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百科 | 冬日要暖也要预防低温烫伤

冬 季

WINTER

小心低温烫伤

寒潮即将来袭,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取暖设备,暖宝宝、热水袋、电暖气、电褥子......

准备是很充分,但是小编在这要提醒大家一句,在取暖的同时注意低温烫伤。

一入冬,销量剧增的就是 暖宝宝, 暖手袋等等方便携带的取暖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用不好 会造成烫伤,准确的说是 “低温烫伤”。

人们常说的“烫伤”,也属于烧伤,都指皮肤及其他组织器官因接触高温液体、气体、火焰等发生的创伤,又被称为“热烧伤”。皮肤、皮下组织的热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接触温度和热作用的时间长短。

  • 一般来说, 44 ℃ 热水持续接触 6 小时以上 , 会导致 皮肤的 不可逆损伤 ;

  • 在 44 ℃~51 ℃ 之间的温度作用下, 热作用时间越长,皮肤损伤越严重 ;

  • 温度 高于 51 ℃ 时, 较短的时间接触就可以发生烧伤,甚至是深度烧伤 。

市面上出售的充电式暖手宝、暖脚宝,其实际使用温度平均在 40 ℃~50 ℃ 之间。然而,这“ 不算太高的温度”接触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所谓的“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

短时间接触低温热源,不断流动的血液能够带走热量,从而有效防止热能积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是,如果长时间和热源接触,并且局部组织受压,比如 睡觉时把暖手宝、很烫的热水袋压在脚下、放在身上,局部血流受到阻碍,热能积聚,就会招致损伤。

尤其是 熟睡、瘫痪、麻醉等情况下,贴身使用热水袋、暖手宝保暖, 常常不能立即发现低热带来的皮肤损害,而有些低温烫伤的病患,其实际创面深度可深达肌肉或骨膜——换句话说, 暖手宝把病患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一点点都「烧熟」了!

另外, 老年人因末梢循环不佳,热、痛感觉迟钝,对低温热源不敏感,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 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前面说了,热损伤主要取决于 “接触温度”和 “热作用时间”,抓住了这两个热损伤发生的本质原因,低温烫伤还是很容易预防的。

1、控制热源温度

对体质正常的成年人而言,取暖设备温度可调节的情况下,请将温度设定在 40 ℃ 左右,对于热水袋等温度不好控制的取暖设备,不要直接往里头灌开水,以温热水代替,热水不要灌太满,七成左右即可,使用时外面最好裹一层毛巾。

2、控制接触时间

同一部位连续取暖时间不要超过 2 小时,不要在昏睡或服用安眠、镇静药物后使用取暖设备,更不建议通宵使用电热毯、暖手宝等产品。

3、防止直接接触

无论是何种取暖设备都不要直接接触皮肤,特别是手肘、大腿内侧等皮肤菲薄部位。使用电取暖器时应该保持 50 cm 以上的安全距离。

4、格外留意的人群

老年人、麻醉及瘫痪等肢体痛温觉减退或丧失的病患,家属在帮助其取暖时更应该多加留意,设备温度适当调低,使用时间适当缩短。

5、购买合格产品

另外,选择各式各样的取暖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贪便宜。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