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科学——谈幼儿的科学教育
游戏的科学
——谈幼儿的科学教育
刘向军
游戏是幼儿教学唯一正确的方式。
幼儿对游戏的渴望,胜于对美食的渴望;幼儿对游戏的渴求,胜于热恋中的男女对于彼此的渴求。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快乐的方式,成长的方式。本质上,游戏是幼儿生存的方式。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等同于剥夺了幼儿生存的权利。
游戏就是玩耍。这是游戏最基本的定义。由此而产生快乐,产生热爱,产生探索,产生幸福。那些在成人看来索然无味的玩耍,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一堆沙子,一团泥巴,一根皮筋,能够让孩子们快乐地忘记了世界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然而,游戏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蕴含了巨大的、无比的、深邃的科学性。正是在游戏中,幼儿才成为幼儿自己,成为独立自主的自己;也正是在游戏中,幼儿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对话。
与幼儿自然的游戏态不尽相同的是,幼儿教育里的游戏具有了浓缩、序列、层级的科学意义。只有在学校教育里,幼儿的游戏才可能拥有了更多科学的意义,当然,幼儿的科学教育也才更多地拥有了游戏的形式。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游戏即科学,科学即游戏。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优化的游戏教育。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名优秀的幼儿老师呢?一个最简单的评判标准:能够熟练地掌握300种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的幼儿游戏。
一个能够带着幼儿进行游戏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一个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人人都快乐的老师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师,一个能让所有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丰富情感、发展智慧的老师就是一个杰出的幼儿老师。
从游戏的科学性来讲,幼儿的游戏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快乐性。快乐性是幼儿游戏的第一准则,它本身就是幼儿教育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游戏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快乐,如果某一游戏不能让幼儿快乐,则与其有不如无。
第二、全员性。儿童天性喜欢活动,喜欢游戏。幼儿园的游戏要能够让每一个幼儿参与其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集体观念,就在这样的游戏中形成。
第三、反复性。儿童对于同一个游戏喜欢千百次地反复。对于成人来讲,这是不堪忍受的痛苦,对于儿童来讲,这却是无穷尽的乐趣。面对一堆沙子,儿童可以快乐地两眼发光,能够从早玩到晚。成人已经忘了这种游戏当年带给自己的乐趣,也常常无法理解这种快乐对于儿童的意义。但是,对于幼儿教育者来说,必须自觉地贯彻这一原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游戏的重复性也是发展幼儿记忆力的极其重要的手段。
第四、沉浸性。幼儿的游戏必须保证原始意义上的游戏,那就是让每个幼儿痛快淋漓地玩耍。这里首先要有充足的时间上的保证。事实上,幼儿教育的全部时间都应该是在游戏,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时间里,还要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地去游戏——每个幼儿都应该是带着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双手,尤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思维参与游戏中的。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幼儿的全部身心浸入其中,并从而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施展,得到了提升。所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元智力培养,这些教育是在最自然的环境中最真实、最全方位地发生着。
第五、层进性。层进性是幼儿游戏教育科学性的重要表征。它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原本就自然地存在着,而在家庭或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幼儿身心发展的层进性立足于自然的发展状态而又自然地得以加速发展,这就是“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特殊意义所在。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幼儿教育的精髓,那就是:科学、有序、精心地设计让所有幼儿在自然、本真的状态下参与的游戏。
换言之,让幼儿游戏就是幼儿教育的真谛,科学地组织幼儿游戏就是幼儿教育的全部奥秘。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