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高度艺术提炼展现共和国记忆
《1959——大庆石油会战》人物塑造呈现交响诗般的历史感
《1959——大庆石油会战》油画 王铁牛 300cm×680cm
《1959——大庆石油会战》长6.8米、高3米,画面展现1959年到1960年大庆石油开发火热的建设场景。
《1959——大庆石油会战》局部
早春的东北大地白雪皑皑,铅灰色的天空与遥远的地平线之间,一道清晨的曙色透出。中东铁路上沉寂许久的俄式小火车站——萨尔图,成为了一个历史交汇点,会聚着八方而来的一支创业大军: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队伍、成建制转业的军人、石油科研院所的工程师和大学毕业生们。这些源源不断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肩负着历史使命,投身于开发国家建设急需的石油会战之中。这次会战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依赖进口的面貌。
《1959——大庆石油会战》局部
画面中呈现了这样的景象:鲜红的旗帜在寒风中飘扬,不远处蒸汽机车的车头喘着粗气,时时喷出朵朵白烟。画面左侧,堆放着不断运来的油田建设物资。起重机轰鸣着举起高高的臂膀进行吊装作业,等待装运的巨大井架横卧在汽车上。小火车站的土红色建筑旁有几棵伸向天际的老杨树,正是当年历史遗迹中的真实标配。
王铁牛在创作《1959——大庆石油会战》
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以王进喜为核心展开的群像,他们身背行囊及生产、生活用品,脚踏着冰雪覆盖的路面坚定前行。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面部表情,衣着服饰、马灯、手提包等所有物件,都经过认真的考证和推敲。一切都围绕着如何还原历史原貌做文章。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即在此时此地拉开了序幕。
几十年来,王铁牛在艺术创作上一直关注大庆题材。1977年春,他创作的反映周总理与大庆工人的油画入选当年全国美展。15年前,王铁牛再一次创作大庆题材作品。他全方位实地考察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创业历史。深入到石油工人中间,与7212钻井队老队员座谈,了解那些艰难岁月中的感人事迹,尽可能地收集创作所需的人物、环境、道具等第一手形象和物品资料。2019年,接到建党百年的创作任务后,王铁牛再一次走进大庆,画工人的肖像,参观铁人纪念馆,参观当年油田的历史遗迹。新的创作思路很快在脑海中形成,并逐渐成熟,从素描稿到色彩稿在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巨大的画幅、宏大的场面,王铁牛认真设计每一个细节,让天、地、人、物安排得当,和谐相融,准确地透视,真实又自然。重点解决了画面构图的形式美感,保持画面贯通顺畅的动感效果。
在创作绘制过程中,他同时吸纳了俄罗斯艺术大师苏里科夫、列宾作品的有益营养,呈现深沉、凝重、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势。王铁牛按照构图艺术规律,把握好画面整体与局部,松紧、聚散、动静、虚实与色彩的多重关系,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一个大的共性英雄群体中,注意挖掘每一个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和个性差异,并统一在坚定、有力、沉稳的情感倾向和基调中,使画面的总体视觉效果,达到一种交响诗般的历史感。
《上甘岭战役》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与英雄战士刻画和谐相融
《上甘岭战役》油画 王铁牛 300cm×675cm
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历史记忆。油画家王铁牛创作的《上甘岭战役》是他从心而出的真诚创作。他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的形象和事迹伴我成长,催我奋进。我的个人从艺经历中也几次与这场战争邂逅,参加过话剧《彭大将军》(表现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彭德怀同志)剧组排演绘景工作,主创完成反映朝鲜战争的《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并为此赴朝鲜考察,后来受南京军区之邀创作(与王君瑞合作)《上甘岭·1952》历史画。所有这些都为我这一次创作《上甘岭战役》埋下伏笔。”
《上甘岭战役》局部
几十年来,表现上甘岭战役的绘画作品很多,王铁牛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开别人的老路,从新的视角出发,如何很好总结以往经验,在艺术创新上更上一层楼。《上甘岭战役》的规定尺寸是高3米,长度未做规定,而是由作者根据创作内容与构图需要选定合适的长度,王铁牛说:“我将画面定在了6.75米长,这更宜于展示宽阔场景。因为我即想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又想表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两者兼顾其实是创作历史画的大忌,画不好就二者皆失。我力图较全面地展示战役级的战争图景,使人物与环境更理想地融为一个统一整体,力图解决好特写式的人物组合与整个战场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王铁牛在创作《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典型特征是以山地攻防战和阵地战为主,中美双方都投入了数万兵力,在3.7平方公里范围内激战43天,使用了数万吨的弹药,战争激烈程度前所罕见。 战斗同时在多点进行,战争形态也呈多样,不同类型、数不清的英雄事迹感天动地,但历史画只能表现同一时空下的被瞬间定格的特定事件为主要落脚点,必须选择好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以及上甘岭战役中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战争态势。
在构思创作中,王铁牛把握住了几点。一是,人物形象作为画面主体。他说,根据不同的特定情景,去创作设计处于不同空间位置、不同状态中的每个战士形象,不单单是脸部的刻画,战斗动势的肢体语言设计更为重要,在画面中心,侧重塑造了群体组合造型来强化视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达到整体效果中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对志愿军战士衣着、装备和武器参照史料经过考证,力求符合历史真实。战术动作标准专业,符合军事常识。王铁牛是军人出身,画面中主要人物的战术动作都是他亲自做模特。人物形象设计是整个创作的重中之重,在极其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勇敢向前、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如何刻画到位,始终是他努力追求的。三是,画面中对典型化的理解,如上甘岭的山形地貌通过史料认知,同时凭借各种形象素材、经验积累,调动艺术想象力去创作一种接近真实战场的视觉效果。
从战役视角表现这场战争,考虑到上甘岭战役是阵地争夺战、坑道战为特征,所以围绕这一特点,作者构思了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坚守阵地为主要情节的画面,设计了壕沟沿山坡蜿蜒极远的多层次布局,充分利用光影和明暗对比,充分利用烟火去渲染气氛,调度处理画面中虚实藏露,用艺术表现手段去丰富画面视觉效果,努力营造出宏大悲壮的战争场景。
《上甘岭战役》的创作,在民族历史永恒的记忆中增添了美术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