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林风眠:“我走的路,正是你们没有走过的。”
林风眠(1900--1991)年,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自幼喜爱绘画。
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他的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
东西方,他融会贯通
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
他与徐悲鸿、刘海粟等,都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传统中国画应该告一段落
林风眠赞扬自成一体的创新性,与当时国内的保守风格完全迥异。别人是恪守传统,依规矩成方圆,而林风眠却是超越规矩与另辟蹊径的。
他在1929年发表在《艺术丛论》的檄文《中国画新论》中直截了当地说:“传统的中国画应该告一段落!”
吴冠中评价:独特鲜明,寓圆于方
他的学生吴冠中,在半世纪后提出“笔墨等于零”,同样震惊画坛,两人理念如出一辙。
吴冠中这样评价恩师的作品:“独特鲜明,寓圆于方”。
——在有限的方形画面中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与缩的矛盾搏斗中构成力的平衡。
画坛一孤鹜,只为美的历程
渔公子想每个不同的人,都是为了那份独特的天份来到世上,只是有人一开始就发现了自己的天份,而有的人一辈子始终不知。
林风眠就是这样的一个,从小发现了自己的天份。
生于山村石匠世家的他,自年幼显露天赋,跟随父亲行走山林之中,拿起枯干的树枝,在沙土里画线条。
再到他中学赴法勤工俭学,隔年转入法国高等美术学院。“调和中西艺术”的理念,在他心中渐渐萌发。
伯乐蔡元培的慧眼,使他踏出国门
谈到林风眠,不能不谈他的伯乐——蔡元培。林风眠之所以踏出国门,完全是因为受到了蔡元培带领下的新思想风气,蔡元培不但有出色的头脑,也有一双锐利的艺术之眼。
他当时留意到二十出头的林风眠,画里看到无“东西之分”的拘束,这番思想背后的高度,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作为20世纪艺术大师中最特别的一位,林风眠也经常被人比拟为孤鸿,他的艺术不被人理解,他的人生充满苦难。
但也是苦难和孤独成就了他。
他一人披荆斩棘,终于开辟出一条独特的美的历程。
图文 | 源于网络
编辑 | 渔公子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