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持续火热了20多年的房地产行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开始被动降温,告别“黄金十年”,正式进入“白银时代”。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降温后,越来越多的房企被超高的负债率和脆弱的资金链所击垮。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爆发后,大量中小型房企破产。拥有稳定、前瞻、准确的战略预判、“拿对地、做对事”,成为了众多房企的当务之急。那么,在 TOP30 房企中,哪个房企的战略性预判,最准确最值得学习?对此,个人认为,战略性预判最准确,也就意味着它的成长速度最快、黑马效应最持久。而这种现象级房企,非旭辉集团莫属。▲“易居沃顿PMBA第9期交互问道”课程上林中说:“为什么不同的人拿到同样的数据,看到同样的问题,最终的结果会不一样?因为战略也是艺术活,要从行业终局看现在的布局。如何看行业的终局,这是战略最重要要解决的问题。战略有科学的流程,但判断并没有,这是一个不断重复和修订的过程。”
单看旭辉的历史沿革,我们就能从中理解林中所说的战略能量:
2000年,旭辉集团在上海成立,以“黑马”之姿杀入房地产,并迅速站稳了脚跟。2007年,旭辉集团开始了全国化布局,在继续深耕一线城市的同时,进军苏州、重庆、合肥等二三线城市,“3+X”的格局也初次浮出水面。2011年,旭辉集团的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2012年,旭辉集团赴港上市,此时年销售额距离百亿,只差临门一脚。2017年,上市5年的旭辉集团,实现了千亿规模的年销售额。2019年,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从0到年销售额100亿,旭辉集团用了12年;而从100亿到1000亿,只用了5年;从1000亿到2000亿,更是只用了短短2年。这就是“旭辉战略”所创造出来的“旭辉速度”。说实话,在2011年的时候,旭辉年销售额仅50亿,在地产界连名次都排不上,当董事长林中提出发展战略,旭辉要做到500亿时,下面的员工几乎都是不信的。而到了2017年年初,旭辉的林中在实现业绩五年十倍之后,启动了更有挑战性的新五年战略目标:时至如今,当我们回过头去看2015年、2016年,会发现当时全力加仓一线、强二线的企业是市场大赢家;2016年全力加仓二线、强三线的企业是市场大赢家;2017年是进军三四线的好机会,2018年可以把握下半年调控带来的窗口期,2019年已经不再有很多的机会。▲林中说:我们要站在今天看明天和后天。任何一个行业,做战略都是要看懂这个行业的终局。所谓行业终局就是要预测5-10年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但在这些机会出现之前,很多企业因为没看懂局势,所以错过这些机会。而旭辉,则因为对市场的预判成功,顺利迈入千亿房企阵营。对此,林中认为,使命、远见和组织是战略的三大基石,没有使命,组织也就没有最终目标,没有目标也就谈不了战略;没有远见,战略就没有前瞻性;没有组织,战略就没有执行力。▲很多人认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运营或资源整合能力。而在林中看来,旭辉的战略执行力保障体系,才是千亿房企成功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在旭辉奋力向前的当下,林中又出了一个新的战略预判: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新周期。第一个时代从1978年到1997年,这是行业的萌芽期;第二个时代是从1998年到2017年,行业高速发展期;第三个时代是2018年到2037年,行业成熟发展期。对于第一个时代,林中认为,90年代中国房地产规模很小,全国的商品房交易大概在1亿平方米,到现在的交易量达到15-16亿平方米。那时浦东世纪公园附近房子3000/平方米,现在二手房也要10万/平方米。这期间,房企总结出很多发展规律,比如三年一周期等。而到了第三个时代,这个阶段的市场运行将跟过去不再一样,比如市场波动现象不一样,房价不可能再涨10倍,市场体量已经见顶,步入平稳增长期。这意味着房企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向低速增长。当速度变慢,过往隐藏的问题就会暴露,房企就不得不从粗放时代向精细化时代转变,从土地红利向管理红利转变,最终进入到品牌红利。同时,对于市场而言,地产行业进入第三个时代,意味着市场也变了。过去的市场是大起大落,大起大落是因为宏观调控一刀切,房价跌了20%-30%,但每一轮可以涨上来30%-50%。现在不是这样了,在平稳的增长期里面,只有慢长牛和短窗口。有的地方买地窗口期就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没有抓住,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过去上海涨了就去苏州买,但现在城市的涨价完全不是规律的,你要拿放大镜来看才可以看到哪些城市会有变化,哪些城市会有机会。政策也在变化,变成分城施策,热的地方调控,冷的地方放水。目前70个大中型城市的指数已经没有参考意义了。过去城市是有轮动的,一线城市是在领涨,然后到强二线,二线,再到三线。一线城市调控后,全国开始调控,然后开始回落。那个时候很容易判断集团到哪里买地,是挣多挣少的问题。但当市场从城市轮动进入到城市周期主导,就是挣与不挣的问题。例如,如今北京和河北市场都不好,但为什么唐山市场会好;长三角苏州不好,为什么杭州会好。它们之所以不受全国轮动的影响,是因为更多受这个城市经济的影响,比如说苏州不好有一个原因,苏州对外向型出口经济的依存度很高,在这轮经济是受影响的,许多企业没有得到发展,工资没有涨幅,市场自然不会很好。
对此,从整个市场来看,2015年,黑马城市是南京、苏州、合肥、厦门、天津,而到了新周期,天津跌得最惨,然后是厦门。2018-2019年的黑马城市,是杭州、宁波、徐州、南通、唐山。
第一,营销的淘汰率会很高,很多人将会很难适应。如果一个企业未来不能打造强的组织能力,那么会活得很艰难。以前,房地产是白酒行业,不怕库存,茅台库存15年一定比现在卖得贵,但未来,房地产库存是毒药,因为涨价带来的收益可能比利息还低,抵消不了融资利息。以前,房地产行业是低门槛、高利润、低风险、高容错。20年前很多人都随时可以做房地产,但现在没有几个人能做,没有那么多钱撑起地产的资金需求量,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已经不再给容错的机会,从而导致行业呈现出高门槛、低利润、高风险,低容错的特征。原来,房地产的毛利率35%,售价变动5%,对利润率影响很小。但今天房地产行业利润率6%,毛利率15%,价格只要波动5%,房企的利润率基本上波动到3%到4%,就会变成挣钱或不挣钱的问题。对此,同样的地价,不同人来做方案和预测,差2%的利润是很正常,但人家有6%的利润,很多房企却只有4%,这就很难生存下去,因为融资成本绝大部分是不可能低于4%的。中国没有几家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低到4%。也正是因为如此,到了新周期,房企考核将最终指向利润考核。例如旭辉,自2012年上市以来旭辉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净利润率始终保持在12%以上,净负债率始终控制在70%以下。但2012年以前,旭辉只考核规模,而现在旭辉的规模考核占比不到20%,利润考核占比则到了80%,明年规模考核占比10%,后年就基本上全变成考核利润。第三,房企的产品服务要拥抱数字化、房地产+、存量时代。拥抱数字化时代是一个趋势,数字化具有一个降成本的功效,我们只能去拥抱它,不拥抱它未来就没有机会。房地产+则可以拓宽房企的生存空间。房企可以跟体育合作,跟文化合作,跟文旅合作等,如此一来,房企的产业规模和空间还很大。因为产业链和价值链很长,所以出现了很多机会。至于存量时代,轻资产的运营服务,未来这里面会有很多东西,例如房企要怎么去构筑未来平台+生态的生意模式,怎么去做成一个线上线下模式,未来市值最大的企业都是线上+线下的企业。所有这些,都鞭策房企要去拥抱新物种。
本文参考内容来源于:易居沃顿PMBA第9期交互问道课程上林中《新时期,新战略》的主题分享。感谢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感谢易居沃顿组织的此次课程。
最后,放一张易居沃顿课堂上与林中的合影吧!林董是我非常敬佩喜欢的企业家,与偶像能一起合影,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