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卷 一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犹彼外道,闻佛善语贪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道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认人为兄喻、
以下翻译仅供参考第七节【认人为兄喻】认人为兄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容貌端正,非常聪明,知识渊博并且很有钱财的人,社会上很有地位,人人夸奖他。也有一个极其虚伪奸诈的愚人,看到他如此出色,就对人说他是自己的哥哥。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他有钱,要用钱时可以满足自己需要,如此的满足欲望,所以称他为哥哥。而等他要偿还欠帐的时候,便又改口说:"他不是我的哥哥。"旁人说他真是一个奸诈之人,需要钱财时就说他是哥哥,等到还债时,就说他不是自己的哥哥。愚人说:"我想得到他的钱财,才称他为兄长。"听了这番话的人,没有不耻笑他的。这正像有的外道,听到佛陀说法的高超,为人所重,就剽窃佛陀的语句来装饰自己,当成自己的东西。等到旁人要他去实践修行这些理论时,他就不愿修行,还说:"只为了某些利益才用佛的语言来开悟众生,其实并不以为真有其事,所以别给我讲修行不修行的。"这样,就如同以上说的那个愚人一样,为了得些钱财,谎称他是我哥哥;等到被人逼债时则说不是。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听闻过一段故事:有一位老妇人,背着一个瓦罐在路上行走着。瓦罐里头,装着香甜又美味的酥酪。在行走的路途中,老妇人见到路旁有棵庵摩勒树,树上长满甘甜的果实,便伸手摘了颗庵摩勒菓来吃。吃完之后,老妇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四处寻找水井来取水止渴。走着走着,老妇人来到了井水旁。一旁负责汲井水的人,便取了一小口井水给老妇人喝。由于先前食用了庵摩勒菓的缘故,老妇人喝下的水,味道就如同石蜜般甘甜、可口。才刚喝完一口,意犹未尽的老妇人,便急着向这位汲井水的人说道:「我用我背上装着酥酪的瓦罐,跟你交换一瓦罐的井水如何?」汲井水的人听完,马上取了一瓦罐的井水和老妇人交换背上的酥酪。于是,老妇人便得意的背着这一瓦罐的井水回家了。回到家后,老妇人一心想再喝一口甘甜美味的井水。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菓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的井水,和一般的水一样,不似先前所喝的甘甜、可口。老妇人感到很疑惑,便请了她的亲朋好友来到家中,共饮这罐井水。老妇人的所有亲朋好友在喝了井水之后,都异口同声说:「奇怪,这井水喝起来只有腐败、烂绳及污泥的臭秽之味,恶心又难闻,你为什么要大老远背着这臭污水回来?」老妇人听了之后,不死心的又喝了一口井水,发现味道真的是臭秽、难闻。这时才深感后悔并自责:「我怎么会这么愚痴,用美味的酥酪去换取这一文不值的臭污水?」一切众生、凡夫之人,其实皆是如此。因为愚痴无智慧,不明了精进修行净化身口意三业,能感得未来世功德,却于色受想行识五阴境界,妄执常乐我净四颠倒烦恼,错认这是美好的,就如同以上好酥酪去换取臭秽井水。等到事后,发现这并非真实,才深感后悔而自责,为何要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呢?总在懊悔之时才说:「咄哉我何为,以三业净行,贸易着诸有?如以净好酥,贸彼臭恶水。以食庵摩勒,舌倒不觉味,臭水为甘露。」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十五(八一)》省思学佛要学佛的身、佛的口、佛的心,身口意三业清净,将来就能感得清净庄严的果报。如果只知追求眼前的五欲之乐,而造作种种恶业,如同故事中的妇人,误以为井水甘甜贪图美味,而以本有的酥酪交换,结果却得不偿失,懊悔不已。经云:「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有智之人应勤修十善,清净三业,方能得佛法真实受用,拥有清净自在的人生。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