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从陈仓峪到长乐塬
作者:冯驱
我写《西迁!西迁!》时,在金台区档案馆词条库查询“陈仓峪”,记载为:汉代古地名。相传为韩信渡过渭河后的屯兵之地。陈仓峪为宝鸡“八景”之一——“陈仓汉址容千将”。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即为此地。
传说中韩信的九节钢鞭压出的痕迹
民间流传陈仓峪有“点将台”、“马刨泉”等遗迹,而且我们孩提时也看见过。“点将台”是韩信操兵演阵时用的,它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个土台子,没有特别之处,一直在申新厂塬上子弟小学校的树林里。1963年,子弟中学扩建大操场时被挖掉。那眼“马刨泉”的传说很神奇:黄土高塬缺水,当年,韩信的人马干渴难耐,韩信的战马通人性,奔跑到塬坡上刨出一眼泉水,故名“马刨泉”,始终有水流涌出。记忆中的“马刨泉”是住在塬边农民的饮用水源,泉眼四边有平铺的木杆,用扒具固定当踏步。天大旱时泉水也会干涸。近些年雨水多,“马刨泉”便年年重现。
长乐塬残存建筑
陈仓观西边有一条台阶地,被人们附会成“是韩信的九节钢鞭压出的”,九层土台的模样很符合钢鞭的形状。1958年时,塬上的生产队在台阶地埋下陶瓷管,直通二台塬,交公粮时把麦粒顺管道溜下来,地上铺上炕席接收装袋,确实省了不少事。台阶状地形实质就是长时期的水土流失形成的沟壑。
陈仓古观
塬边建有一座陈仓观。因陈仓观整体被石灰刷白,很显眼,我小时候也就随着大家把它叫做“白庙”。历史上的陈仓观屡毁屡建,但颇具西北特色的洞窟式建筑始终保留着。我考上子校中学时,跟着姓吴的老师沿着塬坡去过陈仓观。见其门枋上悬挂有“陈仓古观”牌匾,围墙上文人墨客题词隐有留痕,还被吴老师试读过。观内洞壁上绘有记述韩信屯兵等内容的壁画。
现存的“陈仓观”是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集资重建的,打那时以后就彩旗招展。新围墙上写着“陈仓古观,佑一方平安”,很显眼。那时乘坐西宝高速车,远远地就能看见。
长乐园门牌号旧物
《西迁!西迁!》记载:1938年10月,李国伟先生为申新纱厂选址时认为此处地势高且宜居,将它规划为家属住宅区。战乱中的李国伟向往长久安乐,加上西安古有“长乐宫”,他便将“陈仓峪”更名为“长乐塬”。久而久之,“长乐塬”叫响了,人们却忘记了古地名“陈仓峪”。这些掌故是我从许多申新前辈的口述中得来的。实际上,“长乐塬”应该是“长乐园”,属于我的笔误。申新子弟问询我时,我答应再版时更正。后来,某剧组来谈电视剧改编,他们的意见是“陕西东有‘白鹿塬’,西有‘长乐塬’挺好,别改了!”在金台区政协出版“长乐塬”专辑后,我仍然将笔误经过撰文介绍,也可算一段趣话吧。
作者:冯驱
编辑:吴琼
图片:杨晓
审核:任高翔