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酉圣山
大酉圣山
陈秀健 刘本杰
辰溪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西汉初建县至今已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厚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大酉山历史文化堪称“瑰宝”。大酉山,属武陵山余脉,又名九峰岭,最高峰为羊牯垴,广义上包括丹山(龟山)、唐家山。清乾隆《辰州府志·山川考(上)》载:“大酉山,县南十里,《名胜志》云:'自铜仁万山来县南,酉向结为大山。山下有洞,深广二里,石笋倒垂,泉若雷轰,奇形怪状,莫可名悉。昔产丹砂,自洞水流出。’《广记》云:'第二十六洞天,穴生云母,崖滴丹砂,即此地也。’”大酉山集仙、道、儒、释、德多种文化于一体。山上有周穆王陵、善卷墓、刘尚坟。山下有藏书洞、洗砂溪、会仙桥、大酉观、大酉书院、玉笔庵、丹山寺、钟鼓洞、摩崖石刻群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大酉山与辰阳古城隔河相望,辰沅二水绕山而过,山水相映,翠岭接天,悬崖鼎峙,碧水荡漾,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游历留连之处,为清代“辰溪八景”之一,名“酉山耸翠”。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屈原、诸葛亮、刘禹锡、王昌龄、王阳明、满朝荐、薛瑄、林则徐、熊希龄、沈从文等文化名人曾经来过大酉山,他们或慷慨悲歌,或浅吟低唱,留下了许多文化印迹和趣闻轶事。大酉山,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名山,它与辰阳古城及周边地区一道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大酉山何以成为名山?首先是善卷归隐此山。其次是古藏书洞及道教华妙洞天在此山。大酉山是“德祖”善卷的归隐地。尧舜时期,唐尧老了,将位让于虞舜,虞舜知善卷为唐尧之师,便欲将位让于善卷。善卷婉拒,遂从常德德山出发,经桃源、沅陵到辰溪,隐居大酉山,终老仙逝后葬于此山。善卷虽未登王位,没有特殊作为,但他视名利如浮云,重操守如泰山,谨修身以自洁,为历代高人志士、贤达俊哲所敬仰,被尊为“德祖”。后人在大酉山修建了善卷墓、善卷祠,宋真宗赵恒为善卷祠敕额:“遐世高蹈先生”。大酉山是周穆王陵的所在地。大酉山脉源于贵州铜仁万山,临沅江处,因九峰鼎峙,故又称九峰岭。九峰岭最高峰为羊牯垴,因地形似钟,故又称钟山;沅水岸之丹山,又称龟山、鼓 山;合称钟鼓山。据史籍载:因穆王南巡时驾崩于辰溪,葬钟鼓山。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位君王,富有传奇色彩。
大酉山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整个世界文明来看,华夏文明是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二酉藏书”功不可没,在千年文明的传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辰溪的“大酉藏书”和沅陵的“小酉藏书”共同组成“二酉藏书。”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书生冒死将一大批书简偷运至南方湘沅一带,分别藏于沅陵之小酉洞和辰溪之大酉洞,是为史称之“书通二酉”。古籍《太平御览》、《喻世明言》、《方舆胜览》、《辰州府志》(乾隆版)、《辰溪县志》(道光版)以及《古今汉语成语词典》等均有记载。大酉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大酉山之大酉洞,不仅是古藏书洞,而且还被道教列为“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六小洞天,称“大酉妙华洞”,信奉道教的宋真宗曾封禅大酉山,就是因为此洞的存在。道教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在大酉山修道,在龟山炼丹。大酉山麓建有湘西一带著名的道教场所———大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