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用棉签掏耳朵?看完保证你再也不敢了
图片来源: Pexels | 撰稿: 六夕夕 | 责编: 铃兰
本文首发在「六知育儿」公众号,关于备孕产后、孩子生病、用药、育儿等一系列母婴问题,你能在「六知育儿」找到专业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
今天,六知育儿给爸爸妈妈们准备了一份见面礼——由专业药师讲授的「儿童选药用药,家长必修课」,原价59.9元的课程,现在限时免费领取!
关注公众号,回复「见面礼」即可免费领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大家好,我是六夕夕。
今年夏天,东京奥运会陪伴着大家。刚刚闭幕的残奥会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逆风前行、 展翅飞翔的运动竞技精神,看着电视屏幕下方的手语解说员,这让六夕夕想到了一位特殊的人——08年北京残奥会的取火使者、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这位热情开朗的女孩儿,在三个月大时,因肺炎注射了庆大霉素,导致了耳聋,彻底失去了听力。
姜馨田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我国0~6岁听障儿童有十几万名,每年新生儿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名,因后天原因导致听力障碍的孩子大比例上升。
不要以为听力受损离自家娃很遥远,其实仔细分析就知道,致病原因并不偏门,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就有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所以,六夕夕今天为各位爸爸妈妈聊聊。
▲图片来源:Pexels
正常听力发展规律是怎样的?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力和言语发育分为几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是0~6岁为儿童期,这是听力言语发展的关键时间。
宝宝出生后的8~10个月,是宝宝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
1岁半左右,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5岁半左右,是宝宝掌握汉语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宝宝在这段时期,大脑发育最迅速,尤其是脑皮质中负责听觉、视觉和语言的区域。
如果宝宝在幼年时听力受损,会直接导致语言发育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受阻。据报道,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2名出现有明确的听力损伤。
▲图片来源:Google
如果早期对听力损伤进行干预,严重的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受阻是可以避免或改善的。所以,早期识别出听力损失,至关重要。
但爸爸妈妈们还需要注意,虽然出现严重的听力受损的几率并不高,但大部分宝宝在青春期前,都曾有过耳部感染相关的暂时性听力损伤的情况。
哪些情况属于听力受损?
根据故障出现的环节不同,我们把听力受损可分为传导性听力损伤、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和混合性听力损伤。
传导性听力损失
这是由外耳或中耳的机械问题引起的,干扰了声音向内耳的传导。
它可以发生在从外耳(耳廓、外耳道)到镫骨足板和卵圆窗的任何位置,如渗出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耵聍嵌塞、耳廓畸形、耳道闭锁或狭窄、耳道穿透性创伤、胆脂瘤、耳硬化症、骨膜穿孔、听骨链固定、颞骨骨折、骨瘤等骨骼疾病等。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这是由影响内耳(例如耳蜗)和/或听神经的损伤、疾病或其他障碍引起的,又分为先天性(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原因)和获得性两大类。
遗传性原因大多是存在多系统或器官损害的综合征,常常出生时就存在听力损害。
非遗传性包括宫内感染、药物或毒素等影响到耳蜗的正常发育,导致畸形。
获得性原因包括早产、感染、高胆红素血症、耳毒素、噪音、外伤和肿瘤等。听力中枢异常包括皮质性耳聋(即与脑损伤相关的耳聋)和中枢听觉处理障碍。
混合性听力损伤则是指以上两种类型听力损伤的组合。
造成听力受损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听力受损的原因千千万,不同年龄的孩子,受损原因不一,下面夕夕好好跟你说说。
异物
最常见的受损原因,来自于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东西。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的原因是——异物,尤其是棉签。
▲图片来源:Pexels
这通常是「掏耳朵」导致的。首先需要说明一下,「掏耳朵」并不是必要的,耵聍是可以自行排出耳道外的。
耵聍栓塞等一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去耳科进行专业处理的,所以呀,爸爸妈妈就别再为宝宝「掏耳朵」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听力受损的原因常见的是游泳相关的损伤,如潜水或游泳期间的头部受压、气压伤、游泳后导致的外耳炎等。
如果孩子游泳时如果有不适,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之后也要关注听力的变化。
中耳炎
中耳炎也是宝宝听力受损的重要原因,这与宝宝咽鼓管发育状态有关系,六夕夕之前有篇关于「中耳炎」的文章,我们曾详细探讨过,咱们再来回顾一下。
中耳炎通常有很长一段病史,表现为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这几种患病情况,在大人看来很容易辨别,但小宝宝们还不太会准确地描述,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多多留心,如果宝宝有夜间睡眠不安、烦躁、抓耳朵的表现,家长们就要开始警惕了。
药物性损伤
药物性听力损伤,是个重灾区,这也是导致手语主持人姜馨田听力障碍的直接原因。
▲图片来源:Pexels
在成长过程中,宝宝的免疫系统也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和完善,这期间避免不了各类的感染,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药物。接下来我们将列举一些存在耳毒性的药物,请爸爸妈妈们在面对这些药物时,心中挂有一丝警惕。
「氨基糖苷类」
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这些药物都具有耳毒性;有些特殊的宝宝存在一些基因突变,即使应用小剂量的氨基糖甙类药物,也有发生耳毒性的倾向。
「化疗药物」
包括顺铂、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氮芥等,在肿瘤患者化疗时,可导致部分儿童听力丧失。
「水杨酸盐」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在高剂量用药过程中,可以引起宝宝听力损害,但停药后,听力是可以恢复的。
「抗疟药物」
如奎宁、氯喹等,用药时可以出现听力损害,用药停止后,听力可恢复。
「利尿剂」
高剂量的利尿剂,如呋塞米,可以导致暂时性听力损害和耳鸣。
对于以上药物,爸爸妈妈们都需要心中有道警戒线,一定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用以上的药物。到了医院,临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宝宝用药。如果无替代方案,也可能会涉及到以上的药物,但一般都会为宝宝做听力评估和监测。
噪音导致
持续暴露在嘈杂的噪音中,是儿童听力损害中最常见的原因。过度的噪音可以直接对耳蜗结构造成机械性损伤,也可因为过度刺激而引起代谢超负荷,或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损害听力细胞的物质。
但爸爸妈妈们请注意,需要区分噪音与音乐,因为其频谱和时间都是不同的,所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安全的。
所以请爸爸妈妈们,让宝宝远离噪音污染,避免听力损害。
重金属导致
重金属如镉、汞和砷,都可能对耳蜗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汞中毒还可以导致听神经传导异常,铅有神经毒性作用。
如果宝宝存在以上重金属的接触或摄入,需要做毒物筛查和听力的评估,及早干预治疗。
听力受损如何治疗呢?
听力损害的治疗,首先是治疗潜在的病因。如反复的急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可行手术放置鼓膜导管;肿瘤及胆脂瘤,可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发育畸形如听骨链固定、外耳道闭锁或外耳道狭窄等可通过手术来修正。
▲图片来源:Pexels
另外很重要的是,可通过助听设备将听力功能放大,进而改善语言训练效果。例如人工耳蜗可以通过刺激耳蜗神经,提供听力支持。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听力异常?
相信爸爸妈妈们还记得宝宝出生后就有「听力筛查」这一项目。
如果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异常,或存在听力损害相关高危因素,定期且全面的听力筛查,是十分必要的。
▲图片来源:Google
现在,部分医院还开展了「耳聋基因」的检测,也是为宝宝的听力保护,加上了一道保险带。
六夕夕再次提醒,有以下情况的爸爸妈妈们,需要额外关注听力的情况:
有家人存在听力损伤的。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超过5日的。
曾应用过呼吸机、因病理性黄疸实行过换血、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和利尿剂的。
曾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患慢性或反复复发中耳炎的。
头部曾有外伤的,尤其是颅底和颞骨骨折的。
存在头颈部畸形的。
存在腺样体肥大等影响咽鼓管功能的疾病的。
长期生活在嘈杂噪音环境中的。
如果存在以上情况,需要关注宝宝在生长发育中的听力反应,如3月内是否对巨大声音有反应,半岁左右是否可自主寻找声源,1岁左右是否可听从指令做动作等。
对于青少年,可直接询问,通过电话通话及电视的音量、与他人对话时的理解情况、多人对话的情况等等进行听力能力的粗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