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诚实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邓稼先写给杨振宁的信 

2021年9月22日是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一百岁生日。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向这位百岁老人致敬。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研讨会上追忆往昔,谈到了1971年第一次回中国访问时邓稼先给他写的一封信。1950年自美归国的邓稼先在这封信中对杨振宁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杨振宁当时并不知道他这位西南联大的老同学正在青海“改造”。杨振宁向有关方面提出想见邓稼先,邓稼先得以从青海回到北京。杨振宁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及,自己当时对中国的情况很不了解。在百岁生日之际回忆这段往事,他说,“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跟你说,我是后50年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会满意。”

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学术成就与地位不必再多赞誉。科学史不会说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杨振宁与邓稼先两位科学家在不同年代里的书信交往,这些雪泥鸿爪、思想点滴,反映了他们如何为人与怎样处事,是极有趣的人文话题。考察科学家的自述与回忆,诚实是一个关键词。诚实是一种珍贵的人文精神。

杨振宁与邓稼先1971年的书信只是一端,他还有不少记述自己1970年代前后心迹的文章。这些文章清新坦诚,十分动人。1957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1961年才开始着手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在1961年肯尼迪就职典礼上,诗人佛洛斯特朗诵了《毫无保留的奉献》。杨振宁听到这首诗备受触动,决定加入美国国籍,因为诗里有下面这样几句话。

“我们拥有的,尚未拥有我们,是不再拥有我们的拥有我们。有种我们不愿奉献的东西曾让我们软弱。我们终于发现,我们不愿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而献出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于是从毫无保留的奉献中得到救赎。”

杨振宁最终在1964年加入美籍,此前他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1960年代杨振宁曾与天涯睽违的双亲在日内瓦会过两次面。杨振宁回忆,1962年,当父亲列举国内的各种好,试图说服他回国时,母亲打断了父亲的话,“你不要专讲这些,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站队排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有什么好?”父亲气得摔门而去。

这些记述不避亲讳,其间有父子亲情的龃龉,有时代天涯的暌隔,有趋利避害的考量,是最真实的历史。杨振宁是一位很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家,他评价爱因斯坦、波尔的散文写得好,“秋水文章不染尘”。同样,我们用诚实这个关键词去检索杨振宁与邓稼先的书信,才能看清楚这些雪泥鸿爪之下真实的历史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