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中小学教师负担如何减下去?
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就教育系统来看,教师负担过重一直是舆论较为关注的问题。今年2月,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出台制度性文件,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务,清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五花八门的非教学任务和重复低效的学校管理,严重挤占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工作和教师的职业体验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说到非教学负担,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说出一大串:迎接各个部门的检查,参加各类会议和评比,组织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的活动,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非教学任务,再加上重复低效的学校管理,严重挤占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工作和教师的职业体验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具体而言,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主要有5个方面——
1.政府有关部门的各类“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救护知识进校园、税法进校园、禁毒进校园、防治艾滋进校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续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要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小手牵大手”。有关部门下发红头文件,以“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为名,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一摊工作挤进课表,甚至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最终这些任务都转嫁到了教师身上。
2.地方政府给学校分配的行政性任务。在许多地方政府眼中,学校就是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分配诸如创建文明城市、扶贫攻坚、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一些与教育教学不相干的工作总是少不了学校,而且大多把完成这些任务要求上升到政治纪律的高度,反复开会,反复强调,反复检查,如遇到人手不足,地方政府还经常从学校抽调教师,基层学校和教师不能、也不敢拒绝。一些地方让老师离开讲台,包户驻村,把精力放在填写扶贫表格、走访拍照,甚至帮贫困户洗衣扫地、放牛养猪。
3.各种检查、评比、评估活动。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事务名目繁多,各项检查都要填写相关表格,开展的活动都需要有计划、有日志、有总结、有照片,这些检查评比都将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绩效重要的方式。上级部门审核查验,往往就是看材料,为此,每次迎检都需要准备大量的台账资料,作总结汇报,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4.多次重复填写相关表格、提交相关材料。教师参加申报课题、荣誉评选、个人考核、职称晋升等项目,都会要求教师填写一系列表格,提交相关材料复印件,而且许多项目填写的表格内容和提供的证明材料内容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如大学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每次参与,都必须要提供复印件。
5.重复低效的学校管理。为防止教师“偷懒”,直接网络下载教案,一些区域或学校以“禁令”来反对电子教案,不但要求教师手写备课,而且提出书写工整、坚持备详案的要求。由于担心教师反思不“深刻”,有学校向教师提出要求:课课有反思,且必须达到一定字数要求,并进行阶段性检查通报。班主任跟学生谈话交心或学科教师给学生答疑解惑需要记录下内容及效果。重复低效的学校管理也是造成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事关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目前已有不少地区和学校在教师“减负”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探索
如何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事关教育改革发展成败,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和学校在教师“减负”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探索。
1. 从源头上控制相关活动。学校不是政府部门,其核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非教学负担主要源头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必须在源头上减少进校园活动和检查、评比、评估等活动。
对各类“进校园”活动,需要统一归至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并规定教育部门每年审核批准的进校园活动数量上限,如每学期不得超过5项;对于各种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时间也应进行整合安排,如每学期设置进校园活动周,其他时间不再开展进校园活动。
案例:杭州拱墅区开展“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育品质”六大行动
一是精简会议,限制数量。区教育局每学期集中召开校园长会议不超过3次,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召开中小学、幼儿园各条线分管校长会议每学期1次。
二是为学校“过滤”各类任务。上级各单位、各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由相应职能科室、直属单位先行甄别,根据工作任务性质、类别进行筛选过滤后再下发到学校,减轻学校工作负担。
三是简化考核数量和流程。各学科只允许每年1次的相应区级教师业务技能评比,严格控制优质课、案例、征文等评比活动数量,区内各项评比考核都以过程性评价和电子台账为主,减少纸质报送。
四是规范建群,设定数量。局层面设立校长(书记)钉钉(微信)工作群、日常交流群各1个,各科室、直属单位原则上各设立相应业务钉钉(微信)群1个。
五是提高电子政务水平。让各类会议、教研活动尽可能通过视频形式去完成。开通电子请假系统,系统校级干部外出请假报批实现网上报批。
六是精准培训。融合教研训活动,不重复组织。教师学分培训严格控制次数,相同等次只需参加1次,无需重复参加。
2. 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在各类进校园活动中,有许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如防艾滋病知识、消防安全、禁毒知识等等,不能减,也减不了。对于需要保留的进校园活动,可以集中建设专业场馆,有专业人员集中进行教育,也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实施巡回上课,学校配合安排时间和场地,教学活动由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来完成。
案例:山东省威海市建设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集中进行多种“进校园”活动
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建有消防教育、地震教育、应急救护、国防教育、传统陶艺等专业体验馆,并配有专业师资。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安排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加为期5-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系列进校园活动集中在此时段进行。
3. 各类检查评估统筹安排,从看台账转向看实效。诸多的检查、评估整体打包统一进行,从而减少检查、评估的次数,而且检查评估过程需由听汇报、看台账转向看结果,看成效。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估,教育主管部门应只负责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的制定,学校的执行效果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交由专业第三方机构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测量手段来进行评价。
案例:重庆九龙坡区改进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大幅缩减检查和评估事项
九龙坡区教委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学校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7个方面的内容细分为42项考核事项,全部纳入《九龙坡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每学年九龙坡区教委对各所属学校仅仅在学年结束进行一次综合目标考核,没有其他的检查和评估。检查评估中,许多项目不看填写的表格和准备的台账资料,而是用电脑随机抽取师生进行座谈或测试。如学校安全教育落实情况,通过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面谈或测试,了解落实情况。对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九龙坡区教委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查。
4. 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重复填报。现代社会科技非常发达,在对教师的相关证书把好初次审核关后,建立电子档案,对已审核的证件,教育部门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教师档案数据库,并根据教师相关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本系统内部需要查阅相关信息时可以直接调取;其他部门或者上级部门的评选活动需要相关信息时,由也可共享教育部门数据。
案例:浙江衢州市教育局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衢州市教育局建立了教师信息数据库,并与其他政府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30年教龄荣誉证书发放审定、教师资格证书补发换发、高级教师出入境审批等事项上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凭身份证一证通办,极大地减少了教师填写相关表格、重复提交证明材料的负担,受到了广大的教师的欢迎。
5. 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为教师“减负”出实招。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工作的关键在教师。学校管理的根本就是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成长不被干扰。
案例:天津和平区提升管理效能,为校长教师减负
一是减少会议次数。天津和平区规定,学校党政“一把手”参加教育局组织会议的次数要减少,每周不要超过一次,紧急重大的事情除外;周二、周五,要成为学校副职以上领导干部的无会日。
二是建立新型政校关系。 会议做“减法”,实干做“加法”。在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看来,现代教育治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责权明晰。而责权明晰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行使应有的权利,还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把该监管的事监管起来,把该评价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
三是鼓励校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科研。校长、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我们要摒弃过程中的痕迹主义,能到现场了解情况的,尽量到现场去。到教室去,就是到现场去;到学生中去,就是到现场去;和家长接触,也是到现场去。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出品,特邀智库观察员谌涛撰写,于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