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早教之如何防止一个宝宝两种表现
每天幼儿园放学时,总会有家长问起孩子在园的情况,“老师,我们家乐乐肯不肯吃饭?”“老师,阳阳上课听不听话?”等。当得知孩子在园表现还不错时又会感叹,“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家调皮得不得了,只有靠你们教了。”“你们老师最有办法了。”“老师的话比我们的话管用多了。”
如今,一个宝宝两个样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在家里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在幼儿园里却变得很能干,什么都会做,什么都愿意抢着做。难道真的像家长所说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话,老师最有办法吗?当然不是!幼儿园不是神奇的地方,老师也不是魔法师。且看下面的对照:
幼儿园:作为具有专业素质的教育者,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性的,知道什么对孩子有益,什么不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原则的,不会过分溺爱孩子、迁就孩子(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爱孩子)。正是这样,在一点点的训练中,孩子们成长了,也变得能干了!
家庭:家长往往忽略了教育引导的责任,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犯了错也舍不得责备。于是,依赖、惰性、任性渐渐地出现在孩子的身上,这时候家长开始为孩子越来越不象话、越来越难教着急了。其实孩子“今天”的表现就是父母“昨天”的教育,父母“今天”的教育将影响孩子“明天”的行为!
为了防止一个宝宝两种表现,家庭教育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
午餐对我们班的嘉程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吃饭速度特别慢,严重挑食,遇到喜欢吃的就吃,遇到不爱吃的就做“呕吐”状,这一天吃花菜又做“呕吐”状了。
嘉程妈妈也是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视。为了让妈妈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我把孩子用餐的照片发给她看,告诉她中班孩子的正常用餐时间是30分钟,而嘉程花了48分钟,同时把孩子吃花菜“呕吐”的状况跟她说了。嘉程妈妈忙向我解释说孩子不喜欢吃这些菜,所以一吃就“呕”;孩子体质较弱,为了让孩子肯吃饭,在家只吃白饭和汤,而且要奶奶喂才肯吃,还常常是边看电视边吃饭,没有时间的限制。
从嘉程妈妈的讲述中我发现这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于是我严肃认真地告诉她,幼儿园里的食谱都是保健老师根据营养科学为孩子精心设计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按奶奶的要求只给孩子吃白饭和汤,孩子吃得开心我们也省心;但是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我分析了孩子的“呕吐”,花菜并没有什么奇怪特殊的味道,也是很好下咽的,其实孩子只是用这种“呕吐”的方式来和家长抗衡。嘉程妈妈说她也明白这些,只是不太想逼着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她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针对她这样的想法,我说适度的要求还是必要的,孩子不肯吃菜已经明显影响了体质,中班的孩子光靠谷类食物和牛奶的摄入,营养肯定是不够。
第二天用餐,我又特地关注了嘉程的用餐情况,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用餐。于是我又跟他妈妈进行了交流,讲述了孩子的进步。原来,嘉程妈妈昨天回家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孩子一直生病跟不吃菜有关,晚餐也鼓励孩子吃菜。
嘉程的这一案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往往会助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孩子的监护者,家长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遵循一致性原则是家庭教育的有效保障
曾在央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孩子看了很长时间电视,妈妈说“再看10分钟就关掉吧”,孩子发脾气了;爸爸赶快哄她说“再看半个小时”,孩子依旧不高兴;奶奶说“就让她看吧”,孩子这才开心起来。瞧这一家子。你说孩子最喜欢谁的话?当然是奶奶的,因为奶奶的话对她来说最有利啊。像这样,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育下,一个孩子不止会出现两个样,甚至还会出现多个样呢!
在科学家教理念已相当普及的当下,很多家庭还是以孩子为中心。有时爸爸妈妈说几句,姥姥姥爷就不高兴了,有了困难爷爷帮着“去克服”,有了错误奶奶帮着去“认错”。就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太多太多的不一致,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们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气凌人、不懂礼貌、撒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做到正确意见大家都支持,错误做法大家都制止,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同时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这样全家人紧密配合,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孩子始终得到正确行为和思想的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再次家庭教育的目标只有和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遵循持续性原则是家庭教育的长久战略
开学的时候,小轶在幼儿园里会自己穿脱衣服;可从11月份开始,孩子常常衣服穿不上,裤子脱不下,裤腿不会翻,鞋子会穿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跟他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假期时天热穿的少,妈妈就让孩子自己练习穿脱衣服,孩子也基本掌握穿脱的方法,所以开学时一直自己穿脱;到了11月份,天气转凉,妈妈怕孩子起床自己穿衣会着凉,所以就一手包办了。
这个穿衣的简单案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时的教育只有一时的成效,长久的持续教育才能让教育的功能也持久化。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也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是有的家长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今天心情好,或者觉得孩子某方面的习惯不好了,就管管孩子,教教孩子;明天自己不开心了,就任由孩子去,这样孩子的好习惯是很难养成的。
遵循持续性原则也是家庭教育的难点,孩子有惰性,家长也会有惰性。如果家长能持之以恒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合理的教育行为,那么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