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忠:我给马连良伴奏经过

我原本是京剧演员,后来突然当了琴师,很多外界人不了解情况,有人就问:“他什么时候学的胡琴?”有点莫名其妙。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当然,我早年也没想到要当一名琴师。但有一点,我少年时代就喜欢胡琴,变声休养期间,就跟裘桂仙先生学过胡琴(裘先生的胡琴是学孙佐臣),并且也受到胡琴名家孙佐臣、陈彦衡二位先生的指教。我还有一个方便条件,我父亲的胡琴也拉得相当好,后来他也随时指教我。我在诸位前辈名家们指教下,自己不断地练习,虽然还不是琴师,却已经具备了做一名琴师的条件。

我是怎样由演员改为琴师的呢?在我正式当琴师之前,是老生演员,变声恢复后,再次登台演出嗓音不如以前了,在当时的老生中,是排在八名以下。马连良看我胡琴拉得不错,就烦人动员我给他操琴。因此,我从37岁起给马连良操琴五年,正式当了琴师。但是在旧社会,由演员改为琴师,必须另行拜师,否则不能吃这碗饭。因此,我拜了“三弦圣手”锡子刚先生。

锡子刚先生

我当演员是学余(叔岩)派,余派与马(连良)派在唱法上不同,现在给马连良操琴,得事先熟悉马派的东西,连唱腔带伴奏一起研究,在台上胡琴才能够做到托腔保调。马连良事先也跟我交待:“我跟你们先生(余叔岩)不同,我注重垛板的唱。”事实上,他不但注重垛板唱,而且对于属于散板、摇板的唱,也很重视。般说来,演员对于散板、摇板很少有下功夫的,而马连良在这些板头中,唱来有其特色。我在研究了马连良的唱腔之后,给他伴奏的第一出戏是《群英会·借东风》。

开始给马连良伴奏时,有时候尺寸掌握的不好,这情况一直延续了有半年。起初打鼓的乔玉泉跟我说:“胡琴要跟鼓抱点儿!干活才能一致。你这么一弄,我的胳膊都酸了!”当时我以为他是跟我“放份儿”。后来他又说:“胡琴不跟鼓走,连鼓带演员都没办法。咱们双方一抱点儿,演员唱起来才舒服。”这时候我才领会到,不是人家乔玉泉放份儿,而是我自己不够虚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我当演员时,文武场得随着演员“走”,到了我给人家操琴时,就把这方面给疏忽了。自己知道了不足之处再到场上干活儿,就注意了尺寸。后来乔玉泉又说:“行啦,现在我的胳膊舒服了。”就是说:我已经克服了那些缺点。

303我第一次随马连良去上海演出,是给黄金荣家演堂会。演完堂会,又到新光戏院演出,之后,又到了湖南长沙。我们到了长沙,没想到长沙的观众还不认马派戏,马连良很聪明,没有抱着他自己那一套不放,就跟我商量:“咱们研究研究你先生的戏,换换戏码。”余叔岩先生的戏我是熟悉的,于是我们研究了,改唱《空城计》《打鱼杀家》等戏,上座也好了起来。

马连良这次在长沙演出,收李慕良为徒,学老生戏。后来马连良觉得李慕良如果改学胡琴,要比跟他学老生更好,就动员我培养他拉胡琴。我们由长沙回北京之后,我就开始教李慕良胡琴了。

相关:

刘曾复:赞杨宝森

本期节选自《杨宝森艺术散论》

如您喜欢文章,请点赞在看转发。

我的戏曲资料推送公众号:薛麟郎的书屋

我的戏曲剧照网:xqzp.top

薛麟郎的书屋

推送戏曲剧种等珍稀音视频电子书,各类报纸照片资料库。主要有戏曲、学术、文献等资源。B站:薛麟郎。
14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