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创作诗歌》指导 习作

GUIDE

导读

今天,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创作诗歌》指导+习作,赶紧收藏起来吧。

第一单元写作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写作指导

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诗歌

单元活动要求:

尝试创作。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意象、句式和节奏等。

活动具体要求:

请拿起笔,自拟题目,创作一首诗。可以发挥想象,借助一些意象,表达你的情思;也可以从下面的“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诗歌创作。

一、适题指导

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人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有时二者还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初学写诗时要注意学习这种写法,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体的形象,借助于对这些形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

写诗还要注意韵律和节奏。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韵律,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作文题目

模仿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致云雀》,以《你___》或《致___ 》为题,创作一首表现形式相近的诗歌。

提示:

1.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情感,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一些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思路指导

审题立意:审清题干,确定主题。可以从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事物入手,所写主题可以是赞美繁荣富强的祖国、美丽的家乡.....

选取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借助小鸟、蝴蝶、蒲公英、小草等具体的意象来抒发感情。

运用修辞:诗歌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强化诗歌的感情,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复等。

课本上“技巧点拨”

怎样写诗

诗歌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意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乌”这一意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结尾处则以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强烈而深沉的爱。初学写诗时要注意学习这种写法,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体的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来抒发情感。

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券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写诗还要注意节奏。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和节奏,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校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期朗上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圆、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写作辅导:一首诗的诞生

中小学生如何写新诗(节选,有改动)

作者:祁人

一、为什么要学习创作诗歌

在中小学生阶段,倡导对于诗的欣赏与写作,尤其引导中小学生对于新诗(现代诗)的兴趣,既无愧于诗歌王国的美誉,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也有利于中小学生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上,建构现代人健康的人格与人生理念。

首先,诗所包含的丰富饱满的情感内容,可以使人获得高雅的人生情趣。多读诗,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灵,培养自我的情感世界与健康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原动力。

其次,诗的优美意境可以培养现代人对自然审美的向往,从而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在学生们疲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之外,如果还能够沉浸在诗意的情怀中,哪怕只是临时而短暂的,也会使之感受到生命的另一层面而使人生充满趣味。山水审美虽然不是生活的主调与生命的全部,但却是人生的精神驿站与心灵的温馨家园。

第三,在学习诗歌的写作与欣赏中,尤其当代新诗所包含的多元价值取向,可以为中小学生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使人格更富于弹性与立体感。在当今现代社会中,竞争的环境使人具备了更为强烈的进取意识,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造成了心灵的扭曲与人格的畸形。读诗,可以提高自我的人生境界,增强人生的自信,从而在得意时珍惜机会,用进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失意时也不气馁,将其作为难得的休息享乐机会,在心理上作出必要的调整,为以后的人生进取积蓄能量。

因此,在建构现代健康人格的过程中,诗可以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巨大作用,诗美的熏陶可以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广的生命空间,可以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使生命更为充实和富有意义。

二、什么是新诗,新诗的由来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是主张“劳动创造”论的,他说:原始人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才渐渐地发出声来,比如大家抬木头都觉吃力,其中某一人发出一声“杭育杭育”来,于是大家跟着“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下来了,这就是文学。

鲁迅先生关于诗的定义是别致而又深刻的,他说,诗是醒过来的人发出的真声音!

我理解并深信鲁迅先生这句话。

记得二十多年前,在我的青年时代,大约是1987年的农历大年三十,我在老家四川荣县吃过年饭后,就和朋友一行三人坐车到达峨眉山下,相约开始登峨眉山。我们原本是去赏雪的,在山下碰见一批游客,说山上没雪;当爬到清音阁时,又有游客说没见到雪,他们并没到山顶就返回了。听说没雪,同行的两位伙伴打退堂鼓要返回,不愿意再登山了。但我却想爬到山顶看个究竟,于是一个人在夜里坚持到达了山顶。

当我到达峨眉山的最高处金顶,见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心情是激动万分的。那年的正月初一,我是在峨眉山的金顶上度过的。山顶上的人不多,除了我,还有七八个来内陆旅游的香港大学生。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曾写下了一首小诗,题为《娥眉冬天的童话》。那时,我便第一次或多或少地体味到了鲁迅先生所言“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在我的诗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当夜风拂过山顶
我看见窗外那雪白的世界
仿佛听见黎明的音符
召唤我走向神圣的境界
虽然黑暗还没有离去
但在这雪白的世界
我知道万物都还在沉睡
只有我站在光辉的金顶

我想,这首小诗,就是身处于那个宁静的世界里,源自我的灵魂深处冒出来的“真声音”,那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完全融入大自然的真切的心理感受。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解放初期战争年代的局限,诗的概念被界定为“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样式”,但过分强调了诗的功利性。

国外关于诗的定义,正如前所述,亚里士多德的认为“诗是叙述或然之事及表现普遍的”,他主张“摹仿”,认为诗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再现。

英国诗人雪莱认为“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应当说,古今中外不同的诗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诗的定义各有阐述,一千个诗人就有一千种解释。从我的诗歌创作实践而言,我体会到:诗,是一种表达人类心灵世界的爱与美好等崇高情感的文学样式,它的本质是抒情性。抒发的是对世界的爱,对于世间万物的赞美与祝福。

诗首先表现出个体的人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不同的诗人站在各自不同的生活位置,对于生活的感受就会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一声欢笑是诗,一滴泪珠也是诗。而诗对于诗人来说,流在血管里是血液,而一旦流出体外,书写在纸上也就成了诗。

如果让我给诗下一个定义,我会说,诗是美的代名词,是抒发人的心灵世界对于美的崇尚、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文学样式。

新诗是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胡适《尝试集》为标志性,区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三、诗人必备的一些条件、素质与能力

既然诗的本质属性是抒情,其抒情自然是离不开“人”这个抒情主体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诗人”,因为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感情,有理智、能观察社会与生活,体味人生,只要他经历过酸甜苦乐,都有自己对生活的观点、看法和感受,他就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他也就有了成为诗人的“原动力”。当然,这并不能说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这似乎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哲学命题。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首先在于有无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个经历的丰富并不与年龄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和时间无关,比方说一个80岁的老太太一生从没有离开过生活的村子,她同一个走遍了大江南北的40岁的人相比,她的生活时间要长,但在空间上的人生经历显然不比后者丰富。而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还不够,还要看其是否具有诗人气质,是否掌握了一般的诗歌创作技巧,比如灵感、想象力、观察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等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有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的最佳条件。

当然,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讲,诗是诗人的存在形式——在成为诗人之前,他的生命的表现形式就已经是一首诗了。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他的生命必定是向这个世界展示着自己的胸襟与感情,他以一颗赤诚的心,激励并感动着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读者,从而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

关于诗人,上述阐释,还远远不够。有了上述最基本的条件,作为诗人,还应具备必要的素质,它至少包涵以下几个方面:

1.品格。指一个人的品行与人格。一个人的高尚品格,又包括:

(1)心正:指为人的光明正大、心地善良,富于正义感;

(2)世界观:能正确地观察与体味世界,才有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才能高瞻远瞩,站在历史发展潮流的前列。

(3)胆量与勇气:要敢于说话,才能说真话,说实话,也才能表现出英雄气概:比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种英雄气概,是懦夫与贱骨头所不具备的。

(4)志向与毅力:如果说选择了做诗人,就是选择一种人生,倘若没有远大的志向与坚韧的毅力,耐不住寂寞,是很容易就退出诗人队伍的。

2.学识。指一个诗人应该有着渊博的知识积累。

丰厚的知识积累,如土地一样,积累了肥厚的土壤,春雷一动,便万物竞发。诗人有了这样的条件,创作才能做到表情达意不留痕迹。事实上,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诗人,无一不是学识渊博者。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韩愈、王安石、欧阳修、陆游,都是大学者,郭沫若、闻一多、朱自清、何其芳,也是。国外,诗人歌德,不仅作过军事、交通、财务工作,而且研究过解剖学、植物学、物理学、矿物学、气象学,出版过《植物变态学》和《色彩学》,可见知识的渊博。诗人席勒既是诗人,又是历史学教授,又是美学家。而诗人雪莱是哲学家,还研究化学、电学、天文学。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影响了全世界,但他本人既是剧作家,又是导演,而且还做过演员。所有这些诗人,都有着雄厚的学识基础,所以,他们的诗歌作品才能深厚和具有高度。

3.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指诗人平时应该培养成的习惯与修养,要善于深入生活,善于欣赏艺术等等。

4.具备一定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观察和描绘的能力;感受的能力;沉思的能力;想象与幻想的能力;虚构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5.诗人要具备有一定的天赋:清代学者徐增在《而奄诗话》中说:“诗总离不开才。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就我的理解来说,李白是天才,因为他的诗气势磅礴,冲破了“人性”的拘束,将人的性灵发挥到极至,所以他的浪漫主义作品气韵冲霄而达“天人合一”的境界与高度,我们读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气派,顿生景仰之情,因此,我们读李白是一种抬头仰望的心境;

说杜甫是地才,他的诗主要以格律取胜,因为他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反映的是大地上的人间悲剧,与老百姓的距离最为亲近,所以,我们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亲切而敬重的心情;

天才与地才,难分伯仲,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天何以相对?可以说二者都是以情制胜,豪情感天与真情动地,都是千年难求之才。

至于人才,像王维一样的俗称才子,自古至今就不乏其人了。大凡人才或曰才子,其特点是:大多精通多种艺术才能,且能够融汇贯通,因为自恃有才而个人生活都是极为潇洒自在的。所以,才子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多是以自身修养和行为独特取胜。

天才、地才与人才都有才,但各有特点。但徐增又说:“诗本乎才,而又贵乎全才。才全者能总一切法,能运千均笔故也。夫才有情、有气,有思、有调,有力、有略、有量、有律、有致、有格。”他把诗人的才分为10个方面,具备了这十点,就是全才。

天才、地才与人才尚需天赋,已经难得了,而全才,古往今来恐不可求。

以上这些,都是作为诗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素质与能力。

关于诗人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可由唐伯虎(唐寅)的故事中得见一斑。

江南才子唐寅,又名唐伯虎,他不仅擅长作画,而且书法诗词都是极佳的,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有一本唐伯虎手书的诗词书法集《唐寅落花诗册》。唐伯虎一生清高孤傲,向来蔑视权贵。一次,一个地方官为自家老太太祝寿,为附庸风雅便邀请唐伯虎出席。唐伯虎本人并不愿参加出席,但又碍于父亲的面子不得不去应付。在席间,主人请唐伯虎作诗祝寿,唐伯虎一心要捉弄主人,于是应声而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话语一出,就语惊四座,没等主人反映过来,唐的第二句就出口了:“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在座的都叫好;紧接着,第三句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四下里鸦雀无声,可把主人吓着了,唐伯虎一心要给主人难堪,故意冥思片刻,见那地方官的脸色由白变青涨得紫红,十分可笑,唐伯虎最后才慢慢道出一句“盗得蟠桃奉母亲”。这四句一出,赢得满堂喝彩,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可以说既表现了唐伯虎的诗才,也反映出唐伯虎的艺术素养来,如果他没有这些素质,就不可能拥有驾驭主题的能力。

四、新诗的创作过程

作为抒情主体的“人”,上升为诗人,必定要经历以下的过程:

1.情绪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许多事情,这许多的人生经历使我们或欢喜、或快乐,或痛苦,或愤怒,或忧愁……这些情绪总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所以说我们每时每刻的情绪都在波动,正是这些波动的情绪令人有了某种沟通的欲望,促使人们产生不可遏止的冲动——而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总是在不停地流动之中,会碰到礁石,会卷起旋涡,会激起浪花……它的流动就像人的情绪,证明着生命的存在。这是诗的动力。

台湾已故女作家琼瑶,对自己的一生曾经作了一个总结和回顾,她说:“爱”,是她人生的哲学,是她把握人生和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爱是生命给予她最宝贵的礼物,所以,爱,是永恒不朽的。尽管爱不可捉摸,但琼瑶曾在诗中这样写到:

我曾经深深的爱过,
所以知道爱是什么
它来时你根本不知道,
知道时已被牢牢捕捉!
我曾经深深的失恋过,
所以知道失恋是什么,
它来时你根本不知道,
知道时已经无可奈何。

琼瑶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生活的方向人们可能难以把握,但是,人们可以把握心灵的方向,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做的过程中和心灵的感受方式。对于琼瑶来说,生命的每个细胞都涌动着爱的情绪,琼瑶内心深处千丝万缕的爱的情绪,一直左右着她的人生,印证着她生命的存在。

2.灵感

好比诗的导火线。灵感这东西,没有一个统一的界说。艾青说:“灵感是诗的受孕”。它正是诗人因了情绪的冲动,而有着强烈的交流渴望,使主体的人,在与某一事物的对话中,于瞬间觉到的理性的认知。所以说,灵感是建立在生命的存在,是建立在情绪之上的升华。

从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诗歌《秋》中,可以知道他是怎样得来灵感的:

我常常忘记世界——在甜蜜的静谧中,
幻想使我安眠。这时诗歌开始复苏;
灵魂洋溢着抒情的激动,
它颤抖,响动,探索,像在梦中,
最终倾泻出自由的表现来——
一群无形的客人朝我奔来,
是往日的相识,是我幻想的果实。
于是思想在脑中奔腾、澎湃,
轻妙的旋律迎面涌来。
于是手忙着抓笔,笔忙着就纸,
刹那间——诗句就源源不断地涌出……

灵感的产生,可能通过任何一种信息的传递而触发,也可能通过物象的刺激而触发。所以说,灵感是突发性的。当然,灵感同样来自于诗人生活的积累,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生活的积累越多,感受越丰富,就越能产生质的飞跃,越能引发灵感的产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曾经写过一首《鼓楼上空的鸟儿》:

鼓楼上空的鸟儿
你这个迷失方向的孩子
如此跌跌撞撞地进入我的眼里
你那忧郁的盘旋
划伤了一位行人的心
鼓楼上空的鸟儿
你翅膀下面的这座城市
没有树枝没有草坪
没有你的栖身之地
你回家的情景,此刻就要
写进我的诗里
愿你美丽的羽毛
别被风雨淋湿
鼓楼上空的鸟儿
你低头瞧见的这个行人
也是一位匆匆游子
在这座城市的天空和大地上
与你有着相同的经历
现在,黄昏就要来临
游子的心多么渴望飞翔
就让你的翅膀
把我的心带上
鼓楼上空的鸟儿
白昼即逝夜晚降临
请将最后的一抹黄昏
连同这座城市的倒影
扔给背后的黑夜
这首诗的灵感就来自于一个黄昏的景象。

那时,我居住在北京西城区北二环的旧鼓楼大街,单位办公室还在沙滩文化部的大院里。平常我有个习惯,不太喜欢挤公共汽车,但又忌讳骑单车——因为十多岁学单车时第一天上路就撞了车,从此就有一种心理负担,对单车敬而远之了。由于单位不用坐班,所以我一般一三五去处理一些事务。大多时候,我是上午十点左右从旧鼓楼大街步行出发,依次穿过钟鼓楼、地安门,然后是景山公园东门,最后到文化部大院,路程大约需要三四十分钟的时间。所以,在旧鼓楼大街到沙滩那条平平常常的路上,从1997到1999,我来来回回走了近三个年头。

那是1999年中秋节前的一个下午,在黄昏来临之前,我背着包从沙滩下班往回走,也许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那一天感觉路似乎很漫长,一路上总感觉心中有一种情绪在涌动,却难以言表,找不到爆发口,所以习惯性地自个儿只顾低头缓缓走路。地安门十字路口,是绿灯,过了,到鼓楼则是个丁字路口,当我走到鼓楼时,是红灯,在等候绿灯的时候,开始挂起风来,天也暗淡了,感觉似乎要下雨,我正考虑是不是带一点蔬菜回家去——熟悉那一带的朋友应该知道,那儿有个钟楼湾菜市场——(印象中作家刘心武有篇小说就是以《钟鼓楼》为背景创作的)。在等待绿灯还没拿定主意是否买菜的时候,就在这一会儿,我听到一声鸟儿的叫声,一声凄厉而悠扬的鸟鸣一下子穿透了我的灵魂,令我的心头不由得一震,我猛地抬头,望见天空中一只鸟儿正在盘旋——这种震撼来自内心,而且也表现在肌肤上,感觉到全身的皮肤紧蹦,甚至连毛孔都站立起来了。我想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情形的紧张——也许,震撼人们的可能会是兴奋,也可能是恐惧——但在那个黄昏,那一声鸟叫,震撼我的却是灵感:于是,一幅思乡情节在脑海中迅速地展开:鸟儿的盘旋与鸣叫,像一根针线,将中秋、黄昏、风雨、游子、思乡等种种意象与情景贯穿一体,一首《鼓楼上空的鸟儿》就这样产生了。正如普希金所描述的,当灵感来了,手迅速地抓着笔,笔就着纸,诗句便呼之即来……

那一天,当我蹲在鼓楼城墙下写完最后一行诗句,黄昏已经离开了大地,夜幕笼罩了天空,但我的心情舒畅极了,有一种天宽地阔的壮美和潇洒。

应该说,《鼓楼上空的鸟儿》的灵感来自于鸟儿的叫声与盘旋,但它只是导火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有着这种游子生涯的真切体验。

3.想象

有了灵感之后,接下来,需要借助于想象——它是一种产生在灵感之上,所达到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的飞跃。

因为诗所表现的生活,加入了诗人强烈的感情作用,具有主观性,所以,想象物总是随着主观色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或变异的。例如: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中间,诗人将“我”比喻成“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等,而“我”为什么会成为上述这些“老水车”或者“矿灯”等呢,这就是诗人的感情作用于想象,使诗的表现对象发生“变异”的结果。

而诗人的感情作用,使诗的想象在反映物象时的变异是多种的:形变、质变、理变、意变乃至时空的变化和主观物的易位。

比如艾青的诗《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在艾青的诗中,礁石被想象为英雄,是哪怕风吹浪打也威武不屈,纵使惊涛骇浪也巍然屹立的英雄形象。所以,我们常常说,诗歌是诗人的主观情趣与客观生活和谐统一的产物。而没有这些想象,主观的情志与客观生活,就无从和谐地统一。下面是我的一首《写在长城》:

走上去
同千年的岁月共枕
太阳是永恒的
照耀着远古和当代
两段不同的历史
每一个早晨
每一个黄昏
依着城墙侧耳倾听
历史和现实
都在同一轮阳光下
促膝谈心

如果有了喷薄的情绪和感情,也找到了灵感,但是没有想象,诗也就折断了翅膀。又如,我的一首小诗《弯月》,也是来自于想象的结果:

亲爱的,瞧天上
一轮弯月
一半是我
一半是你
还要等到那天么
等到十五中秋
咱们面对面,悄悄地
把脸挨拢

4.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加工提炼后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而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诗人对于主题的把握,既高于生活而又亲近生活的情景融合的艺术境界。(这是飞翔的高度)

《鸽  子》
你赠我的这只鸽子
很乖
我常常闭上眼睛
听它咕咕叫唤
总是,每次你一转身
它便随你飞去了
我只能睁开眼睛
唤你
带它一起回来

当诗歌产生前,意与境是完全分离的,意是诗人的主观意志,境是诗人即将在诗中表现的客观物的组合,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物。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如果将意与境分开,就是枝头与红杏两个景物,毫无诗意,但是诗人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一旦与之汇合,作为“意”的诗人的主观情绪借助“境”的载体便构成了一个艺术整体,自然天成,十分鲜活。

5.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诗歌的语言,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高度情化的语言

指描写的对象发生变异,主要通过拟人、拟物、象征、比喻、夸张、双关等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来实现:

比如徐志摩的诗《沙杨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杨娜拉!

这首诗里,徐志摩是把日本女郎拟物化了,因为这种异化,将其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也有过很多动情的情形,从自己曾经走过的平平淡淡的人生脚印中,迸发出诗意来,默默地在感动着自己,并由此使自己的人生赋予一种使命和勇气。当我回忆自己的童年,记起起  四、五岁时在乡下外婆家发生的一些情景,我曾经非常动情地写过一组小诗《童年的歌》,比如下面这首《心有千千结》,就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官司草打成一节一节的
我们都装作使劲儿的样子
使了好大的劲儿哟
也扯不断一根官司草
定不了输赢
你骗我我骗你
谁也不愿用力拉
怕扯断了心底
那一点纯真的希冀
那场官司没有打下去
好多年后我才发现
官司打到了心底
如今官司草早已枯萎
当年的小姑娘也不知音讯
但那场官司,在心里
打成了千千结
多少年来
萦绕在梦的边缘
百转千回……

现在想来,这样的回忆真是一剂良药,让原本美好的更加美好,也让曾经的苦难也开出艳丽的花朵。而美好的瞬间,使自己常常可以发现并感慨:哦,生命之中,原本有如此这般的可亲可恋的时刻,那一个一个的瞬间,其实就是永恒!我会发现:原来自己走过的脚印里,还有这么些闪亮的时光!当我用一根回忆的金线将一个个闪亮的时光一一串起,看哦,多么美好的从前与往昔,便不禁会为自己所感动!当胸怀这样一串珍珠、这样一分感动时,不经意间已经悄然为自己现在乃至未来那可能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赋予了一种诗意?——这也许就是作为诗人的可贵之处,通过一种诗意的展现,无形之中就完成了一次诗意的旅行。这样的诗意,在感动自己内心的同时,写成文字就感动了周遭世界,也就感动了现实生活,同时,也就创造了一种诗意的空间,营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诗意氛围,从而为心灵找到栖息之地,使我们的灵魂从此不再魂不守舍。

(2)高度美化的语言

刚才说过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就体现了这个着色与化静为动的特点。

(3)高容量的语言

指语言的丰富、精粹、多义:

比如,朦胧诗人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全诗仅有两行,容量却极大,留给读者的思索余地却很大。

青年时代初学写诗时,我也学写过一些精短的习作,比如下面这两首小诗,就是在学习一种高容量语言的运用:

《流 星》
不甘心于自己的命短
即便瞬间
也要坚定地冲击黑暗
《露 珠》
你是太阳的情人
只有光明
才配把你带走

6.构思

构思是诗人对主题、形象、意境、语言、形式、表现方法等进行的全面的具体统筹安排,是对一首诗所进行的空间上的全面的设计(也就是过程)。(诗的生产程序)

在这里,我有一首题为《明天》的诗,大体可以看出我写作的思路来:

明天是一种象征
永远昭示我们
活下去的勇气
明天是人生的下一站
是一种内在联系
于前方频频致意
明天是彼岸
朦胧或清晰
保持一定的距离
永远在水一方
明天是你走后
与归来之间
我殷切的期待
明天是一个日子
明天挂在日历上
明天伸手可及
当我们沉浸在睡梦中时
明天已睁大眼睛
召示我们
醒来

7.从“人”而“诗”再到“诗人”的升华

从一首诗的诞生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给诗人下一个宽泛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了丰富的人生积累,抑制不止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用高度概括的、充满真情的语言与形式来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热爱,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诗人。所以我们说,诗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诗人是站在现实的高度上抒情的。

通过一首诗的创作过程,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也由此演变和升华为诗人:

人 → 情绪 → 灵感 → 想象 → 意境 → 构思 → 语言 →形式 → 诗 → 诗人→(回归于)人

诗人不在于说些什么,而在于怎么说。为什么一首好诗能让人欣喜?因为,当一个人的感情找到了思想,而思想找到了文字,所以,他的感情就能被一片绿叶、一朵小花、一滴露水、一颗星星而忘形。

事实上,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诗意就像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金子,它像一盏温暖的油灯照亮着我们的灵魂,培养我们直面现实世界的勇气和信心;诗意更是一面镜子,它使我们看清生活的本质与意义,从而反观我们的内心,在高贵纯净的精神世界里寻找爱与幸福、尊严与希望、从容与宁静。

五、中小学生初学新诗的诀窍

1.在主题方面

初学写诗,在选题上不应求大,表达的内容也可以浅显和直白一些,不宜刻意追求思想的深刻。诸如春天、大地、太阳、星星,甚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是关注点,而且也较为适合初学写诗的抒情对象的。

《农家杂诗》
田事忙了,
去也是月,
回也是月。

小学生可以从写儿歌开始,以星星、太阳、写花草、虫鱼为内容,学写简单的两三句,就可以了。

下面的小诗,就是我最初的几首习作:

《萤火虫》
自己摸黑走
把光亮留在身后
《藤》
不住地往前伸着腰
无暇顾忌风的嘲笑
因为它知道
脚踏实地才是生命的轨道
比如:下面这一首歌谣就是很有韵味的儿歌: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头尖。
又比如:孩子们常挂口中的童谣:
天上的星,
亮晶晶,
青石板上钉丁丁。

以上这两首小诗,读起来很有些稚拙,也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技巧,但却是发自童心的、天生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诗意的描摹。而这些就是真正的诗歌。因此,小学生学习写新诗,能做到写出三五句,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明白,就非常好了。

在初中阶段学习新诗,可以先从理解、欣赏新诗入手,多阅读多朗诵一些优秀的新诗作品,就会从中领会与掌握一些创作的方法,凭借这些方法就能打开一个新诗的世界。

2.在篇幅方面

初学写新诗,可以两行、三行为起点,然后往数行或十几行、二十几行的篇幅发展,不要追求篇幅过长。可以先选定一个题目,在写好三五行后,以同样的题目再试着写一首十几行的诗,之后,可以再以同样的题目写上二十几行或更长篇幅,由此慢慢地延展开去。自然会有所心得,找到下笔的感觉。

以下,也是我练习新诗的几首习作:

《无花果》
没有鲜花的陪伴
你不感到孤独么
只一心一意丰硕
《向日葵》
自从出生之日起
就把一切献给了光明
它牢记妈妈的话语
不能把空虚留给后人

3.在语言方面

在语言表达方面,既需要丰富多彩的词汇,又要做到言简意赅;用词要洗练,明快,朗朗上口,不要晦涩、难懂;既要有生活的气息,也可尝试将一些新的词汇植入诗句之中,以增强诗歌的现代感。

在用词上,适当注意语言的色彩感,注意语言的音乐美,营造一首新诗的内在的节奏。

比如,我下面的一首小诗《在这片静静地林子》,语言是直白和浅显易懂的,但又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在贯穿于全诗,读起来也就朗朗上口了:

在这片静静的林子
洒满了落日的余晖
虚伪和阴谋已经灭绝
这世界空气多么纯净
在这片静静的林子
长满了绿色的草茵
枯黄的季节一去不回
绿色的生命充满永恒
在这片静静的林子
几只蝶儿追逐嬉戏
小草小花窃窃私语
绿叶想着自己心事
在这片静静的林子
我吹一支悠悠的竹笛
拨动你心跳的频率
等待黄昏过后的天明

其实,中小学生在通过学写新诗的过程中,要体会和懂得热爱我们的母语——中国的汉字,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现代汉语运用技巧。

4.在情感方面

初学新诗,中小学生应该在情调上追求积极健康的情愫,不过早地“谈情说爱”,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大眼界、大格局、大情怀的思维方式,宏观视觉,微观入笔,从而培养自己的博爱情怀。

中小学阶段正是最美好的青少年时代,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有着许许多多感动着我们的细节,许多的人和事都可以入诗,成为我们抒情的内容。比如,我的一首《那时》:

那时
你小
我也小
小雨下起的时候
我们仰着脸望天
说  天哭了
我擦你的眼角
你擦我的眼角
脸上全都湿漉漉的
我说你哭了
你却说我哭了

我也曾学着写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新诗。如以下的《冰心》和《艾青》:

《冰  心》
天上有无数的星星
我却拥有《繁星》
在日渐衰老的容颜里
有一片冰心
温馨我的生命
是她不老的童心
《艾  青》
诗人住在胡同里
胡同里住着艾青
东四十三条的狭窄
挡不住诗人的伟岸与正直
走进艾青的庭院
诗人的灵魂
就像正襟危坐的四合院
背靠祖国
胸怀世界

总之,中小学生从理解、欣赏新诗到学写新诗,有一个入门和逐步提高的过程。随着年岁的成长,随着知识积累的深厚,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自然会逐渐破译新诗的“密码”,掌握一定的创作技巧,从而抵达创作的彼岸。

可以想见,假如在中小学时期,从少年时代开始热爱上新诗,培养自己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崇尚诗意的世界,那么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上,就会生活在诗意之中,拥有美好的人生,并由此获得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2011年4月13日于北京

(0)

相关推荐

  • 【东方诗苑】张治国‖如何写好诗?(诗论)

    [编者按]有人说写诗的天赋,不是谁都可以写的.尽管如此,即使你有天赋如果你不去开发,相信也不会写出好的作品.相反,即使没有写诗的天赋,如果你勤奋好学也会写出一篇不错的诗篇.请大家欣赏张治国老师的相关论 ...

  • 诗情与灵感:关于诗歌的鉴赏和写作

    编者按:最近,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老教授吕家乡先生精心照顾其患病女儿的非凡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实际上,他既以88岁高龄诠释了舐犊之情深,又以88岁高龄彰显了学者之风范. 本公众号特推送吕家乡 ...

  • 大家评论在线||马启代:明杰诗歌印象

    从似水流年里剪贴出爱的音符 --明杰诗歌印象 文/马启代 每翻过一页命运的书页 我都吸收流逝的声音-- --明杰<欣慰生活> 这是我在阅读中随便摘取的两行诗.捷克诗人杨·斯卡采尔说:&qu ...

  • 诗的写作课一一意象的帝国

    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 黄梵,诗人,小说家,副教授,已出版<第十一诫><浮色><南京哀歌><月亮已失眠><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先 ...

  • 发现是属于科学的特权,诗歌是唯一不被发现“玷污”的神秘之所

    诗的真相--<诗的写作课>创作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21 03:45[光明书话]作者:黄梵(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诗人.小说家)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 ...

  • 剑舞飞花笔走龙‖读高国柱诗集‖《书剑情怀》

    高国柱诗集<书剑情怀> 诗书客 剑舞飞花笔走龙 --读高国柱诗集<书剑情怀> 文:赵鹏飞 挑灯看剑诗书客,梦里灯花落长安. 捧读高国柱先生即将付梓的诗集<书剑情怀> ...

  • 第5次凉都诗会┃诗意的(地)表达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都诗会05期(总第208期) 第5次"凉都诗会":诗意的(地)表达   想要表达什么?如何表现出来?别人的解读,和自己想要表达的会一致吗? 2021年7月31 ...

  • 15. 机器人的心事,科幻的诗意

    导语 写诗是人类的专权吗?树木可以写诗吗?动物呢,机器人呢?当机器人写诗时,它们也像人类那样满腹心事吗?这一集就来听听微软人工智能诗人小冰的<到了你我撒手的时候>,了解一下机器人的诗意. ...

  • 0747期雪儿飘零微刊:叶智佳|诗论

    诗论   文-叶智佳 新诗也称现代诗,它以行节为结构,诗人借这特殊文体--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人生,也对世界充满幻想和愿望. 多年来,我读过一些诗歌,比较喜欢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戴望舒的诗,还有 ...

  •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知识点、导学案

    知识点 导学案 写作 尝试创作 [目标导航] 1.学习创作诗歌,符合诗歌的格式样式,句子要押韵,富有节奏感. 2.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3.意象明确,情感健康,主旨明确.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 ...

  •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习作指导

    习作指导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1.审读要义,确定角度.文章限制人称和表现对象,即以"我"的视角来写.写"我"的成长经历等. 2.搜集资料,选 ...

  • 部编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 ...

  •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指导 习作5篇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统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微课堂 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 七上 | ☞ 八上 | ☞ 九上 ☞ 七下| ☞ 八下 | ☞ 九下 GUIDE 导读 今天,老师为大家整理 ...

  •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作文指导5篇,开学必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预习要点 第1课<春> 知识要点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 ...

  • 九上历史第一单元重要简答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古代文明是?产生于何时?该国在天文学和文字方面的成就分别是? 名称:古埃及文明 时间:公元前3500年 成就:太阳历. ...

  • 九上道法第一单元简答题

    九上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一句话必背]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中国的腾飞证明,改 ...

  • 九上道法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考点1 改革开放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 ...

  •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写作 学习扩写 1.学会在原文基础之上扩写的方法.(重点) 2.找准扩写点.(重点)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的习作常要求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要做到这个,扩写就是一项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