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志——魏志刘晔传:未战而已知胜负的天才战略家

原创2021-09-23 14:05·河西浅儒

刘晔字子扬,扬州淮南成惪人。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父亲名叫刘普,生了刘涣和刘晔兄弟二人。刘晔七岁的时候,母亲病危临终前告诫兄弟俩说:“你父亲身边的侍从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我死之后,恐怕他会祸害我们家。你们长大了要是能除掉他,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

曹魏著名战略家刘晔

刘晔长到十三岁时,对他的兄长说:“亡母之言还在耳边,咱们现在可以行动了。 ”刘晔随即入室杀了父亲的侍从,然后径直前往拜祭母亲的坟墓。刘家人见状大惊失色,赶紧去告知刘普。刘普大怒,派人去追刘晔。刘晔回到家里后向父亲谢罪说道:“我受忘母的遗命除去此人,现在甘愿受擅自行动的处罚。”刘普对这个孩子的行为感到很诧异,因此也就不再追究。

河西君以为:如果刘晔杀了侍从之后,手忙脚乱没有先去祭拜母亲,而是直接和父亲谢罪,父亲可能就会觉得他是为了逃避责罚不会相信他。

汝南许劭以品评当世人知名,在扬州躲避战乱,见到刘晔说他有辅佐王室的大才。扬州的士人多轻佻任侠,这其中郑宝、张多,许乾之流各自聚集部曲。而郑宝最为骁勇果敢,且才智过人为当地人所忌惮。他谋划驱赶扬州百姓前往江东,因为刘晔是扬州的高门名士,想要逼迫刘晔首先倡导他的计划。

刘晔当时二十出头,心中很忧虑,但是却还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正巧碰到曹操派遣使者到扬州,刘晔便前去见使者为他分析时势,将要和他一起返回,使者因此和刘晔在驻地停留了数日。郑宝果然和数百名侍从带着牛和酒来问候使者,刘晔命令家僮把郑宝的部众拦在门外为他们设置酒菜,自己和郑宝在府内饮宴。同时秘密安排手下埋伏,在饮酒的时候斩杀郑宝。

郑宝生性不喜欢饮酒一直都很清醒。手下的人因此不敢行动。刘晔见状便拔出自己的佩刀杀了郑宝,提着他的首级命令他的部众说:“曹公有令,敢有动者和郑宝同罪!”众人见状都大惊失色,逃回了营地。这时郑宝的大营中还有督将精兵数千人。刘晔害怕这些人趁机作乱,于是便骑着郑宝的马,带着家僮数人来到郑宝的大营,叫来了留守营地的统帅,对他晓以利害。统帅随即开营叩头投降刘晔,刘晔一一安抚之后,大家都心悦诚服,便公推他带领郑宝的部众。

河西君以为:刘晔之所以和曹操的使者见面详谈,并不是真要和使者谈成什么实际的内容。他在引诱郑宝上钩,他知道郑宝最担心的是刘晔和使者一起返回引来曹操,阻挠他的计划。而郑宝的威胁在于他手上的兵。

刘晔知道,在使者这儿呆的越久,郑宝就越怀疑,必然会前来查看情况。而当他前来之后,立刻开展斩首行动,一举兼并郑宝的部众。这一招避实就虚,胆略超群。

刘晔见汉室衰微,自己是宗室旁支,不愿意拥兵自重,因此便把部曲交给了庐江太守刘勋。刘勋怀疑刘晔的意图。刘晔说:“郑宝不能治理自己的部曲,他的人马素来就以抢掠为生。我没有家产,而又想让他们的军纪严明。时间长了他们必生怨恨,所以把他们托付给您。”

河西君以为:刘晔知道郑宝汇聚的这些乌合之众绝无割据一方的实力,加之扬州又是四战之地,不如投奔当时在江淮横行的刘勋以自保。而在乱世,无故而把手中的兵让给别人自然又引起了刘勋的怀疑,甚至有杀身之祸。刘晔若以实情告之,军阀利欲熏心又岂能亲信。所以他巧妙的用郑宝部队的特性,化解了一场信任危机。

当时刘勋的兵势强于江、淮之间。孙策因此憎恶刘勋,派遣使者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给刘勋书信说到:“上缭的豪族,数次欺辱我们,我们对此愤怒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想要去攻打他们,道路却不通,因此我想要借道讨伐他们。上缭很富有,得到了之后可以增强咱们的实力,希望您能出兵作为我们的外援。”

刘勋相信了孙策,又得到了很多的珠宝财物、。身边的人都为刘勋庆贺,只有刘晔不以为然。刘勋问他原因,刘晔对答说:“上缭虽然小,但是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不是轻易可以攻下来的,战事时间一长,那么我们派出去的士兵必然疲惫,这时候国内空虚。孙策如果在此时趁机偷袭我们,我们的军力必然不能守住大本营。到时候将军向前无法攻破敌人,退无归路。如果现在出兵,祸事将近啊!”刘勋不听。兴兵讨伐上缭,孙策果然袭击后方。刘勋穷途末路,只得投奔曹操。

曹操到了寿春,当时庐江地界有山贼陈策拥兵数万人,据险而守。先前派去讨伐的偏将都不能攻克陈策。曹操因此征询谋士的意见。众人都说:“现在贼人占据深山溪谷的关隘据守,易守难攻。攻下来也对我们也未必有什么好处,失去也不是什么坏处。”

刘晔说:“不然,陈策这些小贼,因战乱逃到险要的地势,便聚众成为一方强盗,并没有什么爵位威信。之前派去的偏将资历太浅,而中原的动乱还未平定,所以陈策敢于据险抗拒。现在天下稍微安定,可以先征讨后降服。怕死又想要封赏是人之常情。所以广武君为韩信谋划,说他靠威名足以震服邻国。何况明公如此仁德,只要先公开进行封赏招募,再派遣大军征讨,命令发布的当天,贼人就不攻自破了。”

曹操笑着说:“您说的最有道理!”因此派遣猛将在前,大军紧随在后果然攻克了陈策,一如刘晔谋划的一样。曹操征讨返回后,征辟刘晔为司空仓曹掾。

河西君以为:众人所言合兵法的大要,孙子兵法里说险地勿攻。但是打仗首先要去筹划五事七计。道、天、地、将、法。对陈策用兵,除了地理之外全面占优,刘晔因此知道这仗可以打,而且战之必胜。

蒋济、胡质等五人都是扬州名士,被曹操征召。每天为曹操讲解品评各个封国内先贤的事迹,守备御敌的策略,行军进退的时宜,料敌虚实的变化和战术。没有一日落下,因此他们都被曹操重用。这其中只有刘晔独卧车中,始终一言不发。蒋济很奇怪就问刘晔,刘晔答道:“对明主若非最精妙的谋略就不要去说,最精妙的谋略难道是可以学来的吗?”

等见到了曹操,曹操果然问他们扬州先贤的事迹和贼患的情况。蒋济等人争先抢着对答,刘晔却始终一言不发。后来看到曹操没有再问的事情了,刘晔于是才把自己的深谋远虑说给曹操,看见曹操已经明白了就适可而止。他的本意是出谋划策要能给出最深远的谋略,独到的见解能够透彻洞悉事情的本质,不应该坐着夸夸其谈。曹操也因此探知到了他的心思,此后蒋济等四人只是被授予掌管地方的官员,而刘晔则被曹操留在身边作为心腹。每当有疑难的问题,曹操就征求刘晔的意见,有时甚至到一晚上数十次之多。

河西君以为:曹操是当世人杰,自己对兵法就颇有研究,还做过孙子兵法的注。刘晔深知,与其没有目的的夸夸其谈乱抖机灵,不如观察等待那些真正对曹操有价值的信息,一言而中。

曹操征讨张鲁,迁刘晔为主簿。等大军到了汉中,山路险峻难行,军粮匮乏。曹操说:“这是妖妄之国,我军粮少,不如速还。”说罢便自行引军撤退,传令让刘晔都督后军军事,让他们依次撤回。刘晔认为张鲁可以攻克,加上粮道不济,虽然撤军,但是军队也不能全身而退。所以骑马告知太祖说:“不如还是攻击张鲁。”于是就督率军队,多利用弓弩射击张鲁营地。张鲁逃走后,汉中于是被平定。

刘晔随即进言说:“明公以五千步卒起兵,九州百郡已经十有其八、威震天下。现在我们得到了汉中,蜀地的人已经闻风丧胆,继续进攻的话,蜀地可以传檄而定。刘备是人杰,现在羽翼还不丰满,得到蜀地的时日尚浅,蜀人也没有全心推戴他。现在我们得到了汉中正好趁势进攻,便攻无不克。如果稍有迟缓,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而为蜀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作为将领。待蜀地的民众安定之后,据险而守,这样就不容易再谋取了。如果今天不攻取蜀地,恐怕日后必成我们的心腹之患。”曹操不听,便率领大军退回了。

刘晔从汉中返回后被任命为行军长史,兼领军。延康元年公元220年,蜀将孟达率领部众投降。孟达气度不凡,很有才华,魏帝曹丕很器重他,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刘晔认为:“孟达投降魏国有自以为得计的心态,又凭恃才能喜欢玩弄谋术必然不会对魏国心存感激。新城和吴蜀接壤,如果有变故他会成为国家的祸患。”文帝不听,最终孟达果然叛乱败亡。

黄初元年,文帝曹丕以刘晔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征召群臣询问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众人都说:“蜀国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关羽死后,国内担忧恐惧,不会再次出兵了。 ”只有刘晔说:“蜀国虽然偏远弱小,正因此刘备才想要炫耀武力显示蜀国还有余力。而且关羽和刘备,义礼上是君臣,恩情却犹如父子。关羽死后如果不为他报仇,这不合与有始有终的名分。”

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吴。吴国以全国之兵对抗刘备,同时派遣使臣向魏国称臣。朝中的大臣都为之庆贺,只有刘晔说:“吴国隔绝在长江东南,无人臣之心久矣。现在因为国内有难请求称臣,必不能相信。现在他们一定是内外交困才派出使臣,我们现在可以趁此机会,袭击他们的后方,这样不出几个月吴国就会灭亡。吴国灭亡,蜀国则更加势单力孤,也绝不能长久存在了。”

文帝对答说:“现在人家称臣,我们却去讨伐他们,我担心必然会寒了天下想来投奔我们的人心。现在不如趁着蜀国伐吴,我去突袭蜀国的后方。”刘晔说:“蜀国离我国远,吴国离我国近,听闻我们攻打他们,便会撤军。现在刘备愤怒已极,如果听闻我们伐吴,必定欣喜而和我们一起争夺吴地。不会改变计划救援吴国,这个是必然的道理。”文帝不听,又要拜孙权为吴王。

刘晔又进言说:“不可。孙权有雄才,然而只是前朝的骠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轻势卑。现在我们封他为吴王,是帮助孙权更加名正言顺的统治吴地士民。现在如果不得已一定要接受他的投降,封他做将军,十万户侯就可以了,不可以封他为王。王位和天子只差一级。如果他只是个侯爵,那么孙权和江南的士民就没有君臣之义。我们现在接受他的伪降,封他为王,这是为虎傅翼啊。孙权接受王位之后,击退蜀军,再激怒陛下去兴兵讨伐他,告诉他的臣民:“我委身侍奉魏国,没有不符合人臣之礼的地方,现在却无故讨伐我们,这一定是要残害我们的国家,掳掠我们的百姓去做奴仆。”这样吴地的人一定会相信孙权所说的,而上下同心,这样的话国与民同,战斗力又会增加十倍。”曹丕还是不听,随即拜孙权为吴王,之后发生的事情果然和刘晔预言的一样。

魏明帝继位后,加封刘晔为东亭侯,食邑三百户。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取了叔父的位置,擅自自立,派遣使者来朝。刘晔认为公孙氏的爵位是汉朝时授予的,因为地处偏远不容易攻取。现在可以趁着新主刚立,国内不稳的情况发兵讨伐,公开给与赏赐招降叛军。可以不战而定。明帝不听,承认了公孙渊的爵位。后来公孙渊果然造反。

河西君以为:刘晔知兵。每次有军事上的建议,不出奇谋,而都是从对方的主将是否有能力、天时是否对我方有利、敌我双方的形势上给出时下最合理的判断。他打的都是必胜的仗,还未出兵就已经胜了。这就是孙子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晔在朝廷不和朝臣交往,别人问他原因,刘晔回答说:“魏朝刚刚建立,有智谋的人知道天命所在,但是一般的世俗大众却不一定认同。我作为汉朝的宗枝,在这个时间少与人交往,这个是符合时宜的做法。”

当时明帝想要伐蜀,朝中的大臣都说“不可”。明帝把刘晔召进宫商议,刘晔说“”可伐“;出来和朝臣又说:“不可伐”。刘晔有胆略才智,说的都很有道理。中领军杨暨是皇帝的近臣,很敬重刘晔,他是不可伐蜀最坚定的支持者。后来杨暨和皇帝讨论讨伐蜀国的事情,杨暨恳切的劝谏明帝。明帝说:“您是书生,哪儿懂什么军事!”杨暨于是谢罪说:“臣确实是一介儒生不懂军事,但是侍中刘晔是先帝最亲重的谋臣之一,他也常说蜀国不可伐。”明帝说:“刘晔和我说可以伐蜀呀!”杨暨说:“可以把刘晔召来对质。”

刘晔到了之后,明帝问刘晔,刘晔却始终不说话。后来明帝单独召见刘晔:“刘晔责备明帝说:“讨伐别国是重大的谋划,臣常常担心睡梦中不小心透露给了别人,怎么敢向其他人说呢!兵者,诡道也”军事行动还没有启动,一定要严守秘密。陛下这样公开透露出去,臣恐怕敌国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 ”明帝于是向刘晔道歉。

刘晔从皇宫里出来又对杨暨说:“钓大鱼的人都知道不能一味的用蛮劲,要先放一下引线,然后才能制服他。更何况是国家的君主呢!您确实是一个直臣,但是计策不被采纳,这不能不好好深思一下啊。”杨暨也因此向刘晔道歉。

后来有人和明帝说:“刘晔善于阿谀奉承只是迎合上意,不为国君尽忠。您只要试探他一下,把话反着说看看他是如何回答的就能知道了。”果然明帝最后发现刘晔确实是在迎合上意,于是就逐渐疏远他,刘晔因此发狂,后来忧虑而死。

河西君以为:刘晔不是那种出奇谋诡计的策士,他的每一次建议都是建立在他对于自己,对手、天时、地利的全面分析和洞察之上。可惜晚年太迷信自己的智术,打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只知己,不知彼的“仗”。

其实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他完全知道和皇帝玩权术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权力名望已经让他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公正公平的去评判自己和对手,失败也是必然的了。一旦你有了贪欲,可以是任何一种贪欲,在强大的人面前就是你的弱点。

所以说,最牛X的不是阴谋诡计,而是那些真正做到没有多余的欲望的人。这样的人,任何的阴谋诡计,权术算计在他的眼睛里面就如同透明一般存在。    

(0)

相关推荐

  • 对于笼络自己的人,刘晔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来做投名状

    作者:SPIKE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隐忍六年,完成母亲遗命,被赞佐世之才,他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吗? 郑宝这种人如果在和平时代的统一国家,最多也只能变成个地方黑社会的小头目,最后在严打中结束自己 ...

  • 干大事需要不间断的人才,诸葛亮一直在培养蒋琬做接班人!

    我们上回说到,公元263年,司马昭在搞定了魏国各方面势力之后,打算发兵攻打吴蜀二国了,经过对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分析之后,觉得蜀国这些年越来越弱,是一个合适的下手对象. 关于蜀国情况的介绍,我们前面写到的 ...

  • 《真·三国志 159:刘晔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59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刘晔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刘晔,字子扬,汉光武帝刘秀之 ...

  • 刘晔:这碗鸡汤不适合我

    三国时期就属魏国人才最多,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本来觉得有荀彧.荀攸.贾诩等人就够惊才绝艳了,仔细一瞧还有漏网之鱼,刘晔,字子扬. 佐世之才 看到刘晔这姓氏就知道他与汉室沾亲带故,他是阜陵王刘延的 ...

  • 三国人物志——「曹操」(1)

    三国人物传-曹操 人物传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祖父 ...

  • 蓝志荣:三国人物组诗(七律十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蓝志 ...

  • 二战后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神话破灭,《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正本清源

    日本军国主义时代,人民称皇民,军队称皇军,神武天皇以天照大神后裔而万世一系统治日本的神话理论被利用作基本历史知识,强迫人民接受.日本所谓纪元节,便是神话中日本第一位统治者神武天皇于纪元前六六〇年开国的 ...

  • 吴廷璆:《魏志·倭人传》在日本

    原创 吴廷璆 文史知识 2021.8.26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在日本受到特殊的重视,千百年来,引起学者们十分热烈的研究和讨论.它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呢?因为它是记载公 ...

  • 文史知识 | ​吴廷璆:《魏志·倭人传》在日本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在日本受到特殊的重视,千百年来,引起学者们十分热烈的研究和讨论.它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呢?因为它是记载公元四世纪以前日本情况的唯一史料.      <魏 ...

  • 《 意 写 》 —— 魏志善水墨人物写生

    魏志善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虹口区美协副主席 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画家 与 世 无 争 意 写 墨 禅 言 简 意 赅 清 新 夺 韻 与 人 为 善 养 神 修 性 静 雅 洁 高 洒 脱 ...

  • 【刻纸】刻刀下的三国人物•志龙精雕 (三国人物谱合集)

    刘备·弘毅宽厚 雕刻细节展示 曹操·乱世雄才 孙权·性度弘朗 诸葛亮·智绝武侯 周瑜·雅量高緻 关羽·忠义千秋 黄盖·老当益壮 雕刻细节展示 赵云·一身是胆 公孙瓒·白马义从 董卓·来者不善 精雕&l ...

  • 三国历史人物——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qu ...

  • 三国历史人物——曹宇(三国时期曹魏燕王)

    曹宇,字彭祖,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中国三国时期魏国宗室,曹操与环夫人之子,与曹冲为同父同母的兄弟.被封为燕王.他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后改名曹奂)是魏国的最后一代皇帝,即魏元帝.晋朝建立后,曹宇被降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