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的联想
“枫桥”的联想
每当我骑车路过上海枫桥路的时候,情不自禁就会想起姑苏城外的枫桥,脑海中就会浮现唐代诗人张继那首口口相传的《枫桥夜泊》的诗句。枫桥路很短,东起曹杨路,西至花溪路,全长不足500米。枫桥路上的枫桥与姑苏城外的枫桥,不能同日而语。枫桥路上的枫桥只是普通的一座路桥,没有坡度,没有台阶。桥下是一条狭窄的曹杨环浜。虽说是浜,不过也源远流长。水草碧翠,绿水清澈,小河边不时有人垂钓。与小河平行蜿蜒的花溪路,两边梧桐,郁郁葱茏。徜徉其间,安宁幽静。被市府计入深秋落叶不扫的二十九条街路之一。
四十多年前的秋天,我第一次去了姑苏城外,去寻觅那千古不散的诗魂,去寻觅那声震千年的钟声。心里黙诵着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据传,张继赶考落第,郁郁回乡,途经姑苏,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想不到此诗成为千古绝唱,也使枫桥和寒山寺名声大振,中外闻名。
苏州名城有桥三百多座,枫桥只是一座江南不起眼的极其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栏柱有些时光的斑驳,桥面有些岁月的腐蚀。但历史悠长,自唐代建桥以来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得这座桥斐声全国。幽幽古韵浸染了这座桥身,每一层台阶浸透着人们对江枫漁火的思念,也浸透着人们对寒山寺的历史记忆。人们总想走上枫桥的台阶,临风依栏,极目远眺,寻找客船的踪影。到了夜晚,都想体会“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景象。偶尔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才肯走下台阶。
其实,枫桥边我没有看到如火的枫树,更没有看到飘落的红叶。也没有看到小河中客船,更没有看到“对愁”的“渔火”。但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接踵而来。匆匆走过枫桥,也留不下什么痕迹。在舒适的秋阳下,争相在枫桥畔拍照留念。是什么魅力吸引着游客?是什么感召力使游客蜂涌而至?我想是张继的诗,使枫桥守护着这里的空气、水流、树木和天空,守护着寒山寺不绝如缕的法脉和“夜半钟声”,是中华古代文化在这里传承並发扬光大。
寒山寺内有多块《枫桥夜泊》诗碑,但寒山寺饱经战火和磨难,屡毁屡建。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军人对寒山寺诗碑情有独钟,想运回日本。后知道唐武宗有骇人遗旨,千年诅咒吓退了日本侵略者放弃了把诗碑运回国的野心。一九九三年,由被誉为“江南碑刻第一刀”的雕刻大师时忠德用汉白玉镌刻了一座《枫桥夜泊》的新诗碑,沉淀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于是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是诗便是寺,寺便是诗。
作者/钱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