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临其境 - 南太平洋岛民六日蛰伏记 (下)

Day 4-5:维系 – Cash Cash Cash

来岛第四天,维系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最先关注的一般总是美食。在这里,点评终于“失位”,搜索结果显示“暂未开通”。沿途打量加上逐家探访是原始但有效的方式。岛上貌似并没有真正的主流。有的餐厅主打牛扒三明治,也有几家门口挂出硕大个寿司标志。最让我们雀跃的还是那些提供纯正白米饭作为配餐主食的,一碟上来几乎就是升级版中式盖浇饭。

主要商业街总长不过千米,看规模就相当于个镇级别的主干道。马路两边商户包括服装店餐厅租车铺小型超市还有药房,可谓一应俱全。最大的卖场就在商业街尽头,正对机场出口。这里有亚洲方便面供应,不过生鲜方面就捉襟见肘了。全岛物资基本依赖大型货船运送,即使在这个最大型的卖场每天也未必都能挑选到标准版光鲜亮丽的蔬果。

消费价格当然不菲。餐厅吃饭,人均两万智利比索,堪称准瑞士行情。超市里采购,物价也足以让来自欧元区的访客乍舌。记得有张收银条上面列了果汁咖啡鸡蛋等四件商品,相应标价一万两千比索(人民币120元)。不过比那离奇物价更要命的是,岛上盛行现金消费,信用卡支付处处受阻。至于那个标榜先进的阿李pay,更是无影无踪。

几个银行网点于是乎成为游客们频频光顾的场所,需求几乎清一色为提取cash。绑定信用卡的移动付款时代,预支是常态。我们往往无需在嘟嘟那一刻太过瞻前顾后。突然切回纯现金流通世界,如何预估并安排合理提取数量便成为个需要迅速重拾的课题。不想每天往返银行,只能在夜幕降临后开启算账模式。仿佛一个轮回,我和我记忆中的外婆一样,夜深人静时拿出手机,如同当年那支笔,记录下白天的支出,然后再给一个明天的框算。

近年来的高歌猛进,让我们每每总迫切与传统标签割席。然而喧嚣过后是否应该静静考虑下,为了维系松弛有度的生活我们如何作出适度坚守?

PS:  智利比索与人民币尚不能直接兑换。岛上银行仅接受欧元或美金来兑换比索现金。

Day 6:惜别 – 护送那抹斜阳

蛰伏在复活节岛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你可以选择足不出户潜心听涛,也可以背包出门绕着随处可见的峭壁徒步一番。岛上四处零星散布的Moai石像仿佛一名名忠实的护卫兵,为每位行者标出极其准确的定位和指向。偶尔遇见的汪星人,在得到面包的分享后更会一路欢蹦着与你同行,给这段徒步更添几分跳跃感。

当然,绝大多数访客最心驰神往的还是色彩感爆裂的日出和日落。四周环海,最近的岛屿也在2000公里开外。如此隔绝的一块陆地完全就是个空间感十足的超级舞台。东端的Tongariki是和十五尊石像相伴迎接日出的最佳去处;而西南侧的Tahai则是公认的落日秀主舞台。

和颇具末世苍凉感的东区不同,岛民们在西区还是精心打造了一道落日观赏风景线。大片大片的海滨园林,仿造石像和游乐设施点缀其中。如同一条精心布置的红地毯直通舞台中心 – Tahai石像。相比日出,很多人似乎更倾心于日落。它更像一首无声的挽歌,为送别即将不复存在的今天。在这里,每天黄昏起的夕阳秀都如同色彩和线条感迥异的水墨画,任由那位性情善变的自然界大师在诺大的天幕上挥洒。温柔的时候,余晖均匀的抹在最远处的海平面,中间留出个位置,供落日最后谢幕。而烈性的时候,黑云压境之下只剩那道长长的余烬,异常诡异的挂在天边尽头,久久不褪去。

复活节岛之旅最后那天的傍晚和平日一样。六点左右,Tahai石像前草坪上坐了好多特地赶来的游客。艳丽的余晖轻松穿透薄云,投射在Tahai背部。石像连同那传说与灵魂相连的双眼忽然混沌难辨。那一刻,落日在这苍穹舞台上回归主角。

复活节岛始终神秘,有生之年我们未必会成为这里的常客。南太平洋这块与世隔绝的天地,无疑是记忆里盘旋许久的惊鸿一瞥。

旅途过后某个慵懒的上午,斜阳洒满室内。家人忽然好奇问了句,“复活节岛现在几点”?打开手机,显示当地晚上七点多。“那边太阳落山了”。我补充了句:“是岛上新一拨访客,在西半球刚刚送完昨天最后那抹斜阳”。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