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冀中新建的边区县一览
和网友讨论冀中抗战史中遇到的一些新建边区县的名字,今天就把这些新建的边区县贴上来,与研究冀中抗战史的网友共享。
抗战的冀中,敌我力量对比特别悬殊,根据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也为了便于抓住敌人管理的薄弱点,组织领导群众,大概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新建了一些与传统的行政区不一样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换句话说,就是重新洗牌,建立起与敌伪统治截然不同的一些新的政权。
将这些新建边区县罗列如下:
赵藁栾县——由赵县、藁城、栾城各一部建成。
赵元宁县——由赵县、元氏、宁晋各一部建成。
藁正获县——由藁城、正定、获鹿各一部建成。
晋藁县——由晋县、藁城各一部建成。
藁无县——由藁城、无极、正定各一部建成。
束北县——由束鹿和安平各一部建成。
束冀县——由束鹿、冀县、新河、衡水各一部建成。
束晋县——由束鹿、晋县、安平各一部建成。
深束县——由深县、束鹿各一部建成。
深极县——由深泽、无极各一部建成。
晋深极县——由晋县、深泽、无极各一部建成。
深南县——由深县南部建成。
深北县——由深县北部建成。
晋南县——由晋县南部建成。
晋北县——由晋县北部建成。
任河县——由任丘、河间各一部建成。
献交县——由献县、交河各一部建成。
文新县——由文安、新镇合并建成。
静大县——由静海、大城各一部建成。
建国县——由献县、河间、交河各一部建成。系以抗战中牺牲的烈士焦建国的名字命名。
青沧交县——由青县、沧县、交河各一部建成。
之光县——由清苑县张保公路以东部分和安新县一小部建成。系以牺牲的烈士李之光的名字命名。
定南县——由定县南部建成。
津南县——由天津以南,当朝浦路以东,碱水河以北地区建成。
第一联合县——由容城、定兴、新城、雄县、霸县各一部建成。
第二联合县——由新城、固安、涿县、霸县各一部建成。
第三联合县——由永清、安次、宛平、固安、霸县各一部建成。
第四联合县——由雄县、霸县各一部建成。
第五联合县——由涿县、良乡、宛平、大兴各一部建成。
七字办事处——这也是一级县级行政机构,由第三联合县的第二联合区扩建而成,辖大兴、宛平、安次、永清、固安、涿县、良乡部分地区。办事处建有党的组织,称作七字工委。
平南县——1944年7月,由七字办事处改建而成。
容雄县——1945年3月,第一联合县一分为二,其中东部地区建成容雄县。
容定县——第一联合县一分为二后,西北部地区建成容定县。
永霸县——1945年3月,第三联合县一分为二,其中之一是恢复安次县。永清、霸县部分建成永霸县。
涿良宛县——1945年3月,平南县一分为二,其中之一是恢复大兴县。其他为涿良宛县。
除以上各县外,在抗战即将胜利前,还短暂设立过两个市:辛集市、胜芳市。
各新建边区县政权完全根据对敌斗争需要而建,各县所辖地区实际上变化很频繁,而且成立早晚也不一致,上述仅是大概情况。
这其中的之光县、建国县以前没有,解放后也没有,只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才有。
雁翎队活跃的安新县,抗战时期曾一度改名白洋县,但为时很短,没能叫起来。
新安县古已有之,因与河南的新安县重名,民国初年与安州合并,各取首字为安新县。抗战初再次分开,分别为安新县和新安县。到大约1940年,重又合并而成安新县。
新镇县是抗战前有,抗战时并入文安县,1949年正式撤销的。新镇县原名保定县,因与保定府(就是现今的保定市)重名,后改名新镇县。县府就在今天文安县的新镇。
不一定全,不一定准,欢迎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