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醒思录(一百七十二)
转:家长百事答
1.
“建立希望”和“唤起情感”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好方式;
从这两点入手,是智慧的;
至于打击、训斥、羞辱、恐吓等斗的方法,激发的不是人的“努力做事的主观性”,而是人的“逃离此境遇的迫切性”。
2.
和气和怨气的差别不仅仅在于心情舒服与否;
还在于:定。
和气中,人人得定,则人人可生自信;
怨气里,人人生虑,则人人自疑丛生;
3.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呢?
因为人否定自己实在是太容易了;
我们都体会过,即便以前成功过几次的事情突然惨败一下,我们也会迅速下结论:以前成功是因为xx要素,其实我不行;
而如果每次的成功经历都“落袋”为“我用自己的方法和努力降服了情绪解决了问题”的自我认同感,则失败时人不会否定自己,只会感叹:好啊,又来一道提升我的题。
4.
基于对的见解才能产生自我激励和自我认同;
若见解错误,则:
成就时,喜悦会伴随不安;
挫折时,沮丧会伴随绝望;
5.
对外人尊重对家人恶劣,说明啥?
说明有惧无爱呗!
有惧无爱又是啥呢?
是:利害重、人心轻;
那又是啥?
唯利小人呗。
6.
被训斥大的孩子表面看都很温和懂事;
但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
只会极端相处,不会坦诚沟通;
关系好,就顺从到不会说NO;
关系不好,就对峙到反目成仇;
但就是不会对分歧平等沟通,因为TA从小学到的就是要么服从、要么斗争,没有协商和平等。
7.
为啥必须要尽早明理呢?因为:
明理前,时间是在错的路线上继续沦陷;
明理后,时间是在对的选择上持续改变;
看似都在过这时间,却相去甚远;
待再回首看时,命已天地两边;
8.
就像“不管什么方式受的伤最后都得痊愈才行”一样;
不管什么方式和孩子相处,最后都得和谐才行;
没有人能统一出一个适应所有人的方法,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个适合任何人的标准,那就是:家长孩子都温暖、都平衡。
只有一方舒服的方式,不管怎么美化,都是害人之法、毁人之行。
9.
依托“道”而生的愿景,叫志向;
离开“道”而生的愿景,叫欲望;
说这玄乎乎的有意义吗?有。
尽管这两者都生力量;
但,只有志向可以如树根般源源不断的供养力量;
而欲望,则只会在顺境时无所顾忌的张狂,在逆境时气急败坏的绝望。
10.
都说向内求,求啥呢?
求~把坐标系建正确;
这样坐标系里每个点的位置就都正确了;
别去向外求每个点的正确性;
因为那无边无际、无限无穷;
这空话现实中有啥用?举例说:
就像人学会了求和求同、利用势能,就不必去学对千万人的千万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