在1962年才注册的,而且1957年试制成功后还是以“青岛白酒”命名的,只是未予核准。也就是说我们身边的“栈桥”白干,在上世纪60年代初才正式开始叫开来的。
1962年8月,栈桥白酒《商标注册申请书》
1965年1月,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半斤装白酒使用“栈桥”商标的批复。
根据岛城酒标收藏家王东先生收藏的酒标资料,生产栈桥白酒的青岛酒精厂在1957年申请注册 “青岛白酒”酒标时,被工商部门驳回。工商部门批复认为:“青岛白酒”字样不妥,因为“青岛”二字是青岛啤酒厂注册专用的商标名称。1962年8月,“青岛白酒”更改为“栈桥白酒”,这才经市工商局批送国家工商部门注册,市面上这才有了脍炙人口的“栈桥白酒”。那时候为了省钱,有些人会托人搞一些葡萄糖瓶子,打散装白干,散白干7毛多钱1斤。散装酒是用坛子或大瓶子盛着,一般都在小商铺里销售。商铺里备着酒提子,根据需求的数量打酒。记得小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些个上了点年纪的老人,或站在店里、或蹲在店外,端着简单的容器,好像很享受般的饮着、品着。那时候,青岛的大店小铺,都有售卖栈桥白干的,也深受岛城市民喜爱。栈桥白干包装较为简单,即便年龄小或是不能喝酒的人,也都能记住绿白酒瓶上带有淡蓝色“栈桥”标志的瓶子,虽然十分普通,但给人的感觉却非常亲切。
上世纪的几十年里,'栈桥’白干在青岛乃至山东都是响当当的名牌。在青岛人的饭桌上,也随处可以看到她熟悉的身影。小时候,记得家里来了亲戚或是重要的客人,父亲就会让我去延安路大转盘的食品店买上一瓶“栈桥”白干,那时的菜也是简单,炸上一盘花生米、拌个白菜丝,炒盘大葱鸡蛋,这就是童年的记忆。后来,那个绿白颜色的酒瓶不知何时消失了,转眼就是很多年,虽然时隔多年未见,但记忆却依然清晰,我想,那就是老青岛特有的情怀吧。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